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14-01-20张红斌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激活剂酶原纤溶

张红斌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文山 663000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张红斌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文山 663000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且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发病至治疗时间均在6h以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治疗,观察组在早期使用rt-PA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大于对照组(77.5%),且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卒中,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产生各种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其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且均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早期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方法,本文就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4.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排除活动性出血或具有出血倾向的脑梗死、严重高血压、以及严重心、肾、肝功能损害患者,其中大脑中动脉梗死68例,大脑前动脉梗死9例,大脑后动脉梗死3例;所有患者应用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缺损程度进行评分[1],其中轻度27例,中度39例,重度14例。所有患者的发病至治疗时间均小于6h,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且无纤溶禁忌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早期使用rt-PA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急诊接待后,均立即采取吸氧措施,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的监控血糖、血压处理,调节血脂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治疗以及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经、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甘露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早期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24 h后按常规给予血小板抑制剂和或抗凝药物治疗。方法:推荐剂量为0.9mg/kg,且最大剂量不得超过90mg,其中10%的剂量在最初的1min内行静脉推注,其余剂量在1h内静脉滴注完成,且在用药期间密切对患者进行监护。

1.3 观察指标

应用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7、14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NIHSS量表的评分结果对疗效进行判定,其中治愈:NIHSS评分减少100%~91%,病残程度为0;显效:NIHSS评分减少 90%~46%,病残程度为 1~3级;有效:NIHSS评分减少 45%~18%;无效:NIHSS评分减少≤17%或甚至增加。以治愈、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并应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 1、7、14d的比较,观察组 NIHSS明显下降且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3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2例患者出血血尿,1例患者出血非症状性梗死灶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1例出血脑出血,3例出血血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并发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临床中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该病多为急性起病,且多在较为安静和睡眠的时候起病,该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认为,80%以上的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因此治疗的目的是早期开通闭塞的血管,以在脑组织出血坏死之前及时恢复供血,以减少和避免脑组织坏死,且治疗原则是争取早期的治疗,尤其是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2]。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药物,其是一种糖蛋白,可激活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当静脉给药时,其在循环系统中只用与纤维蛋白结合才能表现出活性,且纤维蛋白亲和性很高。当和纤维蛋白结合后,rt-PA可被激活,诱导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溶解血块,以达到治疗效果[3]。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越早应用越好,且国际公认的治疗时间窗在3h以内,但挽救缺血组织的治疗时间窗还取决与充分的侧支循环[4]。同时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能在发病后的3h之内得到溶栓治疗的患者较少,且有临床研究表明在卒中6h内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约70%存在半暗带[5]。在本组的资料中,对发病在6h之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rt-PA在治疗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方面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预后。同时还应注意在应用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严格进行适应症的把握,其适应症主要包括:①年龄18~80岁;②发病时间在6h以内;③脑功能损害体征较为严重,且经脑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患者,同时应用溶栓治疗前,还应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内,血糖控制在27mmol/L 以内[6]。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同时在6h内溶栓是安全有效的,当然越早应用效果越佳。

[1]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J],2008,29(6):381-383.

[2]王枫,许丹,段淏,等.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21-23.

[3]陈秋红,陈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 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5):775-777.

[4]王海嵘.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治疗的疗效比较[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7(1):42-43.

[5]战祥辉,苗会娜,戴劲,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武警医学,2012,23(6):527-528.

[6]谭安雄.rt-PA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651-652.

R743

A

1672-5654(2014)03(a)-0162-02

2013-10-02)

猜你喜欢

激活剂酶原纤溶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胜利油田沾3区块油藏中Geobacillus菌的激活研究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