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潜心语文积累

2014-01-21伏凤林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语言语文教师

伏凤林

语文积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劝学》中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是阅读理解和写作的基础。积累越丰富,阅读理解就越透彻,写作就越得心应手。引导学生潜心积累语文知识,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激发学生语文积累的兴趣

1.为学生进行积累做好表率

语文教师要注意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不断汲取新的信息,与时俱进。学生早读课时,教师也应如饥似渴地读书;学生在做作业时,教师也在潜心阅读……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教师渊博的知识是阅读积累的结果,从而向教师看齐,更加重视积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才华的展现,以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如,看到春雨时,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口而出;看到学生踯躅于困难、挫折面前时,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勉励他们……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2.给学生讲通过积累取得成功的名人故事

走进童心世界,深入浅出地把前人善于积累并取得成功的案例转化成一个个精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以此激发他们的积累兴趣,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积累。如,给学生讲袁枚注重知识积累的故事,他从村夫“你看,梅树有了一身花了”加工成“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他从僧人“可惜园里梅花正盛开,您带不去”中,又提炼出“只怜香梅千百树,不得随身带上船”的诗句。用这些故事来告诉学生: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只有注重积累,才能文思泉涌。

3.让学生展示积累,体会乐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回答教师的提问与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展示他们积累的成果。我们可以在课外举办故事会,让学生把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故事讲出来;可以利用“手抄报”、“黑板报”、“学习园地”、“读书报告”等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个人积累的成果。通过展示,学生体会到积累的乐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分享积累的成果,更加乐于积累。

二、多渠道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

学生的语文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积累没有捷径,只在于日月奋发、持之以恒。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促成学生的积累。

1.课堂教学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积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用规范优美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增强语言积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有大量适合学生积累的内容。课文中有不少充满音乐美的韵文、晓畅的古体诗词、短小清新的现代诗等;课后练习也对词语、句子、段落提出积累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让学生在说中积累、读中积累、写中积累。要精心挑选与课文相关的诗歌、散文、成语、典故、对联等,给学生阅读和背诵。要鼓励学生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课外阅读

阅读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继承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书目,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要教会学生对语言进行梳理归类,建立与旧知识的联系,实现新知识的构建。要鼓励学生进行适度的背诵。鲁迅先生正是在“三味书屋”背书积累,才写出大量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篇章。

阅读要融入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实现与作者的对话,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当学生读完一本感人至深的书,我们要引导他们掩卷沉思,细细体味、慢慢咀嚼作者那巧妙的布局、生动的描述以及独到的人生感受,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下读后感。

三、养成积累习惯,形成积累意识

良好的积累习惯对学生终身受益。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形成积累意识。

1.勤记录

学生要常备一本笔记本,随时记录有用的见闻和感受。对读过的文章,摘录其好词、好句、好段;听到生活中的连珠妙语、精彩语录等,用心记住,整理记下;把突然产生的灵感、独特的事件等记录下来。

2.查资料

如今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源。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积累相关的知识。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要求学生上网搜索“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句尽收录笔记。

3.交流与分享

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积累和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成功、分享快乐。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语言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