在杭大学生创业竞争力研究
2014-01-21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杭州 310018)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大众化时代。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1],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的一年。
纵观发达国家青年就业创业环境,中国国情对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就业创业环境,以及分析其优化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杭大学生创业现状
当前形势下,社会各界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部表示“要继续保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实现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充分”。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中国亿万家庭的生活生计,也直接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稳定大计[2]。
在一部分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另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的形式实现就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自己做主”,使得大学生创业问题备受社会的瞩目。大学生接受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负着社会的种种期望,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创业相对应的社会经验,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的想法与概念上,市场观念较为淡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抓好大学生就业的同时抓大学生创业,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进科技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科技创业和就业的能力。浙江省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3],省会杭州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建设创新型城市,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目标的实现。目前杭州约有4 000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
从创办大学生创企业的数量上看,杭州大学生创业形势相当乐观,据2012年发布的首期“杭州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指数”显示,杭州大创企业的存活率高于28.06%,就业带动率为1∶6.8,但是杭州大学生创业仍存在“创办易、存活难”的问题,大学生的创业竞争力亟待提高[4]。
二、在杭大学生创业竞争力分析
笔者结合杭州特有的大学生创业就业环境,通过走访一些在杭创业成功校友,了解他们的创业经历,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现状和心理展开研究,对在杭大学生创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一)在杭大学生创业优势
在杭大学生创业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杭州市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大的政策优惠和良好的创业环境。2011年度,杭州新增各级创业导师215名,新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06家,市区(县)两级累计为创业青年放贷6.3亿元,有效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目标增长的实现[5]。截止2012年底,杭州市累计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752家,提供岗位31 716个,帮助解决就业13 719人。各高教园区内还设置了创业企业孵化园,各级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也开出了优惠条件,从经济、服务机制等方面对于大学生创业给予帮助。
创业成功者为在杭大学生创业起到了榜样和精神领袖的作用。比如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马云,又如渡口网络的总裁金津,这些从高校走出来的成功创业者带给社会巨大的正能量,使得大学生们对于创业怀抱无所畏惧的强大内心。
大学生创业的门槛不算太高,当代大学生对于创业广泛抱有愿意尝试的心态,他们在高校中得到了比一般社会人士更多的专业、系统化的知识和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下的关心帮助,学校和社会各界为学生提供许多的创业资讯、创业指导、项目展示、项目对接等服务,也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大学生的创业具有年龄优势,因为年轻,可以坦然接受失败。激情是大学生对于社会生活向往的原动力,在受访的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于创业持久不断的热情,他们比别人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所长服务于社会。大学生创业者大多以发挥所长展现自我作为企业的追求,相对于社会上一般创业人员的一切以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创业在精神层面上多了许多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竞争力还在于他们有知识,在接受了大学至少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系统化科学化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之后,对于前沿科技和现代化的服务业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大学生普遍掌握计算机、英语等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丰富的网络多媒体资讯带给他们更加快捷简便的生活,他们希望通过创业等形式实现资源的共享,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创业中很多人选择做电子商务类创业实践的原因。
大学生的创业竞争力更在于他们有个性。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是过去社会求大同的时代,现在的年轻人强调个性,强调品质生活。他们不喜欢千篇一律。他们的个人观念在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影响后更加强调多样性,他们喜欢独特的质感,喜欢涉足定制、小众的生活体验。大多数大学生创业针对的就是年轻的消费群,他们以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决定专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业。
(二)大学生创业劣势
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相对应的社会经验、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主要是从家庭到学校、学校到学校,缺乏必要的社会工作经验;对于商业管理经验更是趋向于零。而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市场生存的法则之一是利益的最大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可能因为你没有经验而让你三分。
对自我分析不够,存在明显的跟风现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自身性格、家庭环境、专业背景等都对大学生的创业的能力有明显的影响,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创业的。但有些学生在没有进行足够自我分析的情况下,因为周围同学在创业,自己也跟风去创业。
大学创业对风险的评估不够。大学生创业之所以有很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往往看到的是成功者光环,而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考虑较少,即在风险的评估上,存在明显的不足。虽然,利益与风险是并存的道理每位大学生创业者都知道,但考虑的更多的往往是成功后的收益。
技术含量不够。目前,大学生创业主要以创意产业、服务产业和贸易产业为主。这些产业投资少,门槛低,但往往容易被模仿。
三、提升大学生创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从高校层面提升创业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是高校的“产品”,产品能否适应市场,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作为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不容忽视的教育理念[6],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既要介绍成功者的经验,也要适当介绍失败者的教训。高校创业教育要与人才培养相协调、相统一,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基本要义来开展[7]。创业教育实践性、经验性学习的特点,也要求既有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教育者来胜任[8]。既要有创业的培训,也要有从最基层做起,敢当打工者的教学。从学生的个性出发,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对于那些特别适合创业的学生,学校给予更多的创业培养。
(二)从政府层面上提升创业竞争力
创业及创业教育的成功,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事,还需要国家、社会、政府通过政策、资金、法律、法规和舆论等等的广泛支持来实现[9]。杭州市政府为在杭大学生的创业创造了非常优厚的环境,对于推动大学生创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与大学生是否创业相比,创业是否能成功显得更加重要,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创业机制的培育,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竞争力,特别是在大企业带动大学生创业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培育大学生创业。
(三)从大学生自身提升创业竞争力
创业是艰辛的,既需要足够的智力也需要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因此,大学生不但要从学校学习创业的知识,也需要从社会实践中,学习创业经验,学习创业成本的分析,既要提高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度,更要学好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使自己在创业竞争中趋于优势地位。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主要受到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做好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工作,就要使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10]。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念有非常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四、结 语
大学生创业的口号喊得响亮,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并且取得成功的创业者并不占多数。这一方面说明了创业的不容易,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创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从高校、政府、社会及大学生自己的层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杨邦勇.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7): 28-30.
[2] 韩力争.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 梅伟惠, 徐小洲.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 教育研究, 2009(4): 67-72.
[4] 杭州大学生创业企业发展指数[R/OL]. [2013-04-12]. http://www.hangzhou.gov.cn/main/zwdt/bmdt/ww/T438288.shtml.
[5] 葛凌桦, 朱龙飞. 大学生创业需引导和服务[J]. 浙江经济, 2012(11): 55.
[6] 吴微微, 金瑾如, 王 伟, 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6(12): 502-504.
[7] 董旖旎, 徐 阳.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构建[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3(02): 42-46.
[8] 牛长松. 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 2007(4): 79-83.
[9] 王树生. 创业教育研究[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10] 武长虹. 杭州大学生创业机制研究和对策[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