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仪陇县包尔梁东汉崖墓出土陶水田模型浅析
2014-01-20王兴堂
王兴堂
四川仪陇县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于土门镇光华村一社包尔梁东汉崖墓内清理出陶水田模型。其捏塑而成,泥质为灰褐色,火候较高。陶田呈长方形,敞口,宽平沿,斜直壁,浅腹,平底。四周有2—3厘米宽边。隔梁把陶田一分为二,隔梁开缺口,其中一块区域又被纵向平行的两条细隔梁分隔成大小不一的三块区域。整个陶田分三田一塘,田内有埂,捏塑有龟、鱼、蟾蜍和田螺。陶田长31.5厘米,宽13.2厘米,高4厘米。
陶水田模型中一龟正往中间一田爬行。陶龟为泥质灰陶,首微抬,隆背,背部素面,四足缩入龟甲内,呈匍匐状。在中部田中有鱼一尾和蟾蜍一只,都向水塘出水方向游去。其中鱼为灰陶,乳白色陶衣,其外再抹一层灰褐色陶衣。陶鱼身体较粗壮,头长颈宽,圆眼,高脊,翘尾,腹鳍和背鳍短而高,尾鳍宽而长。鱼是守护天堂仙境的神灵,繁殖能力强,又与“余”音同,其寓意应是对永恒的追求,祈求长生不老,起死回生。
在中间一陶田内,陶蟾蜍蹲伏于方形陶座之上。尖嘴,瞪眼鼓腮,前肢曲蹲,后肢与臂部着地。蟾蜍造型逼真,形态生动,雕刻手法纯朴、简洁,反映了汉代四川民间艺人以刀代笔且运用自如的精湛技艺。《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九引《春秋运斗枢》说:“蟾蜍为月精”,又引张衡《灵宪》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反映了古人认为蟾蜍是天上月神,嫦娥化身,可以升天成仙的思想。《淮南子·说林》有“月照天下,蚀于蟾蜍”之说,把月亮的盈亏现象,视为月亮死而复生,又赋予蟾蜍起死回生的神力,这里反映了墓主幻想灵魂能够飞升成仙和在仙境中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
临水塘一田内有田螺正在蠕动。塘堤顶面开放水缺口,堤坝下部设有水闸,和两千年后的四川所建塘堰的设施一样。包尔梁汉代崖墓出土的陶水田模型和成都市新都区东汉崖墓HM3:29水塘形制相似,塘内皆捏塑鱼、龟、蟾蜍和田螺等水产动物。[1]其动物模型与成都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清理出陶蟾蜍、陶青蛙、陶鱼、水甲虫等水中动物模型极其相似。[2]绵阳柏树山M1的水塘模型里有螺、龟、蛙、泥鳅等陶俑,[3]形象皆与包尔梁崖墓出土陶田模型内相同陶形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汉代四川地区崖墓出土的陶水田模型简单,大多为单一的方形,并在中间施以一泥条加以间隔,其内捏塑鱼、龟、蟾蜍、田螺和莲荷等水产动植物。如双流华阳乡沙河村崖墓出土陶田呈长方形,灰褐陶,中间以陶埂一分为二。[4]绵阳朱家梁子东汉崖墓M3:9水田模型内有陶鱼和泥鳅,内部被一隔梁一分为二,M6:24水田模型内底中部有一隔梁将水田一分为二,隔梁中间设有沟槽,其内捏塑陶田螺和陶鱼。[5]四川宜宾横江镇东汉崖墓M5:40水塘模型呈长方形,塘内有埂,捏塑有田螺、菱角、蛇、鱼类和莲荷。[6]
包尔梁崖汉墓出土的陶水田模型内捏塑龟、蟾蜍、鱼、田螺等水族形象生动,造型准确,具有一定艺术性。陶田模型作为“实物”随葬,表现出仿造生前社会愿望和财富占有意识,寄托了死者的希望和梦想:富人希望死后继续拥有生前的财产,穷人梦想死后拥有这些财富。笔者推断,此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随着东汉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程度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埋葬中逐渐用明器取代实物。东汉崖墓里普遍用陶房庄园、陶仓、陶车马厩圈、陶水田模型作为“实物”随葬。包尔梁崖墓出土的陶水田模型极其生动地真实反映了东汉时期川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情况,是东汉时期四川农田水利建设和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的缩影,是研究汉代农业和生活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注释:
[1]成都文物考古所、新都区文物所:《成都市新都区东汉崖墓的发掘》,《考古》2007年第9期。
[2]成都市文物管理处:《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文物》1981年第10期。
[3]唐光孝:《绵阳崖墓的初步研究》,《四川文物》2000年第6期。
[4]李加锋:《双流华阳乡沙河村崖墓发掘简报》,《四川文物》1991年第6期。
[5]绵阳博物馆、绵阳市文物稽查勘探队:《四川绵阳市朱家梁子东汉崖墓》,《考古》,2003年第9期。
[6]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四川宜宾横江镇东汉崖墓清理简报》,《华夏考古》,2003年第1期。
作者单位:四川仪陇县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