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河》中的数字意象
2014-01-21陈富瑞
陈富瑞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430079)
2003年,马新朝凭借一部长诗《幻河》折桂中国诗坛,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一时之间,诗坛上下,誉声一片,如幻河滔滔,是惊喜,亦是荣至所归。这部长诗究竟写什么?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鲁迅文学奖颁奖词中如此说,“诗人以个性独特的感觉方式和语言,触及政治和文化、哲学和宗教、民俗和爱情,以对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谛听历史渊薮的回声,探究人类发展的奥秘。”①无论如何,长诗蕴含丰富,触及面广,犹如史诗般厚重。长诗从何而来?读者们也有不同的说法,然而肯定与其黄河历险有关。1987年,历时四个月的生死考验,马新朝随美国探险队完成了黄河全程探险漂流的壮举。1995年到1999年,历时四年,诗人用诗文记录了记忆中黄河的震撼。从自我感受出发,诗人将自我的、历史的、现实的、想象的黄河融为一体,又超然于黄河之外、凌驾于诗歌之上,通过意象的选取,多元的叙述表达,中西诗歌艺术技巧的杂糅,将或赞颂或悲壮或激昂或澎湃或低沉或呐喊的感情浓缩进这64节1800行的长诗,完成了对黄河、民族、历史的赞歌、体悟和追问。自此之后,很多诗人不敢轻易提笔写黄河②。
《幻河》用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为题记,其磅礴的气势,似乎也可用李白另外两句诗来概括:“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李白用奔腾的黄河之水,来比喻其宽阔宏大的胸襟,而诗人马新朝则将万里的黄河、万里的西风、万里的阳光、万里的黄土、万里的高原、万里的星空,以多达29次“万里”的呼唤,将心中对黄河一泻万里的感情尽落诗间。而在这首不可多得的长诗中,类似这样的数字表达,远不止于此。
马新朝对数字的运用从不吝啬,从个位数的一、三、四、五、六、七、八、九到十(二包含在十二,七十二当中),再到十位数的十二、七十二、五十、九十九;百位数的百、五百;千位数的一千、三千;万位数的一万、十万等等,都有广泛的使用,而且使用的次数非常频繁。据统计,诗中数字“一”的出镜率就高达319次之多③。“一”是万物起始,万物之源。或源于黄河,“一滴水”、“一条黄河”、“一个汛期”、“一个季节”、“一片汪洋”、“一粒黄沙”、“一场风暴”、“一条沉船”;或指涉现实,“一个村庄”、“一个城市”、“一个时代”、“一盏灯”;或面向想象,“一首诗”、“一种力量”、“一种局限”、“一个虚无”、“一次涅槃”,等等,不胜枚举。数字和所修饰的对象一起,组成了本文所讲的“数字意象”。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的观察与体验蕴藏在这些数字之中,如守护圣灵的“十二座雪峰”,沿河而下的“七十二个峡谷”,“七十二顶王冠”,“村庄里的七兄弟”,“九条水系”,九十九,千,万,十万等等,这样的例子,亦比比皆是。
一、七兄弟
“七”,去掉“七十二”中对“七”的使用统计,“七兄弟”在文中出现12次。伴随出现的有“七种结局”、“七尺厚的黄沙”。在中西文化传统中,“七”都具有丰富的意义。在西方的传统神话中,上帝造人用了七天时间,并在第七天休息;七代表一个周期,也代表生命的孕育。在中国的民俗传统中,人死后每七天算做一个“七”,共七个“七”,各“七”的最后一天都要进行祭祀活动,以便能超度亡魂,早日转世为人,也是以七为一个周期。《幻河》在第22到第24节里反复吟诵的“七兄弟”,是中西关于“七”寓意的综合体,既是对新生命孕育的肯定,也象征着毁灭之后的新生力量。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七兄弟是村庄孕育出的新生命。第22节,诗人描绘了他眼中的村庄景象,河流的另一幅面孔是香草环卫的村庄、琴弦的村庄,这样的景象使得流动的事物固定,也使得流水固定。母亲端坐守护谷仓,鸡鸣狗叫,羊群反刍,这里可谓是家畜满圈,人们衣食无忧,一片祥和。有了圣灵的守护,慧在河湾里梳妆,诗篇正在孕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七兄弟”出场了——
