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2014-01-21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杭州 310018)
在全国,为数众多的高校拥有外语专业,外语专业在校大学生数量也不小。单就英语专业而言,全国2011年英语专业点总数达到900多个,英语专业学生总数达到80多万;2013年浙江省共有69所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招收英语专业近9 000人,其中本科院校招生5 800余人。但是,近年来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外语专业中体量最大的英语专业为例,《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英语专业是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之一。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究其原因,与各校外语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有关。以外语专业本科教育为例,基于学科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使得不同类型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相同或相近,人才培养规格比较单一,缺乏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术传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外语人才同质竞争,就业市场较窄等问题[1]。
创业教育是减少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促进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是21世纪现代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强化创业教育,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13年6月教育部召开会议,提出要“开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新局面”,高校要把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作为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推进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应国际、时代潮流,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已有的创业教育研究多侧重在创业教育整体宏观研究,具体到专业的研究以及实践偏少,且微观研究多涉及的是经济类专业和工科类专业,较少涉及到外语专业。对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专门研究和实践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为探讨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举措,课题组通过抽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真实了解了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根据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本文设置了创业认知、创业意愿、创业教育影响因素、创业教育渠道、创业教育形式五个模块的问卷。为较全面反映现状,课题组选取了杭州、温州、宁波等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外语专业在校大学生及毕业生,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网络在线问卷进行调研。共收回纸质问卷345份(全部有效)、网络在线有效问卷125份,有效问卷共470份。另外,课题组还针对性地对在校生和毕业生开展了访谈,深入考察有关问题。经对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知识、素质和能力构成的认识,创业影响因素,创业教育渠道及形式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创业意愿
创业意愿(单选):这一选项中46.6%的学生有过创业冲动但没有付诸实践,15.1%的学生打算毕业后创业,5.53%的学生已着手实施创业计划,32.77%的学生从没想过创业。外语专业大学生超过60%的学生有创业意愿,但真正行动的学生人数极少,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创业意愿。
(二)创业知识、素质和能力构成的认识
创业应具有的知识(可多选):82.98%的学生选择创业涉及行业的专业知识,80.85%选择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知识,64.02%法律知识,57.23%经济、金融知识,47.87%信息处理,38.72%广告创意,0.85%其他。
创业需要具备的素质(可多选):63.62%的学生选择创新思维,57.02%选择创业精神,60.42%良好的心理素质,47.66%创业意识,45.74%专业技能,41.49%创业知识,1.28%其他。
创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可多选):76.59%的学生选择创新能力,70.85%选择行动力,64.47%心理调适能力,64.04%组织、协调、沟通能力,54.04%经营管理能力,52.77%创造力,53.62%行业洞察力,53.19%社会经验,46.38%专业技能,28.51%采购营销能力,1.27%其他。
(三)创业影响因素
创业影响因素(可多选):58.09%的学生选择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不足,54.68%选择经济、金融知识缺乏,46.60%经营管理、营销能力不足,41.91%经验不足,34.89%法律知识缺乏,31.49%缺乏行业支撑,27.02%缺乏资金,14.25%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1.06%其他。
排前面的是经营管理、经济、金融知识缺乏,经营管理、营销能力不足,创业经验不足,传统思维上的缺少资金并没有被外语专业大学生放在制约因素的首位。
(四)创业教育渠道
创业教育渠道(可多选),即获得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的渠道:47.65%的学生选择各类相关讲座,41.71%社会实践,43.40%网络,32.97%学生会、社团活动,25.32%实习,24.47%辅修课程,11.28%通过二学位获得,4.89%导师科研项目,10.85%校内创业实践,4.68%其他。在校期间曾经参加过以下活动:14.89%的学生选择创业大赛,9.15%科技作品竞赛,6.81%电子商务竞赛,56.17%其他。
(五)创业教育形式
创业教育形式(可多选):61.48%的学生选择实践中积累知识,39.36%独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37.026%专业课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28.94%第二课堂活动,2.34%其他。
希望第二课堂中涉及创业教育的活动(可多选):55.74%的学生选择创业大赛,45.74%演讲、辩论赛等,29.79%讲座,24.89%电子商务竞赛,15.53%科技竞赛,3.4%其他。
希望从中获得创业的经验的实践(可多选):61.49%的学生选择外贸公司兼职或者实习,40.42%校内创业实践,38.09%工业企业实践,34.68%培训机构兼职,30.85%旅游公司兼职或者实习,19.15%家教,2.34%其他。
二、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调查情况显示,当前超过60%外语专业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约6%学生已着手实施创业计划,接受创业教育需求量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内容、知识、能力有较明确的期望,对接受创业教育的途径和举措也有较集中的意见,但对照外语学院(系)当前创业教育的现状,创业教育内容、形式、渠道与学生需求、期望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脱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以“听、说、读、写、译”等为主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创业教育脱节
