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译者技能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翻译教学整体优化
2014-01-21赵兰信
赵兰信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以职业译者技能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翻译教学整体优化
赵兰信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翻译并不是一种只要你懂外语就能胜任的工作,它还需要经过职业化的训练。职业译者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对源语文本的理解能力、语言外的学科知识、对翻译原则和步骤的娴熟掌握、较强的译语写作能力。在以职业译者技能为培养目标的导向下,大学翻译教学的整体优化可通过一体化与模块化融通、注重结果和注重程序有机结合、加强师资职业化培训和构建多维考评模式等策略来实现。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还需注意理论知识的导入、文本的选择、进度的把握等要点。
职业译者技能;翻译教学;优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翻译市场也日渐庞大。而国内高素质、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严重匮乏,翻译也因此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瓶颈。目前,大学翻译教学普遍存在如教学模式简单、课程的设置陈旧、评估形式单一、师资职业化水准不高等问题,其人才培养脱离了市场的需求,不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标准。[1]为满足社会的需要,翻译教学必须致力于培养能适应经济、文化建设需求的复合型、应用性、职业化的翻译人才。因此,优化大学翻译教学,加强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训练迫在眉睫了。
一、以职业译者技能培养为导向的必要性
翻译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大学翻译,二是职业翻译。两者的区别在于:一、大学翻译比较关注译文和原文在含义上的对应度及译文的准确度,职业翻译则关注信息的传达;二、大学翻译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字词、句子或意群上,职业翻译则把注意力集中在篇章层面;三、大学翻译重结果,职业翻译重过程;四、大学翻译强调的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职业翻译着的是重培养译者的技能;最后,大学翻译通常不太重视相关资料的查找,职业翻译教学对此则非常重视。
当前,我国高层次翻译人才供不应求,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又严重欠缺,各类实用文体翻译错误百出,[2]在学校学习时能得高分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译出高水平的专业类文章,这充分说明大学翻译教学的问题所在。翻译人才的技能水平是决定翻译质量的关键。因此,要想确保翻译质量,就得从翻译人才培养入手。从上述大学翻译和职业翻译的分歧中,不难看出:要培养出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就要按照职业翻译的要求来培训学生,使其掌握职业翻译所需的基本技能,具备职业译者的基本素质。[3]
二、职业译者的基本技能
一说起翻译能力,首先映入人们大脑的便是外语知识。甚至还有些人会认为如果不是专业性的文章,只要语言知识够了就能翻译。可事实并非如此,除了外语知识,职业译者基本技能还包括以下一些:
(一)对源语文本的理解能力
翻译需要译者能够充分理解原作者的作品。待译文章不同,对理解能力要求也就自然不同。当然,对一门外语的了解不可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如果只掌握了最基础的东西,并依靠字典来弥补缺失的话,肯定是行不通的。要理解一种语言,还需同时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很多词汇,特别是文化类的,都是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息息相关的,其篇章效果往往通过语言的使用和意义表达得以实现。[4]
(二) 语言外的学科专业知识
在翻译中,人们常常忽略学科专业知识。但当面对某些学科专业性较强的文章时,即便译者的语言知识再丰富,如果缺少专业知识,便会造成对原文的阐释错误和译语表达的选词错误。当然,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一些其它方面的百科知识。所以,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只要出现问题,译者就必须寻找相关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三)娴熟掌握翻译原则和步骤
很多人认为翻译建立在知识基础上,并不是一种技能,这说明大家对翻译工作内涵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但如果在没有语言对应的情况下,出现模棱两可的文本或存在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时,译者就要对采用的技巧或相应的策略做出良好的选择,最终完成翻译。这其实就是一种能力,这种翻译能力依托知识和技能:知识层面包括行业标准、市场状况、信息源等;技能层面包括资料查询方法、信息和语言表达的选择、各种不同工具的使用等。
(四)较强的译语写作能力
译者其实也是作者。当面对信息类文本时,译者的任务就不仅仅只是在理解源语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译语词语,他还需要找到最佳的方法,然后用译语来撰写文章,为译语读者提供信息,并进行解释或说服他们。这就要求译者具备较好的译语语感以及写作能力。当然,理想的译文只能在源语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重新表达原文时须以原文为基础主线来完成译文,特别是逻辑关系和信息顺序。
三、大学翻译教学的整体优化
大学翻译教学要像所有程序优化一样尽可能将优势成分最大化,将不利因素最小化。因此,坚持科学的优化原则极其必要:在教学目标方面,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并提高其翻译实践能力;[5]在教学内容方面,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和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压缩其教学时间在教学组织方面,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程序;在师资方面,选择翻译能力强且懂教学法的教师把握好这些原则,对大学翻译教学的整体优化肯定是有益的。
(一)优化策略
1. 一体化与模块化融通
由于教学结构、规章制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很难对现行教学大纲做大的改动。从组织角度讲,教学大纲囊括了各部分内容,并与其他课程非常协调,看上去这种一体化能提高教学整体结构的效率。然而,极强的一体化也会导致某种僵硬和死板。鉴于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要求和工具的迅速变化,大学翻译教学应该选择将模块法融入整体之中。根据要求、资源和环境设计出不同理论内容、不同主题、不同水平、不同翻译技能的模块。这种做法不但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2.注重结果和注重程序有机结合
传统的大学翻译教学注重结果,通常都是先给学生布置练习,然后对译文进行纠正。这种操作的弊端有:一、学生只能根据教师对译文的批改和零散的评语总结翻译方法和策略;二、学生的水平和遇到的问题的不同致使教师的批改内容顺序不一定是优化的;三、学生有时可能并不认同教师的批改内容。注重程序的翻译教学更多地关注翻译过程和采用的方法。但如果教师只对翻译过程发表意见,而不去纠正译文的偏差或错误,学生也无法获取理解源语所需的知识。因此,大学翻译教学要根据学生对程序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初期注重程序,强调对原文本的理解,暂不对译文的形式或表达进行纠正;而在下一阶段逐渐将注意力放到译文上来。这样可以保证教学的完整性,带领学生更好地前行。
