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字相遇,体验语境的美丽
2014-01-21杭其梅
杭其梅
小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是从形象、色彩和声音建立起来的。根据心理学理论,因为缺乏慎思的能力,所以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信息处理,并不直接依据理解来进行。那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对文字的准确理解,以此促进对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呢?
一、角色互动,体验文字的精彩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急切需要一种方式,进行自我表现。角色互动是一种丰富的体验活动,能够将主人公在情感、意志、思维语言等角色要素的表现,进行演绎。文字里所蕴含的情感、语言等,都通过学生的角色互换,得到透彻地理解。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提炼其中的角色演绎要素,把文本人物“提取”出来,让儿童置身其间,给予学生模仿的机会,让学生在文字中体验。这时候,语言会以丰满的、立体的感性形式,给学生一个精彩的美丽世界。如《世界多美呀》一课,笔者把学生带入角色,体验小鸡的情感发展,并用一双小鸡的眼睛来看世界:可爱的小鸡宝宝,看着这蛋壳里黄乎乎的一片,心里怎么想的呀?
生1: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多不好看呀!
生2:多孤独啊。
师:是啊,一种颜色让你感觉孤独呀!
生3:我不信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随着学生的体验,我继续引导他们:我也不信呢。我们想办法看看外面的世界吧。来,一起用小尖嘴啄蛋壳吧。(示范动作)
师生边啄蛋壳边说:啄呀,啄呀,啄呀,啄呀……
当进行到关键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感受:我们的小鸡宝宝想一想:要啄破这蛋壳容易吗?(不容易)。
师:你能用课文中的词句说说吗?
……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生:我们一直在啄啊啄,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多不容易啊。
这里,我让学生体验到文字当中的特定情境,启发学生体验文字的感觉。通过角色互换,学生能够将自己带入文本,与文本中的文字进行对话,在语文课堂中获得情感的释放,同时也张扬他们的个性。
二、观照自我,体验文字的个性化
在文本中,文字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生从文字中感悟生活,观照自我的内心;而生活给学生提供了走进文本的基础。这就是当下语文教学中提倡的“儿童立场化”。
学生能够对自身进行反观,这是一种生活体验方式。面对陌生或熟悉的文字时,他们会不自觉地联系自己的已有经验,不断发现“我”的存在和“我”与世界的存在。作为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帮助学生在语言经验和文字间相遇,体验语境的美丽。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有这样一段: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我想变一只蝈蝈,歌唱我们的生活。
片断教学:
师:看文中说“我”想变雨滴,想想:雨滴会怎么样啊。
生:滴答滴答会跳舞。
师:哦。那我们一起跳吧。(示范用手指跳跃)想跳到哪里啊?
生:我想躺在绿叶上面。多凉快啊。
师:是啊。我们一起躺在绿叶上面啦。不过躺一会儿,又想出去玩啊。到哪里去啊?
学生一边从文本中寻找文字,一边体验:“我”要到水里去,做一条小鱼。在语言的渗透下,学生反观自我的感受,体验到雨滴的跳跃和动感,体验到小鱼的自由和欢快。
通过文本的解读,学生能够读到文本中的色彩、画面、声音,挖掘出蕴蓄在内心深处的情感经验,从而为体验文字的美丽打开了出口。
三、运用表达,体验文字的创造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要让学生在课文的触发下领悟情感,调动语言储备进行创造性表达,使其“得意得言”浑然一体。
事实上,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如果和文本文字没有倾心相遇,那么也无法使学生与教材融合。只有当心灵进入了文本,参与其间,才能真正进入了特定的语境,让符号复活,还原为情景和生活。仍以《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例:
师:“清凌凌”的小河是怎么样啊?(多媒体展示)小鱼怎么游啊?(学生自由做动作。)
师:啊,这条小鱼真可爱,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来游去看到什么呢?
生:河水清凌凌的,我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觉很舒服。
(指导学生读出小鱼的自由和快乐。)
师:这只小蝴蝶,你穿梭在花丛中看到什么?
生:花儿真美,有红的、黄的、紫色的。
通过语境演绎,学生体验到蕴含在文字符号中的丰富内涵,不但读懂语言传达的人文信息,感受到文字的“温度”,而且打开了文本语境的美丽世界,呼吸到语文学科所带给自己的快乐和自由。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