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竞争力提升视角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2014-01-21

关键词:战略性相关者利益

张 宏

(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竞争力提升视角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张 宏

(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亟需企业做一个好公民,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而传统的功利主义思维使很多企业消极应对,现实需求和实际进展之间差距较大。从理论和现实可行的角度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可以通过准确的战略定位和管理,在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间找到平衡和切入点,通过这种寓义于利、义利相生的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企业价值

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迫切性

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健康发展的考量,亟需社会主体在除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外,承担社会发展所必须的责任。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企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强化,虽然它的首要目标是追逐利润,但是也要保持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承担随之而来的社会责任[1]。

自上世纪初期,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便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认可度,为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与支持,不断提升其企业产品服务质量,通过培训员工、开展公益活动来提升企业形象,进行企业公关,有效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反观国内,近年来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比较频繁地出现问题,加上资源紧缺与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尤为凸显。虽然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发展比较迅速,如2013年我国共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231份,与2010年的663份相比增幅明显。但报告内容参差不齐,大多是反应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治标不治本,与现实的紧迫需求相比实际进展仍出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对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大都采取不服从或被动服从的态度,导致社会责任行为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是在外在压力下的被动反应。

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必然性

企业是营利性的而非公益性主体,创造经济价值是其必然的主要目标,如果随机地、被迫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大多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盈余,必然会引起企业的抵触。只有将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才能调动起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战略性社会责任正是将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把承担社会责任看作是创造共享价值的一个机会,而非单纯的危害、控制或者公关活动[2]。我国也存在一些优秀企业有效地将企业当前发展和社会责任承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融合在一起,在经营实践中尝试探索和证明社会责任与战略理念结合的可行性,把承担社会责任的思想渗透到整个组织,并且成为企业长期战略的一部分,实现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利益是可以相互依存的,与其被动承担社会责任,还不如有计划地、主动地、持续地、战略性地承担社会责任[3]。在企业战略实践中强化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致性,识别企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分析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优势,进行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实现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在针对性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得企业的发展和回报。经济全球化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把企业带入到更广泛的竞争领域,企业发展面临着日益提高的竞争标准、无所不在的相关机构和消费者的监督,加上全球资源消耗加剧与环境的持续恶化,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理论支撑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定义是企业家要坚持以符合社会共同价值观、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为原则来拟定计划目标、制定战略规划和组织经营活动,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它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雇员、社区和环境等的责任。

以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股东至上观点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任何有损股东利益的经营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这一旧式思路导致一些企业走向终结。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管理者正是受这一理论观点的影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是天然相斥的[4]。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所倡导的寓义于利、承担社会责任获得回报的行为则促进了两者的统一,因为战略性地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在争取社会利益的同时不损伤股东长远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可以说,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精髓就是,企业在实现股东利益的可持续和长期最大化的同时,可以兼顾到社会利益。

利益相关者理论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对企业内部视角的考虑,通过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象来全面探讨社会责任管理问题,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主要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人或投资人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驱动力[5]。Mitchell和Wood(1997)[3]进一步提出了将利益相关者界定与分类相结合的米切尔评分法,根据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的评分高低确定某个体或群体是不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哪一类型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综合考虑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禀赋、内外环境的变化、目标定位,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程度,有重点、有先后地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Burke和Logsdon(1996)最早提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他们认为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利益相关者是有价值的,但被动的而非主动自发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而言是非战略性的。只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并有助于提高生产率时,它才是战略性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从战略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如何战略性地选择和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再者,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企业追求的不应该是短期利益最大化,而是长期总价值最大化。而被动应付式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恰是以前者为目标,战略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则是以后者为目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通常要支付更多的成本和投入,但是却可以获得相关利益者的认同,他们会把对企业的信赖和好感像存钱一样累积起来,这样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会在长期逐渐给企业带来利息一样的财务回报。可以说企业在战略性社会责任活动上的投入也是一种投资,会以复利的形式为企业带来客观的持续收益。当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存在合力的情况下,理性的企业应该主动采取双赢战略[5]。

四、通过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强化企业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都会给企业提供价值创造的机会,而战略正是要精心挑选能实现企业价值目标的行为,并以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方式来实施[6]。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型战略模式,有助于企业创新商业机会并降低社会风险。企业从战略视角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理清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从而创建一个企业面临的社会问题和商业机会的列表[7]。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列表分析客户需求、社区和环境需求等商业机会,发现竞争对手或潜在的竞争者关注的焦点,进而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战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配资源,调节发展的目标和侧重点。通过针对性地、战略性地履行社会责任,促使企业取得市场的优势地位及竞争力。