对于创业应该拥有的知识,80.85%学生选择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知识,64.02%法律知识,57.23%经济、金融知识,47.87%信息处理,38.72%广告创意。但事实上,外语院(系)在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重视外语专业技能(听、说、读、写、译等)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外的知识、能力培养相对缺少,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如英语专业以专四、专八,日语专业以一级、二级考试为抓手而大力开展课内外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而对学生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等多元化智能训练相对缺乏。
(二)以外语文化节为主要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创业教育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调查中,55.74%的外语专业大学生希望开展创业大赛促进创业教育活动,但是外语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普遍以外语文化节为主要依托,开展英语演讲赛、辩论赛、写作竞赛、外文歌曲大赛,内容很少涉及创业教育。多数外语专业院(系)大学生对参加科研、创业类竞赛活动不积极,有些院(系)甚至从未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创业大赛、商业类竞赛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活动。从调研数据看,外语专业大学生仅有14.89%学生曾参加创业大赛,9.15%的学生曾参加科技作品竞赛,6.81%的学生曾参加电子商务竞赛。需求和供给存在脱节。
(三)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明显缺乏创业相关行业知识的支撑
调查中有82.98%的学生认为创业应该拥有创业涉及行业的专业知识,但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与理、工、经济、管理、法学、医学、设计学等学科专业大学生相比缺乏明显的行业知识支撑。当前浙江本科高校中开设外语专业时间长的院校多为外语院校、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其他开设外语专业的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相对来说时间较短,学生虽然约60%在工贸企业工作,但在校期间接受创业教育的内外部条件不同于其它专业,尤其是缺少相关行业的支持。外语专业教师也几乎是从学校到学校,与企业接触少,对工贸企业了解少,缺乏创业教育意识,创业教育能力弱,学生从外语专业教师处获得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可能性相对要小。
(四)以翻译等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实践教学与创业课程及实践的整合欠缺
创业教育是一个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教育体系,需要把这一理念融入到培养计划、实际培养环节中。作为提升创业能力的渠道,调研中,61.49%的外语专业大学生选择外贸公司兼职或者实习,38.09%工业企业实践。浙江省高校的外语专业多数办学时间短,创业实践教育缺乏,专业层面的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度更低。师范类院校的外语专业学生专业层面的实习一般在中小学,其它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多为旅游风景区、教育培训机构,其它如工业企业等实习实践渠道相对少,专业层面的实践教学与创业教学、实践的整合欠缺。
三、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与路径
一方面,浙江省作为进出口贸易大省,加之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日益增多;浙江省民营经济活跃,各级政府鼓励民众创业致富。浙江省高校外语专业院(系)要顺应形势,从浙江省对外贸人才为主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外语专业的语言优势,将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培养与强化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构建“专业技能培养+创业能力提升”的外语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既是一个知识取向的概念,也是一个“能力取向”的概念,强调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2],属于“知行统一”的教育。要有效解决外语专业上述创业教育需求与现实错位的现象和问题,需要将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知识传授型教育教学模式与以“实地观摩、模拟创业”为主要形式的实践培养模式相结合,以“认知培养、知识获取、实践训练、能力提升”为路径,构建起“以教师为主导的第一课堂创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并驾齐驱的“教师和学生、课内和课外、学校和社会联动”的创业教育机制。通过采取挖掘课程资源、强化课外活动的开拓创新、积极创建外向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外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加强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推进学生自主创业,提升外语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既满足浙江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又减少外语专业大学生同质化竞争,解决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一)创新第一课堂教学,突破外语作为工具的教学局限性
从获得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奖,创业教育类获奖项目的24所高校的创业教育经验看,创业教育的路径正从游离于专业逐渐走向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现第二课堂与课程教学同为主战场[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开展外语专业创业教育应有主动融合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的意识,同时,结合外语专业本身的人才培养特点,采取措施加强课堂教学、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在当前学分制培养的模式下,充分考虑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及外语教学中本身已有的资源,有效规避同质化教育,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路径主要有三条:①在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创业教育内容,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理学、工学、法学、医学、农学等类型院校的外语学科应注重对学校专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设置ESP/EAP等课程。如浙江理工大学在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安排相关课程:在学科基础教育部分设置《专门用途英语》;在专业教育部分设置《国际商务英语》、《国际市场营销(英语授课)》、《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单证》等课程,并规定可用服装学院或者艺术设计学院的专业英语或者国际贸易方面的课程冲抵“外经贸方向”选修课学分(4个学分);②鼓励学生选择学校纺织服装、机械等特色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法学专业作为辅修专业或者第二学位专业,增加行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或者法律知识;③在现有外语专业教育课程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创业教育内容。专业课教学普遍融入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受众面将更加广泛,师资也会由于“非专职化”而不再严重短缺。如浙江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教师在《写作》课程教学中,在讲到创业这一词汇时,教师专门引申了几个创业的问题(如创业需要准备什么When I first started the business, I performed...),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最后教师就创业概念、知识、能力展开讲解,无形中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了专业教学中。