村庄里的七兄弟在乌鸦的辨白声里
一齐长大 在今年的第一场村戏里
会扎龙骨的老艺人开始传授看家的技艺
传授搅动河流的 那一点点金饰 婚礼似的梨花流遍全身
在经年的破旧家谱上 在遍地散落的新鲜龙骨上
——《幻河》第22节
村庄孕育的七兄弟已经长大,成长在一片富有生机的景象里,如“在今年的第一场村戏里”,“在遍地散落的新鲜龙骨上”,“婚礼似的梨花”等,同时也继承着村庄里会扎龙骨的老艺人们的技艺,“在经年的旧家谱上”。其次,七兄弟是村庄的守护者——
七兄弟已经长大 七兄弟高唱大风歌
在西风万里的 村庄深处 守护着圣灵和渔火
守护着白发苍苍的母亲 劳动的工具和民谣在响
鼓声在响 临盆的婴儿手牵河流 走遍了
每一家高高低低的门槛
——《幻河》第22节
长大的七兄弟承担起了守护村庄的责任,守护着圣灵和渔火,守护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守护着新生的婴儿,这里的一切安静祥和。“劳动的工具和民谣在响”,村庄也是一幅繁忙景象。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七兄弟高唱《大风歌》”。《大风歌》是刘邦在得胜还军途中,顺路回到故乡沛县,宴请昔日亲朋,酒酣之际,击筑而作,而后流传开来的一首千古绝唱。“大风起兮云风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句,却包含了作者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是战场凯旋、荣归故里的兴奋和荣耀,同时其内心深处也潜藏着战乱的恐惧和缺少猛士的忧虑。诗人说已经长大的七兄弟高唱“大风歌”,寓意何在呢?一方面是七兄弟正处于生机勃勃的年代,另一方面他们的心中也存在着隐忧。作为村庄的守护者,“七兄弟”是圣灵在人间的化身,他们一起前进,时而分离,时而合一。第23节里,诗人这样唱道:“七兄弟走在秦腔灯影里 七兄弟走在/七种结局里 说着黄土上一致的话语/在一条神谕里风餐露宿 走尽一生”,就在这一片祥和之中,也存在着种种危机。在第24节,“流水展开了黄土高原最溃烂的部位琴弦开始凌乱”,危机已经开始出现,一场灾难即将来临。“黄土忽略了村庄深处的倾诉”,“黄土忽略了七兄弟内心的倾诉”,七兄弟就生活在这西风万里的村庄深处,相互依存的七兄弟却开始流浪——
七兄弟的经历是黄土的经历
七兄弟无法进入 西风的门
他们在黄土之上流浪
七兄弟无法收拾起散落在黄土里的琴弦
它早于人的肉身
七兄弟围坐在 一碗水里
围坐在场院里散乱的龙骨旁
鸟声带走了他们的翅膀
取走了流水上 一致的诺言
黄土在人的命里一日千里
——《幻河》第24节
黄土的威力不可阻挡,七兄弟的无奈与悲惨处境,也显露无疑:琴弦散落,翅膀被鸟声带走,流水上一致的诺言被打破。黄土与七兄弟的分离导致我们的黄河发怒了——“门窗在摇晃 恶魔在狂舞 大地在沦陷”。从第25节开始,“村庄之子”也是抒情主体“我”,看着遭受狂风肆虐的村庄,多次发出了这样的追问:“我不知道你为何发怒?”在安静的生活背后,时刻都有危险来临,七兄弟也有难逃厄运,七兄弟的劫难,也是村庄的劫难。
在第42节里,“七兄弟”的意象再度出现。这次伴随而来的是洪峰,和长诗中的其他主体意象一样,“七兄弟”是闪电在大地上搜寻、确认的人,“我知道你就要来了 暴君/闪电在大地上再一次地搜寻 确认 舞龙的人/会扎龙骨的人 村庄里的七兄弟 会唱歌的慧”,洪水的暴君势不可挡,要扫荡一切、毁灭一切,“七兄弟”也不例外。自此,“七兄弟”再也没有在诗中出现过。第43节,数字“七”最后一次出现,“洪水的暴君啊 七尺厚的泥沙 一千里的朽亡”,“七尺厚的泥沙”既可以指黄河走过留下泥沙的厚度,是否也与“七兄弟”的结局有关呢?自古有以“七尺男儿”喻指男子汉大丈夫,这“七尺厚的泥沙”又有着怎样的喻指?第53节诗人对“慧”有这样的描述:“五十年前触水而亡的慧呢/她带走了村庄里的/桃花和竹笛”,我们可以得知,七兄弟也难逃洪水的厄运,这“七尺厚的泥沙”即是见证。经过“七”的轮回,村庄会出现怎样的新生力量,诗人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至此,数字意象“七”与“七兄弟”一起,终于完成了叙事任务,而我们却无法穷尽其中的深厚意蕴。
二、十二座雪峰