(二)实现经济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回报在短期内可能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但基于战略性视角的长期规划和实施,一定会在未来相互促进。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一种寓义于利、义利相生的社会责任实践方式,企业根据所处商业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与需求的变化,合理配置内外资源与能力,创新产品和服务,可以为企业建立品牌形象、增强企业声誉,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创新、市场开拓、顾客忠诚和生产率提升等目标,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经济价值,并进而构建进入壁垒、形成与竞争者的差异优势,建立起持续发展的比较优势,增强企业的综合影响力与竞争力。

比如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态产品,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和未来行业标准,相关产业的企业就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企业的战略性社会责任管理,不仅可以获得先发优势、提升企业市场形象,还可以实现升级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体现社会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传统企业战略最大的不同在于,是从更广泛的视角和更高的层面考虑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把社会问题纳入企业战略范畴,并从社会问题中寻找市场机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7],将实现商业价值创造与履行企业公民义务有机结合。Porter和Kramer(2006)提出的价值链模型和竞争环境钻石模型]重新审视和定义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把寻找共享价值机会视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决策的根本基准,把社会问题置于企业战略的核心层面,并且视创造共享价值而非单纯的企业利润为企业战略的追求目标[8]。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从管理、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分析和履行切实可行的社会责任,从而在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汽车企业研发和制造新能源汽车,为消费者和社会提供安全、环保节能的产品;相关企业进行高效能源存储装置的研发和推广;企业通过技术改进实现节能减排或生产经营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食品企业控制和取消产品中饱和脂肪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成分等等,都是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都是双赢或多赢的企业战略。这类行为在使企业引领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获得长期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增加社会和市场对企业的认可,有利于企业声誉和软实力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

总体而言,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企业主动获取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一种前瞻性手段,企业不应逃避和消极地应对这个问题,要将其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认真思考和对待。企业可以在具体实践中深入剖析内外环境和资源要素,找出企业价值链管理中的战略环节,系统诊断如何有效地将企业竞争力塑造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有机结合,综合考虑企业长期发展、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实现,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战略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9]。

在具体实施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企业要先统一高层决策者的思想,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对很多传统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还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概念,他们仍停留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迫于政府管制压力的被动反应的思想认识层面。而严峻的事实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有超过半数的企业会被淘汰。大企业也不是稳如泰山,战略定位不符合时代发展或反应速度过慢导致多家业界巨头轰然倒地。以往的基础不能保证它们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优势,只有转变思维、认清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占据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高地,才有可能突破重围,获得持续发展。第二,企业要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有清晰的认识,虽然是战略性的,但也难以面面俱到,尤其对新创企业和资源不足的企业,不能一蹴而就。企业要综合考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尽量在把握整体均衡的前提下重点发展战略性经营环节。如可以通过价值链中生产环节的变革和

关键技术的创新,实现绿色生产,获得低成本能力、避免污染事故与法律纠纷,并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可以通过产品研发创新,提供健康、安全、低资源消耗的产品,构建差异化优势和建立企业声誉与顾客忠诚等。重点在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寻求战略性突破,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成功整合。第三,重视商业模式、产品、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尝试新的工具和手段,用更开放的思维将市场和消费者引入到产品的开发、设计甚至定价环节中。消费者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来自他们的激励也是对企业最直接的认可,将这部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能够获得社会的积极反应并获得丰厚的商业利益,更高效地实现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助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1] 匡海波. 企业社会责任[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Porter M E, Kramer M R, Strategy and society: 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 84(12):78-92.

[3] Mitchell R K, Agle B R, Wood D J.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 i cation and salience: def i 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4):853-886.

[4] Burke L., Logsdon J. M., How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ays off[J]. Long Range Planning, 1996, 29(4):495-502.

[5] 姜启军,顾庆良. 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选择[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 Porter M E. What is strateg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74(6):61-78.

[7] [美]约瑟夫.W.韦斯. 商业伦理:利益相关者分析与问题管理方法[M]. 符彩霞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 王水嫩,胡珊珊,钱小军.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11):57-64.

[9] 辛 杰,廖小平. 论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77-80.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etitiveness Improvement

ZHANG H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needs the enterprises to be a good citizen, to undertake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ut the traditional utilitarianism thought made many enterprises’ negative coping, there is a great gap between the reality demand and real progr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claims that the enterprise can fi nd the balance and the breakthrough point between the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value through the strategic position and management,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mpetitiveness; enterprise value

F270

A

1673-9272(2014)02-0059-03

2013-11-1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SNA方法的异质性创业团队社会资本结构维度的激活机制研究”(编号:LQ13G020015)。

张 宏(1978-),女,辽宁丹东人,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本文编校:罗 列]

猜你喜欢

战略性相关者利益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评《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书评)
I Love You, Dear China
利益与西瓜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