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相关因素分析
2014-01-21任香
任香
(江西省新建县人民医院放射科,330100)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相关因素分析
任香
(江西省新建县人民医院放射科,330100)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和分析,认为年龄大于50岁、绝经后女性、椎小关节改变、腰椎间盘退变及L4-5节段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危险因素。正确认识这些高危因素能有效预防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导致的下腰痛。
退变性腰椎滑脱;相关因素;分析
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DS)是由于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相邻椎体之间的滑移,但椎弓峡部完整,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回顾性分析58例中老年人腰椎滑脱的CT及病史资料,旨在加深认识DS发病的相关因素,以期重视其相关性,对该病进行预防、诊断以及采取合理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12—2013-12经CT检查确诊为DS的中老年患者58例。男15例,女43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6.8岁。本组58例均有不同程度慢性腰腿痛,以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为主,部分患者伴有间歇性跛行,病史2个月~12年。疼痛以下腰痛为主,常在屈曲或后仰时发生,伴有大腿外侧牵涉痛。查体腰活动受限,尤其以后伸明显。站立时棘突出现阶梯状或过度活动。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检查,扫描参数:140 KV,200 mA,层厚、层距2 mm,螺距为1,常规扫描L3-4、L4-5、L5-S1椎间隙各扫6层,必要时根据定位像减薄至1 mm和加扫其他病变椎间隙。
2 结果
58例中,Ⅰ度滑脱50例,Ⅱ度滑脱3例,前滑脱53例,以L4为主,后滑脱5例,以L3为主。CT表现主要有假性椎间盘膨出,椎体后缘“双边”征,椎间盘可见真空、钙化;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小关节面毛糙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内真空,小关节半脱位;滑椎均有不同程度中央性椎管狭窄、侧隐窝或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前纵韧带钙化。
3 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DS发病人口逐渐上升,国内关于DS的关注越来越多。本文综合分析了一组DS患者的CT及临床病史资料,认为年龄大于50岁、绝经后女性;腰椎小关节突综合征和腰椎间盘退变;L4-5节段是DS的危险因素。
3.1 年龄和性别 DS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多发生于更年期或绝经后女性,女性发病是男性的4倍,推测其原因可能与老年女性绝经后体内激素失衡,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徐小彬等[1]通过对绝经后女性DS椎体软骨终板内雌激素受体表达与青年女性的差异的实验研究,提出女性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下降,是引起绝经后女性DS高发的原因之一。
3.2 腰椎小关节突病变 陈新军等[2]对30例DS患者和51名正常对照组的X线片(包括腰椎正侧位片和左右斜位片)上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及腰椎滑脱程度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发现,DS患者的关节突关节的方向及关节突关节不对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腰椎小关节突病变可能是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易患因素。从生物力学方面很容易理解,在椎间盘、韧带、关节囊和肌肉等软组织结构限制功能减退的情况下,椎小关节在节段运动中出现过度负载、椎小关节方向发生改变,接近矢状面。偏向矢状面的腰椎小关节存在着腰椎后柱结构力学上的薄弱点,即对抗腰椎前移载荷的相对面积减小,腰椎失稳,导致滑脱发生。
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3-4]腰椎小关节形态可能是DS的继发性改变,即DS导致腰椎小关节方向及形态改变。不管孰因孰果,腰椎小关节形态对DS的进展显然有重要作用,从生物力学原理出发认为腰椎小关节改变可能是导致DS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正常腰椎屈伸运动轴中心紧靠髓核或在髓核内,当椎间盘突出或严重退变后,此轴后移,使屈伸运动在椎小关节产生“翘动”导致椎小关节退变并引起腰椎失稳。邵成喜等[5]通过CT和MRI检测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和腰椎滑脱的发生,发现腰椎滑脱常出现在腰椎间盘高度退变和椎小关节退变的节段。作者认为,腰椎间盘退变可能是腰椎滑脱发生的始动因素。这种因果联系得到生物力学上的解释:正常情况下,脊柱屈伸活动时,上位椎体与相邻下位椎体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前后滑移,而作用在椎间盘上的剪切力往往被椎间关节突关节间的活动所拮抗,从而减轻腰椎过度活动时对椎间盘造成的损伤。当椎间盘高度丧失后,小关节将承受异常应力和异常运动。使得小关节软骨关节面破坏,骨质增生,关节面变为矢状位,对抗水平剪切力的能力变差。最终会造成作为椎体滑脱发生最后一道屏障的椎小关节的损伤性功能减退,从而失去其应有的稳定作用,导致滑脱发生。
3.4 脊柱节段水平 刘洋等[6]研究发现L4-5节段的DS发生高于其他腰椎节段,作者认为可能由于生物力学方面的原因。因为L4-5节段承受各种负载较大,且L4-5比L5-S1的活动度的大,小关节面方向更接近矢状面,使L4-5节段在运动中对抗异常水平剪力的能力减弱,长期、过度的异常接触、撞击使椎小关节不同程度退变、磨损、囊变,且左右两侧不对称,椎小关节半脱位。这样一方面导致腰椎不稳,另一方面也加重了腰椎间盘的损伤。
总之,DS是导致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早期对该病进行预防、诊断以及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徐小彬,吴小涛,王运涛,等.绝经后退行性脊柱滑脱椎体软骨终板内雌激素受体表达与青年女性的差异[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5):344-348.
[2]陈新军,郭开今.椎板和小关节倾斜角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9(6):530-532.
[3]张宏军,范顺武,方向前,等.腰椎退变与不稳的影像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3):279-282.
[4]麦甘树.腰椎间盘退变腰椎小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和年龄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6):796-799.
[5]邵成喜,唐相宝.退变性腰椎后滑脱症的影像学研究(附130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6): 918-920.
[6]刘洋,赵永飞,顾晓民,等.退变性腰椎滑脱力学模型建立及分析[J].脊柱外科杂志,2010,8(1):39-43.
2014-02-21)
1005-619X(2014)09-0821-02
10.13517/j.cnki.ccm.2014.09.034
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