同样去掉“七十二”中对“十二”的使用统计,“十二”在长诗中共出现8次,均以“十二座雪峰”的形式出现。黄河的河源或者流域究竟有多少雪峰,地理资料上并没有给出具体数字,大多是说“雪峰绵亘”或“终年积雪,冰峰起伏”④。然而诗人在长诗的开篇就明确了“十二座雪峰”,并且反复吟唱,无疑让读者记住了是十二座冰清玉洁、守口如瓶的雪峰,守护了黄河的圣灵和黄金的圣殿。究竟为什么是“十二座”而不是其他呢?这其中也许有诸多的讲究与神秘性。
在中西文化传统中,“十二”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一年有12个月,中国古代计时中一天有十二个时辰,还有十二生肖等;在古希腊神话中,有十二提坦神,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完成了十二件大功勋,还有十二星座等;同样,在基督教中,“十二”还是基督教观念里的一种象征符号,象征整个教会。⑤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长诗的开端就充满宗教意味,诗人以“守护”、“圣灵”、“圣殿”、“传唤”、“神谕”、“圣光”、“颂歌”、“众灵”、“天使”、“布道”、“经纶”、“三重冕”等富含宗教色彩的词语,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赋予幻河以神秘的色彩。再看十二座雪峰的特点:冰清玉洁,没有一个人影,守护黄金的圣殿,守口如瓶,“万种音响在裸原的深处悄无声息”,播散圣光;十二座雪峰的高度,衬托黄金圣殿的高度,是金匣子的高度。诗人也以十二座雪峰写出了黄河河源鲜明的地理形态。
由此可见,“十二座雪峰”充满了独特的意义。十二座雪峰的守护,犹如十二个月,十二个时辰,是时时刻刻的守护;十二座雪峰犹如十二位神灵,十二个星座,守护着幻河的河源,播撒着圣光,是全方位的守护;十二座雪峰宛若十二座教堂林立,沉默不语,守护着圣灵,是神圣的守护。十二座雪峰不多不少,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守护着河源。在宗教中,十二是一个完美的数字,因为“十三”是一个不祥的数字。据《圣经》载,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同他的十二个门徒一起吃饭,桌旁的第十三个人犹大出于利益,将耶稣出卖给当权者,导致其被钉在十字架上。河源的守护者中,只有十二座雪峰,冰清玉洁,一座不多,一座不少。由此可见,诗人心中的幻河充满神秘与圣洁,用这样一个富含宗教色彩的词语来描写黄河,更是增加了黄河河源的神秘与圣洁。
三、“七十二个峡谷”与“七十二顶王冠”
“七十二”这个数字在文中出现21次,包括黄河奔流之下的七十二个峡谷,七十二顶王冠,集中在第4节到第14节。“七十二”在中国也是被广泛运用的数字,“神话中的皇帝尧,据说高七十二寸,统治了七十二年;汉朝的创立者刘邦据说大腿上有七十二个印记,是一个吉祥的预兆;孔子死时是七十二岁,有七十二个门徒。”⑥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圣经》中有言耶稣曾派七十二个门徒,以耶和华之名到世界各地传道。此外,中国古代黄河流域具有物候历,以五日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节气,也就是共七十二候。“七十二候”始见于《逸周书·时训解》,北魏起载入历书,主要用来指导农业生产。⑦可见诗人选用这个数字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在长诗的第4节诗人首次提到,“我歌唱这圣灵显现的河流/流水展开了七十二个峡谷的低鸣”,是流水成就了峡谷的低鸣,拉开了七十二个峡谷的序幕。
流水上的琴师手抚琴弦 弹奏着七十二个峡谷
……
七十二个峡谷强调着圣哲们的话
重复着石头里的内容
它巨大的内力使铁马秋风变黑
使沿河的子民呈现出 阴历的面孔
万物迷醉于流水的规则里
七十二个峡谷的内力一直持续到远远近近的村庄
……
承载生命和万物的大地 容纳鸟翅和苦难的天空多么安祥
——《幻河》第12节