(二)开拓创新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课外活动因其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能够适应学生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使学生多渠道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提升能力。外语专业院(系)应积极寻求学生工作与创业教育的结合点,将创业教育作为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创新外语文化节等外语类院校传统活动。在传统活动如英语演讲赛、辩论赛等课外活动中巧妙而适度嵌入创业教育相关内容;同时要尽可能借助学生大学期间各阶段的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如结合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加强创业教育。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与处在享有“中国家纺第一镇”的海宁家纺产业基地合作成立党员人才培养共建基地,学生到纺织、家纺、服装、机械等工业企业实习实践,既学习到外语以外的专业知识,弥补行业知识缺乏的弱势,也切身感受企业党员的人生追求、企业家创业精神。另外,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假期实习。
注重健全学生创业教育组织,加强指导,发挥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就业创业部”,针对日语、英语专业大学生少有参加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的现状,积极组织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加强与校学生会创业社团的联系,与经济管理等兄弟学院大学生创业组织合作,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训练合作搭建桥梁,推动外语专业大学生参加科研、创业竞赛、创业项目支持计划、创业项目孵化等创业实践活动。
(三)依托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创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浙江人素有勤劳自信、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是浙江人内在的品质。浙江省高校外语院(系)对外语专业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拥有身处浙江这一创业沃土的优势,外语院(系)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主动适应浙江省经济发展与产业提升的需求,重视拓展既能发挥学生外语优势,又能实现创业教育的实习实践场所。长远看,以理学、工学、法学、医学、农学等为特色的院校的外语专业应注重对学校学科专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依托区域特色,依托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传统专业,介入现有特色优势专业、传统专业的实习实践基地。如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优势的院校,浙江是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其外语专业依托学校特色优势专业(如纺织、服装、机械等)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良好的合作交流渠道,在原有语言实践基地基础上,积极拓展国内外向型企业实习实践基地,逐步与杭州丝绸、绍兴纺织、余杭家纺、兰溪棉纺等外向主导型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以及义乌国际商贸城、绍兴轻纺城等商贸流通平台建立实习实践基地。
(四)加强外语教师队伍建设,为创业教育提供有效保障
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澳大利亚成立专门创业教育机构,加强创业教育指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借鉴澳大利亚创业教育成功经验,外语院(系)在院(系)层面可成立创业教育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从外语类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践环节和教师队伍建设诸方面考虑创业教育的内容、形式、渠道。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重视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做好创业教育,着力改变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现状,培养教师的创业教育意识、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教育实践经验。学院在重视教师教学、科研的同时,制定政策鼓励教师与社会团体、企业开展合作,促使教师深入工业企业和外贸企业;鼓励教师开发项目带领学生开展创业计划活动,如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并成功申报教育部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
四、结 论
针对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的现状,加强创业教育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突破单一外语技能培养的局限,树立起外语专业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创业能力提升”的创业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挖掘课程资源,强化创新课外活动,创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外语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起“教师和学生、课内和课外、学校和社会联动”的创业教育机制,通过外语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推进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实现浙江省外语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战略[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11): 80-85.
[2] 唐景莉.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举行[N]. 中国教育报, 2010-04-23.
[3] 曾尔雷, 唐苏琼. 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实证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1): 39-42.
[4] 黄兆信, 郭丽莹.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19): 81-84.
[5] 黄兆信, 黄丽君, 宋兆辉.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 必要性、问题及其建议[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11): 76-78.
[6] 柯政彦, 吴剑丽. 澳大利亚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 科技创业月刊, 2011(1):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