3. 加强师资职业化培训
职业译者比学校教师在实践指导方面或许能给学生更恰当的知识和建议,但学校教师的语言知识和教学经验又能为学生扩充知识、提高技巧奠定稳固的基础。如果要在两者之间取舍并不容易,我们不妨将两者结合,让教师职业化。[6]职业化后的教师充担着教学者和培训师的双重身份,既有过硬的教学功底,又具备职业的翻译知识和能力。这有利于吸收大学翻译和职业翻译两种空间的标准和规则,使大学翻译教学的有效性更强。具体可通过与专业翻译机构合作,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增加实践经验;或者聘请这些机构中有经验的职业译者来校讲座,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快速提高其职业素质。[7]
4.构建多维考评模式
大学翻译教学的评估考核应遵循“多样性、科学性、有针对性”的原则。[8]期末考核可采取“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的综合评定办法,并设定合理的比例。形成性评估的构成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课外练习、关于翻译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报告、读书报告,学期论文等多种形式。在设计终结性评估时要考虑测试的目的和学生的层次等各方面的因素,明确测试的范围和内容,积极发挥测试的导向作用。[9]
(二)实践要点
1.理论知识的导入
在翻译练习前先向学生阐明一些理论和模式,能发挥更好地指导作用。比如,在入学早期,向学生引入诸如翻译理论、模式和质量标准等知识;在学生开始接触专业类文章时,进行信息源分析和获取专业信息的策略介绍;在学生进入语言完善阶段时,则开始讲解语言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关于语言掌握和认知方面的知识。这样,既让学生的早期练习有可供指引的参考框架,也便于教师评判学生的练习并提出建议。
2.文本材料的选择
虽然翻译教学中提倡使用真实的文本材料,并且是具有真正独立性的“完整的”文章,而非脱离整体背景的节选段落;题材可以是大众化的,也可以是专业性的。但这个原则是可以进行适当调整的。入门时,可采用报刊上的短篇报道或快讯,如时事报道、国际政策等,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建设性的启发;进入专业翻译阶段,则可以从科技入门书刊、专业杂志文章或网站文章中节选,突出翻译教学的实用性。
3.进度的把握
大学翻译教学课程规划中一个基本原则便是进度,即难度递增。初学者从相对简单的文章开始,逐渐接触对知识技巧要求较高的文章。但须注意两点:第一,文章翻译难度未必与它的专业程度成正比,所以可以将原文专业度和预设难度分开,教学初期选一些较专业的文章,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工具书和主题资料,以减轻初学者对专业文章的恐惧;第二,在入门阶段,本着教授程序的宗旨,先针对方法步骤的某一个方面,再依次过渡到其他方面,最后综合各方面晋升至下一阶段。
翻译人才的培养依附于翻译教学,但又必须摆脱传统翻译教学固有模式的束缚,否则将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10]构建以职业译者技能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翻译教学是提高译者翻译素养、改善翻译市场质量低下的有效途径,对实现中外文化汇通与融合的历史使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1] 庄玉兰. 论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1): 129-131.
[2] 王银泉. 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 外语界,2008, (2): 20-26.
[3] 刘宓庆. 论翻译者的技能意识[J].中国翻译, 1987, (5): 7-11.
[4] 文 军. 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 上海科技翻译, 2004, (3): 1-5.
[5] 黄泽英. 意识启蒙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112-115.
[6] 韩子满. 教师职业化与译者职业化_翻译本科专业教学师资建设中的一对矛盾[J]. 外语界, 2008, (2): 34-39.
[7] 黄德先, 杜小军. 翻译的职业化及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 上海翻译, 2010, (1): 73-77.
[8] 廖志勤. 构建个性化笔译教学模式,培养本科生翻译综合专业素质[J]. 外语界, 2008, (2): 40-45.
[9] 向士旭. 地方高校笔译教学现状及改进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4): 181-183.
[10] 王树槐. 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J]. 中国翻译, 200l, (5): 36-38.
A Study of the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Translation Teaching Orientated by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Competence
ZHAO Lan-xin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sha 410205, Hunan, China)
Translation can be achieved not only by language competence but also by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basic competence mainly includes the ability to comprehend source texts, abundant subject knowledge, the mastery of translating strategies and steps as well as the capability of target language writing. Orientated by the object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competence, the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translation teaching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such strategies as integrating modules into the existing teaching mode, focusing on both result and process,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teachers and building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model. Meanwhil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ories, the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the progress rate should also be noticed in teaching process.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competence; translation teaching; optimization
G420
A
1673-9272(2014)04-0139-03
2014-05-22
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编号:湘教通[2011]315号)。
赵兰信(1982-),女,湖南永州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及英语教学法。
[本文编校:徐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