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1-21王辉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疝的修补术腹股沟

王辉

(德惠市人民医院,130300)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股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辉

(德惠市人民医院,130300)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股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股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疼痛等级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股疝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疼痛轻,康复较快。

无张力疝修补术;股疝;临床效果

股疝临床发病率显著低于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患者无法自愈,同时可能存在梗阻、胃肠道绞窄、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临床治疗股疝的有效手段,为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股疝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02—2014-02收治股疝患者共90例,男26例,女64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43.26±5.22)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35±1.02)年;其中双侧55例,单侧35例;单纯性股疝68例,股疝合并斜疝12例,并发嵌顿性患者10例;股疝口直径1.25~2.05 cm。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硬膜外麻醉,切口取内外环间腹股沟部位,依次将皮肤、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切口3~5 cm,充分游离后保证内环及腹横腱膜,将精索充分分离及显露,在其内上方找出疝囊,将疝囊钝性分离至疝囊颈部,高位结扎疝囊并经内环口将其翻入患者腹腔;采用填充式疝气网片缝合,并将其固定在腹股沟管后壁,依次缝合,关闭手术切口。两组患者术后3 d均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给予相应处理。

1.4 疗效判定 根据VR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观察。无疼痛为0级;患者出现轻微可耐受疼痛,睡眠、生活不受影响为Ⅰ级;疼痛明显,患者可耐受,睡眠受到一定程度干扰,然而无需镇痛药物辅助为Ⅱ级;患者出现难以承受疼痛,需接受镇痛药物辅助睡眠,出现自主神经紊乱或者被迫体位为Ⅲ级。治疗效果判定:术后局部胀痛及腹股沟肿胀等症状消失、治疗1个月后患者身体恢复正常为有效;术后局部胀痛、腹股沟部肿物症状未明显改善或者加重为无效[2]。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05±0.71)d、(5.01±1.32)d,参考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65±0.85)d、(8.11±1.63)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分级 观察组术后疼痛分级:0级11例,Ⅰ级21例,Ⅱ级10例,Ⅲ剂3例;参考组术后疼痛分级:0级5例,Ⅰ级14例,Ⅱ级13例,Ⅲ剂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41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治疗有效29例,无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切口血肿、1例异物感及不适感、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8.9%,参考组术后出现4例阴囊肿胀、3例尿潴留、4例切口血肿、4例异物感及不适感,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疝是成年人常见外科症状,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解剖学发现股疝与腹股沟疝发病基础相一致,均来自于耻骨肌孔[3],此区域较为薄弱,髂股血管及精索横贯其中,无肌层覆盖,患者腹内压力主要通过一层薄弱的腹横筋膜承担,当其出现缺损及相当薄弱时,其腹内内容物突出进而形成股疝[4]。股疝一旦形成,难以自愈,患者多需通过手术治疗。传统临床采用的疝修补术主要包括经股部入路及经腹股沟入路术式,显露嵌顿内容物处理难度较大,同时可导致局部张力大等缺陷,患者术后出现明显疼痛,不利于患者康复,而有学者在对患者进行随访时发现,患者复发率亦比较高[5],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显著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已经逐渐成为股疝治疗的金标准,在手术治疗时,通过对该区域腹横筋膜强度的加强,有效阻断了发病的源头;同时本次对患者手术治疗时,其基本术式与McVay术式相同,然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股管封闭、腹股沟韧带固定,促使腹壁强度明显增加,同时不会产生局部张力,腹股沟区生理功能及结构未受到较大影响,股疝复发率较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参考组,同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股疝治疗中使用,对患者损伤较小,患者生理结构受到的影响较小,术后康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1]庞军.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3):396-397.

[2]何晓莽,雷福明,黄文生.肝硬化腹水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02-1104.

[3]王崇林.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65-67.

[4]周海祥.探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2014(3):77-78.

[5]赵红旗,马铁力,彭正.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224例治疗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6):548-549.

2014-05-26)

1005-619X(2014)11-1014-02

10.13517/j.cnki.ccm.2014.11.034

猜你喜欢

疝的修补术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