七十二个峡谷安静地衬托流水,犹如圣灵的使者,记录并传递圣言哲语。诗人赋予七十二个峡谷极大的内在力量,可以使得强大如铁马秋风般的力量臣服,使得“沿河的子民呈现阴历的面孔”。所谓“阴历”是指农历,因这种传统历法中安排有二十四节气,以便指导农事活动。阴历的面孔即指沿河的子民开始安排一年的农事活动,耕地、播种,在流水的规则里一切井然有序;村庄里遍地灯火,马奶飘香,五谷丰登,布谷鸟在欢唱,一片祥和;四季轮回,阴阳五行都安放在居家的庭院,用五谷杂粮、金银铜铁和风霜雨雪构建起的一百种姓氏,更是喻示衣食富足、人丁兴旺。这正是“七十二个峡谷”的内力。这样的描写与黄河的物候历是分不开的,物候历是人们根据黄河的脾性总结出来而制定的,按照自然规则来安排农事活动,自然可以获得丰收。所以,此处的数字“七十二”,首先来自“七十二物候历”。
“七十二个峡谷”营造了村庄的欣欣向荣,然而,在七十二顶王冠之下,圣灵的作业打破了这种祥和——
七十二个峡谷是七十二顶王冠
圣灵在作业 一千面招魂鼓擂动夕阳
一千面招魂鼓充盈着鹰的血
从拉加峡颤抖的岩石到刀辟斧砍的龙门
黄河劈开七十二个峡谷 七十二个峡谷上风狂雨暴
地老天荒 没有一个人影
没有一个家乡 就像我独自一人赶夜路时
手中握不住一盏灯
七十二个峡谷是七十二顶王冠
圣灵在作业 岩石挥舞着雷霆和铁器锻打着流水
流水在粉碎 燃烧后 又还原为流水
流水擦拭着王冠上的明珠 雕刻着永恒的
威仪和准则 在钟声环绕的古塔顶上
建立统治 七十二顶王冠率领着河流 鼓舞着流水
加大着流水的力度 那冲天的火光
在我水声四起的体内洒下花辨似的光斑
——《幻河》第13节
圣灵在作业,声势浩大,一千面招魂鼓擂动夕阳,黄河劈开了七十二个峡谷,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七十二个峡谷上已经是狂风暴雨。七十二个峡谷就是七十二顶王冠,打破了流水之上的琴弦,建立了新的统治,率领着河流,鼓舞着河流,加大着流水的力度,充满威力和气势。同时,严词利句让年迈的琴师感到灼伤与疼痛,读者一定记得,开篇的琴师是流水滔滔、高天滚滚,坐在闪闪的流水上(第3节)、一脸水气(第6节),并且是“委地长袍”(11节);如今,在严厉的审问下,在新的统治中,充满活力、洋溢欢乐的琴师已经苍老,成为了“年迈的琴师”(第13节)。圣灵的作业打破了一切宁静,七十二个峡谷原来的内力也已消失殆尽,犹如七十二般变化,来得如此突然、如此凶猛。在第52节里,“七十二个峡谷”最后一次出现——
这是最后的河流 黄沙封门的河流
白茫茫的河床上空无一人 白茫茫的河床上
弦断音绝 萎缩的手 被黄沙砍断的手
吹灭了羊圈里的花朵 像干渴 沙哑的水瓮里
已经看不到七十二个峡谷之上的威仪
看不到波光水影里纤夫们弯曲的青铜脊背
——《幻河》第52节
黄沙封门,弦断音绝,没有了流水,于是一切都不复存在。在诗人的笔下,断流的黄河已经没有了七十二个峡谷衬托出的威仪。
因此,诗人用“七十二”这一数字来描写黄河之上的峡谷,具有三方面的含义:其一,契合了黄河流域的七十二物候历,写出了幻河流域村庄稳定的生活;其二,“七十二”是虚指,是很多的代表,指黄河流程中的峡谷之多,凸显了黄河奔流之下的气势,以及黄河在七十二峡谷之上的威仪;其三,“七十二”犹如七十二般变化,黄河的“变幻莫测”尽在其中。万里的行程,黄河要经历无数种场景,也有自己的无数种姿态。
四、“千”和“万”
百、千和万。百、千、万属于汉语中经常用来泛指的一系列数字,诗中也有五次用到“百”,如“一百种姓氏”、“一百个梦境”、“百年不遇”、“五百年的家谱”、“千疮百孔”来形容其多、罕见和历史悠久等;对“千”和“万’的运用尤为广泛。根据文本统计,长诗中出现“千”的次数为43次,包含一千面招魂鼓,一日千里,一千里的麦浪、朽亡、黄沙、河床,一千层的黄土、鼓声、河床,一千个喊声,一千次赴死与诞生,一千年的村庄、麦香、基础和在村庄里走了一千年的你们,一千个梦,千年沉寂,一泻千里,一千只伸出的手,一千种伸出的遥望,等等。其中一些意象多次重复出现,贯穿整首长诗,铺开了幻河的气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长诗中出现“万”的次数为60次,万里,万有,万物,万种,万间,万世的仰望等。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⑧。诗人歌颂了万里黄河的西风、阳光、黄土、星空、阳光、高原、流失、寻找等,歌颂了狂风万里、风樯万里的回声、咆哮万里的喊声、琴弦万里的河流,而且有些是反复吟唱,如“西风”意象出现37次,“西风万里”就有9次。在如此丰富多姿的意象之中,万里黄河不寂寞,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立体化的形态。此外,“十万”的运用也值得关注。第15节:“它们结伴而来 十万个姐妹柔情似水/十万个姐妹组成一个新的浪头”,诗人以“十万个姐妹结伴而来”凸显了流水的气势,以“十万个姐妹组成的浪头”凸显了黄河兼具流水之气势和姐妹之柔情;第52节,“西风又起 十万匹野马收走了最后一盏/渔火 十万匹野马烤干了最后的流水”,诗人以“十万匹野马”写出了马之多的壮阔场面,也写出了野马的肆虐,收走了最后一盏渔火,烤干了最后的流水,读者可以想象十万匹野马扫荡过后的一片狼藉。
