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镀”出来

2014-01-21储莉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4年1期
关键词:雾凇雾气柳枝

储莉

【背景】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雾凇》第二小节的最后两句话。句中一个“镀”字用得精妙准确,把雾凇形成之慢、之美、之奇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因为这个词专业性太强,学生即使查了字典也很难理解它与雾凇的形成有什么联系,更不要说体会它在表现雾凇奇观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作用了。于是,我在上课之前,做了一些尝试,引领学生去体会“镀”出来的精彩。

【案例描述】

出示句子,自读感悟:雾凇的凝结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看看文中哪个字或者哪个词用得最好,把雾凇形成的过程准确而形象地写了出来?

生1:我觉得“镀”这个字用得很好,让我感受到雾凇的形成很美。

师:为什么呢?

【生答不上来,跟我预想的一样,这个词专业性太强,作为学生能意会已经不错了。微笑着示意学生坐下后,我对“镀”作了一些介绍。】

师:镀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艺,是指工匠们在物体的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金属薄层,使其更具光泽、更加美观。在课文中,这位精巧的工匠是谁?

生2:雾气

师:是啊,一个“镀”字把这蒸腾的雾气塑造成了一个精巧的工匠,它在什么上镀了什么?

生3:它在松针柳枝上镀上了白银。

生4:它在松针柳枝上镀上了雾凇。

师:再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这雾气是一个怎样的工匠?

生5:我觉得这雾气是一个细心的工匠,你看它在“镀”的时候是“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非常细心。

师:细心的雾气!

生6:我觉得这雾气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工匠,因为它是在松针柳枝上“镀”的,我们知道松针是很细的,而且很多,它这样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镀”着,而且镀得那么漂亮,我觉得它不厌其烦,非常有耐心。

师:好有耐心的雾气!

生7:我觉得这个工匠非常的神奇:它用一夜的时间把十里长堤上的松针柳枝都变成了银松雪柳,那么美丽。我觉得非常神奇。

师:真是一个能工巧匠!那么细心、那么耐心、那么神奇!你从雾气的“镀”感受到了什么?请你读读这两句,读出你的感受。

(生感情朗读)

师:一个“镀”字,把雾气写得像能工巧匠一样具有神奇的魔力,这真是神奇的表达。现在,也请你来做一个神奇的人,填上一个神奇的词,使这个句子也变得神奇,好吗?

出示: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 。

生8:我填跳舞。那样让人读了会觉得雨滴很美丽,像个舞蹈演员。

生9:我想填追赶,那样会让人觉得它像顽皮的小孩子。

师:在大家的句子里面,普通的雨滴也变得神奇起来了,真有意思!以后,大家在使用词语的时候,也要多多思考、斟酌,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神奇,这样,会让人有丰富而又特别的想象。

【案例反思】

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用词的凝练与精妙之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浸在词语的感情海洋中,和学生一起在学习中感悟、享受词语的无穷魅力,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内容。

1.“镀”出雾凇形成之神奇。《雾凇》这一课的中心词语是“奇观”,全文围绕雾凇景观之奇和雾凇形成之奇展开,重点介绍了雾凇形成之奇。在教学中,多数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出雾凇形成过程之慢、之轻以及景色之美,而对于雾凇形成之神奇很少关注也理解不深。细细品味,我发现雾凇形成之神奇在这个“镀”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怎样让学生感受到这个看起来冷冰冰的、生僻的词的神奇呢?我首先结合这段话中拟人手法的表达特点和“镀”的意思,也拟人化地把雾气塑造成了一个工匠。这样的处理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增加了文本的情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工匠?学生不仅有话说,更在思考与想象中感悟到了雾凇形成之神奇。

词语教学,不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主题。词语教学不该应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而更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抓手。

2.“镀”出语言表达之神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吸纳后的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所以,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甚至精辟的用词,我们都不应该忽视学习和模仿的机会。在这段文本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镀”的意思,体会雾凇形成之神奇后,我还及时引导学生关注“镀”字神奇的表达效果和语言表达的神奇。这真是神奇的表达。”继而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表达,体验表达的神奇。从学生的表达效果来看,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使他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雾凇雾气柳枝
柳枝上的春天
雾气一样的摆渡船
柳枝柳枝 变变变
山中雾气
雾凇奇观
雾凇岛
美哉,兴凯湖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