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我们的心灵更近
2014-01-21李思群
李思群
一
每次经过教室门前,都能看到教师们在行间辛勤工作的身影,一次次感动袭向心头。孩子的悟性有先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优势。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不可能实现全班孩子的全部接受,这就亟须教者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不同的孩子提供适时的指导。一位能够兼顾所有孩子学情的教师,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多大的福祉啊!教者的课堂巡视,既可以了解不同学力的孩子学习的现状,为后续的教学掌握第一手学情资源,又可以为学有困难的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辅助,还可以向孩子们提供某些暗示,可谓一举多得,应大力提倡。
之前,我听了不少课。课堂上,教师们都能够注意到行间巡视,但是在内行人看来,某些巡视是为了巡视而巡视,并没有起到教者期待的作用,更没有实现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巡视的应有目的。
二
【案例一】孩子们没救了?
某教师执教《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课堂描述:教者发出了指令:请大家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找出小法布尔迷恋昆虫和他对探索昆虫世界坚持不懈的语句,并用批注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文边的空白处。孩子们开始默读课文,教者开始行间走动。其间,没有观察任何一个孩子画了什么、写了什么。我注意到,我听课所坐的座位附近,一个孩子在课文第4自然段附近的空白处写了:“羡慕啊!!!”紧接着,教师开始了课堂讨论。很显然,教师不会关注这个孩子的独特想法,这个孩子也没有胆大到敢于在发现教师和自己根本“不是一条道”的时候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地步。一直到下课,整个课堂都冷冷清清,不温不火。课后交流,教师满怀愤懑地说:“这个班的孩子没救了!你也看到了,我使出浑身解数启发、引导、鼓励他们,他们的情绪怎么就调动不起来呢?”
个人见解:很显然,上述课堂中,学生对法布尔在八九岁的时候能够无忧无虑地“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观察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感到十分羡慕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某种生活状态的不满之意,这从“羡慕啊!!!”的三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用心阅读、用心体会后发自内心的呼唤。但是,如此敏锐的触角,如此独特的视角,如此珍贵的课堂资源,竟然被教师忽略了!我还能从交流课堂收获时教师的话语中感受到她对课堂的无奈:“孩子们的情绪怎么就调动不起来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解读,在教者没有定论之前,孩子们面对文本的视角是多元的,有的从遣词造句上看到了文章用词的巧妙,有的从文章章法上看到了前后文的联系,有的从写作手法上看到了作者是怎样通过同一主题的几个事例来表达人物的精神品质的。而上述案例中的这个孩子,结合了自己的经验,发表出了对法布尔童年生活的羡慕之意。从语文与生活的角度审视这个孩子的反应,确有其大胆表露个人见解的勇气,与语文教育的思想不谋而合。老师,是您没有看到孩子们的想法,并不是孩子们没有给您创造走进他们内心的机会啊!
叶圣陶先生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上述案例中,教者采用的教学方式的实际目的应该是通过孩子们的读,了解孩子们自主钻研,甚至是小组商讨后能够将课文理解到什么程度。教者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路径当然很多,行间巡视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她却只是象征性地在行间走了两圈,并没有起到了解学情的作用,后续的教学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课堂气氛当然“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行间巡视的宝贵机会,充分了解孩子们阅读之后的个体理解,以学定教,真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想必课堂应当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我固执地坚持:孩子们一定是有救的,教师改变教学视角,改变面对孩子的姿态,他们就一定有救!
三
【案例二】孩子,让我走近你!
某教师执教《朱德的扁担》(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课堂描述:教者将本课的生字之一“朱”字呈现出来,让孩子们找出该字的主笔,并强调主笔书写要突出,发出让孩子们将课文后面描红题中的“朱”字描一描的指令。孩子们开始描红,教师行间巡视。此时,教师不时在某个孩子的身边停留,或指导孩子的握笔姿势,或提醒孩子的坐姿,或纠正孩子的笔画,有时候甚至带着孩子的小手写上一两笔。不一会儿,孩子们陆续写完,还有孩子在自己的田字格本子上练写了“朱”字,并将本子举在手上示意,让教师评价。教师不住地点头,并用体态、语言表示对孩子们所写的字的欣赏。
个人见解:上述课堂中,教者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姿态出现。在孩子们的写字技能形成过程中,操作训练是教学的关键,也是课堂的重点。教者示范演示之后,孩子们对字的字形、笔画、运笔、笔顺,从整体到部分,都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者开始指导孩子写字。在这个过程中,教者始终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及时纠正孩子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手把手地帮助孩子写好字。可以感受到,单调乏味的写字训练,在教师走进孩子们之后,课堂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热烈的状态。这种状态的来源是教师的行间巡视,是教师对孩子们的尊重,是教师对课堂的尊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作为孩子一生书写习惯的启蒙者,小学语文教师理应高擎书写习惯养成的大旗,但是这种“擎旗”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不能停滞在书法指导课上,应该落实到平常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 叶圣陶先生说:“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是天天在练字,更不必特别划出练字的时间。”孩子们意识不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还小,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便贻误了孩子的发展了。当孩子们每次提笔时,都能得到教师的悉心提醒,长期下去,就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习惯也将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案例中的这位伙伴一样的教师,正是利用好了课堂巡视,将对孩子的匡正、点拨、鼓励和暗示巧妙地蕴涵在轻描淡写的巡视之中,可谓四两拨千斤。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并不孤单,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和我们在一起,老师和我们很近很近。”即便枯燥无味的训练,在他们眼中都会产生盎然的兴趣、燃烧的激情!
四
任何话题,都讲究个哲学追问,即弄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当我们明白什么是课堂巡视,为什么要课堂巡视之后,找到我们应该怎么巡视的答案其实并不难。我依然固执地坚持,当我们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巡视,为了全体孩子的共同发展而巡视时,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定会熠熠生辉。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