总体上而言,“千”和“万”都是虚写,喻示其场景与物象之多,流域之长,涵盖之广。这些数字意象构建了幻河叙事的宏大场景,长诗意象之丰富,场面之壮观,气势之宏伟,囊括其中。
结语
长诗中对数字的广泛运用还不止这些,如第64节的结构,暗合中国的“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属于易学名词,“指用来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六十四种图形”。诗人用64节诗行架构了一部史诗性的长诗,描写了万里长河中的万千气象,“以深层的象征意味,抒写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鲁迅文学奖颁奖词)。阅读初始,反复使用的数字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需要反复阅读,才能体会诗人的独具匠心。前三个数字意象,“七”、“十二”和“七十二”,是诗人的偶然选取,还是匠心独运,读者自有判断。但无论七、十二、七十二,还是千、万,这些数字都是虚指,并且具有整体性。首先,诗人将数字和数字后的意象作为一个整体,因为“七兄弟”、“十二座雪峰”、“七二十个峡谷”始终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具有固定性,“千”和“万”也是与后面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出现的,由于其修饰对象的变化,使得数字意象具有多重性;其次,数字“七”、“十二”、“七十二”虽然指代的数量不同,但诗人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七兄弟中的每一个,十二座雪峰的每一座,七十二个峡谷的每一个,都没有单独出现过,更凸显了这一意象所具有的整体意义。同样,虚指的“千”和“万”描绘出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场景、大气象,它们写出了幻河源头的纯度与高度,奔流之下的长度与气度,更写出了艺术的广度与深度。在亦实亦虚之间,融现实之河于幻景之中,一幅宏大的幻河之图,赫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注释:
①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颁奖词。
②诗人王怀让说:“看了马新朝的《幻河》,我写黄河的计划就取消了,他把说黄河的话都说尽了。”
③本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均出自马新朝的《幻河》,中原人民出版社,2002.
④参见黄河网对黄河流域地貌的介绍。http://www.yellowriver.gov.cn/hhyl/hhgk/dm/lydm/201108/t20110814_103299.html。
⑤据《圣经》记载,雅各的12个儿子分别成为以色列12支派的祖先。
⑥[美]W·爱伯哈德.中国文化象征词典[M].陈建宪,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292.
⑦“七十二候”的概念来源于宛敏渭在《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气象卷》中的解释。
⑧参见黄河网对黄河概况的介绍。http://www.yellowriver.gov.cn/hhyl/hhgk/zs/201108/t20110814_103443.html
[1]李霞.马新朝:《幻河》弹响诗意人生[J].牡丹,2009(8).
[2]帅培天,等编.圣经·和合本[M]//圣经文学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278.
[3]李修生,朱安群,主编.四书五经辞典[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