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为高效课堂奠基
2014-01-21季晓平
季晓平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课堂上,我们却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小组交流轰轰烈烈,全班交流则静默一片……是孩子们交流的欲望被遏制了?是他们课前的预习、先前的讨论不够充分?还是我们追求的自主学习无形之中已经让我们对孩子放任自流了?怎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让自主学习更给力,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一、有效引领,唤醒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前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获得重要的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该怎样提高孩子的预习质量,避免一部分孩子预习马虎了事呢?适当的奖励机制是的有效途径之一。孩子们总是渴望吸引教师的目光,没有得到奖励的,实际上已经受到了变相的批评。而给孩子布置适量、有效、目标明确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与方向,这样的课堂前置学习才是高效课堂的开端。窦桂梅老师在执教《牛郎织女》时就布置这样的预习任务:
1.查阅相关的天文资料,了解牛郎星与织女星的相关内容,并简要地把它写下来。
2.了解民间故事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选择几个要素写下来。
3.读了《牛郎织女》,我的疑问是 。
有了这样的预习任务引领,孩子们在预习时就有了方向,预习的质量自然而然就得到了保障。课堂上,孩子们在聊“故事的起源与流变”时的妙语连珠、在概括四大民间故事的相同点并用读书单来做汇报时的滔滔不绝全得益于他们课前的有备而来。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前引领能为课堂上的精彩奠基。
二、营造氛围,激发自主学习的探究意识
要真正让孩子自主地参与探究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使学生去探索、发现、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教师能否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只有这样,高效课堂才能深入下去。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时,上课伊始,笔者先板书“昆虫”,让孩子们说说都知道哪些昆虫。对于感兴趣的昆虫世界,孩子们总是那么津津乐道,有说不完的话。在此基础上,我再将课题补全“装满昆虫的衣袋”,让孩子们猜猜法布尔的口袋里都装了哪些昆虫。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猜测着。这时我再将话题引向课文:“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昆虫呢?赶紧读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吧。”有了要想解决的问题,孩子们就会仔细读书,认真思考,学习情趣就很浓厚。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着自己的学习成果:纺织娘、不知名的昆虫……
三、关注盲点,提高自主学习的交互意识
小组交流时,我们常看到教师或在教室里溜达,或站在一角看似认真地关注着孩子,抑或自个儿看着教案,以为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就是“自主学习”。其实,这时的“自主学习”已成了一种“放羊式”教学。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存在的问题,教师一概不知。这样,教师怎样能及时了解学情、调整接下来的教学策略呢?小组讨论时,我们可以化身为孩子们学习的指导者和顾问,及时把握学生讨论的动向,真正摒弃形式上的“自主”,提高小组交流的实效。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因为它关注了生命的本质。
在学习《人类的老师》时,孩子们在讨论自己懂得了什么时,更多地关注鱼类、鸟儿、袋鼠、贝壳这些具体的生物形态对人类的启发上,而忽略了作者是如何通过举例子具体介绍人类的“老师”的,而这恰恰是我们阅读课一个更重要的目标。与其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们已知的知识上,不如引领孩子们踏入未知的领域。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么深奥的科学知识,应是课堂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可及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都是介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第三自然段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引领孩子们在课文的语言文字里再走一个来回,感受人类对生物研究的不容易,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有了这样的引领,学生再自学与此结构相似的第四、五自然段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孩子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的习惯。如果孩子的自主学习是一只自由翱翔于蓝天上的风筝,我们教师就应学会适时适当地放手,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方自主学习、张扬个性的栖息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智慧、释放思想的舞台。这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追梦人所追求的生命的高效课堂。唯有引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蓝天上飞得更高更远,才能聆听到孩子们在自主学习中拔节的声音。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