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提高作文能力
2014-01-21潘琼何
潘琼何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将课外活动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习作往往存在杂乱无章、言之无物和生搬硬套的现象。这是因为他们对实际生活观察得不全面、不准确,遇到问题往往靠想当然去编造。要解决这个问题,作文教学就必须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怎样处理好课外活动与写作教学的关系呢?以往的作文教学,我们的一般做法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但从学生完成的习作来看,这种教法弊病很多:一是学生的视野受限制,思路受束缚,只能在教师的指挥棒划定的条条框框内打转;二是学生心里有包袱,怕完成不了任务,只马马虎虎地应付。后来我改变了这样的做法,增加课外活动量、活动形式,活动前不布置任何作文,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无拘无束。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兴趣浓厚了,素材也多了,作文也就不难了。当然在活动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好时机,及时启发、提示。
这种做法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有余地,活动后有余味,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情感,为他们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提供了条件,为有效地纠正假、大、空的不良倾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片断训练与综合谋篇教学紧密结合
小学生精力容易分散,语言表达有困难,接触事物的广度和了解事物的深度均有限,把握不准事物的属性、特征,一下子写出比较好的文章是有困难的。
作文教学是一个综合运用思想、知识、逻辑的复杂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具备写某方面的技能技巧就无法布局谋篇。要使小学生掌握初步的综合运用技能,教师首先应该指导他们懂得怎样准确表述某处的景色、某个场面,反映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和心理活动等。掌握方法,积累点滴经验是起点,只有起点抓好了,有了扎实的基础,以后写作文才有保证。
片断训练意在使小学生能正确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的逻辑思维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不可忽视的。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了解事物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片断的篇幅短小,内容简单,范围较窄,小学生也比较认真细致,印象深刻。教师不应把它当做任务来让学生完成。教师可以采用写日记、周记的形式,课外作业的形式和写感想的形式让学生练习,也可以不局限在低年级,在中高年级也可进行。
片断训练要注意形式多样、指导灵活,譬如对同一个景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或从不同的时间去写。这样就能从片断素描过渡到在描写中抒发感悟、发表议论,最后发展到“零存整取”连缀成文,达到预期的目的,避免零敲碎打的现象。
三、小组讨论与个人思考紧密结合
小学生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对外界的新鲜事物颇感兴趣,但往往又认识不深。他们的作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记叙的内容不具体、详略不当、顾此失彼的毛病。他们的思想、品格、情感、智力不同,对实际生活的体验、理解各有所得,不可能人人都有完善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欣赏力,对同一主题不可能都具有正确的、一致的见解。同是记叙一件事,描写一处风景,有的同学写得好,有的同学写得差,一些写作水平较好的同学有时也会写得不如差的同学,这是常有的现象。
小学作文教学不能老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多了,学生也会听腻的,应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在作文前,教师要先让小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把心里话说出来,把疑难问题争论清楚,然后独立思考。这样做,学生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受到启迪,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也是小学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四、各自拟题与统一命题紧密结合
命题作文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十分有趣,因为这种作文形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使小学生的思路受限制,不能自行开拓。有的命题作文总是提出一大堆和学生的实际不符的要求,使不少学生茫然无措。
每个小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是不同的,追求的目标也各不相同。作文命题所涉及的内容,学生如果不熟悉,就会觉得无话可说。在小学阶段,教师还是应该多让学生自由选材,自拟主题。生活中,有很多事让学生感动过、忧伤过、沉醉过,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回顾、想象、加工塑造,这些事是可以生动地反映在习作中的。由于经历人人不同,写起来就各有不同,不至于落入俗套。
当然也不是说要废弃命题作文的形式,但是应该考虑到它的阶段性和实际情况。所谓阶段性就是说在小学阶段中在什么时候写命题作文才好。譬如作文比赛时,安排同年级的学生写统一命题的作文是可行的。所谓实际情况就是指教师所教学的班级是否具有写命题作文的能力。对作文能力参差不齐、悬殊较大的班级,教师就不应该追求统一。
总之,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来指导他们写作文才是提高他们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