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企业与村结对助推生猪养殖业转型探讨
2014-01-20李爱香
李爱香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 314036)
嘉兴企业与村结对助推生猪养殖业转型探讨
李爱香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 314036)
嘉兴生猪养殖业规模扩大带来了环境污染重、财政支出大、食品监控难、占用农田多等问题。农业与第二、三产业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而企业与村结对是二、三产业与农业携手共同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企业与村结对发展农村经济助推生猪养殖业转型的思路,对其他地市农业的发展也是借鉴。
生猪养殖业;环境污染;企村结对;转型
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只有在农业与工业同时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工业化。例如,英国、美国正因为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才得以顺利实现工业化,而在阿根廷、智利这些国家,为了急于实现工业化而轻视农业,结果由于农业的衰退而影响工业的发展,至今也没有成为工业化国家。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农业与第二、三产业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而企业与村结对是二、三产业与农业携手共同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作者在此提出企业与村结对发展农村经济助推生猪养殖业转型的思路。
1 转型背景
1.1 生猪养殖业呈现“大、小、散、密”特点
20世纪80年代开始,嘉兴作为供港猪基地,生猪养殖业急速发展,1985年全市年出栏生猪370.55万头,2010年达到770多万头,2012年为734.19万头,占浙江省饲养量的19%,养殖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生猪养殖总量呈现“大”的特点;2013年3月,嘉兴市共有生猪养殖户12.9万户,其中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的养猪户达11.5万户,占总养猪户的近90%,养殖户个体规模呈现“小、散”的特点;有些村一半以上的农户都进行生猪养殖,如嘉兴市新丰镇竹林村1380户农户,有生猪养殖户906户,占农户总数的66%,在养殖户密集区,农民家庭收入中约80%来自养猪,因此,嘉兴生猪养殖又呈现“密”的特点。“大、小、散、密”的特点,说明生猪养殖业还处于低端水平。
1.2 生猪养殖业带来的问题
环境污染严重。超限的养殖规模对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构成严峻挑战,由于有些养殖户将畜禽排泄物直接外排,乱弃死猪,使养殖密集区域的养殖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各类补贴及环境污染治理的财政支出大。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能繁母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种补贴、规模养殖补贴、死猪处理补贴、生猪调出大县补助等一系列补贴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嘉兴地方财政每年针对生猪的各类补贴支出达2.8亿元。同时,环境污染的治理支出也日趋加大,2008年、2009年间,用于对畜禽养殖污染的专项治理经费为1.6亿元。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嘉兴每年出栏的460多万头肉猪,来自于近13万户的养殖户,食品安全监管因面广量多而难度大。养殖场大量挤占农田。一些养殖户为利益所驱,无视有关法律法规,违法占地建设猪舍,据报道,全市约1000万m2猪舍中的大多数建在农田上。
环境污染重、财政支出大、食品监控难、占用农田多等方面的压力,让嘉兴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思考生猪养殖业该何去何从。“减量提质”(减少生猪养殖数量,提高生猪养殖质量)这个词早在2008年就频繁出现在嘉兴市各级领导的有关工作思路中,2011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嘉兴市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确定到2015年生猪产业力争达到以下发展目标:全市生猪存栏总量控制在200万头左右,生态养殖的优质风味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改造提升生猪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畜牧小区)430个左右,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85%,培育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新型畜牧产业体系18家左右,也就是要构建起农牧结合、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然而,在实践中,经受着与市场和政策推力的碰撞、与部分养殖户利益的冲突等考验,嘉兴的生猪养殖转型的道路走得不是很顺畅。
2 转型路径
根据《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嘉兴市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一部分生猪养殖户要由原来的粗放式经营走向集约化经营,即“提质”;另一部分生猪养殖户要转产转业,转产主要是向其他生产领域转移,比如,转向其他生态环保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转业主要是生猪养殖户转换职业,可以分别转移到第一、二、三产业的有关单位就业。而无论是“提质”,还是养殖户转产转业,其中大多数情况下都离不开企业的依托。
3 企业与村结对模式分析
3.1 要素禀赋分析
要素禀赋又称要素丰裕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各种可用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丰裕关系。在此主要利用二、三产业与农业的相关数据分析企业与村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
3.1.1 劳动力
利用嘉兴市第2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与第2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对企业与村劳动力禀赋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表1),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比农业从业人员高14.6百分点、而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远远低于农业;在全部有职称的从业人员中,从事第二、三产业具有高级职称的占比比从事农业高级的高7.34百分点、中级的占比高25.22百分点。另据嘉兴市第2次农业普查报告, 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9.27万人,在第一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2.1%,在第二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66.7%,在第三产业从业的劳动力占31.1%。
表1 嘉兴市农业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学历与职称情况
从以上2方面数据分析可得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高于农业从业人员。但在农村却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3.1.2 技术要素
以2009年嘉兴R&D活动(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3类活动)来分析农业与企业的技术要素禀赋差异。2009年嘉兴市R&D总经费39.20亿元,按国民经济行业分,投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共38.02亿元,而投入第一产业仅为0.5%。二、三产业比农业更具有技术要素禀赋。
3.1.3 资本要素
从2012年嘉兴市固定资产投资(表2)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只占0.9%,而第二、三产业分别占47.9%和51.3%。
表2 2012年嘉兴市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3.1.4 其他要素
企业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特别是异质资源,除了劳动力、技术、资本等资源外,还有无形资源、管理机制等。无形资源优势主要包括独特的生产技术、品牌效益、良好的企业声誉、进取的企业文化;管理机制优势主要包括健全的组织机构、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等。而农村除了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外,还有丰富的土地、农产品原料资源。
3.2 结对方式
企业与村结对要体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双方可以就原料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品牌许可、代销或劳动力供给等方面开展结对合作。其方式可以是“企业+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或者企业与村农户或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或一条龙农业服务公司”等不同方式。以上结对方式中,企业一般可以是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或者掌握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实体组织;农户可以是种植、养殖大户,也可以是掌握特殊农业生产技术,或者拥有土地、劳动力资源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可以是从事农产品规模生产的合作社,也可以是设施农业合作社。
4 企业与村结对范例
4.1 企业提供技术与村结对提高生猪养殖质量
当前生猪养殖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必须把此作为突破口,与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企业或研发公司合作,引进或研发能降低环境污染的养殖新技术,提高生猪养殖质量。例如,位于南湖区余新镇明星村的嘉兴敦好牧业公司,引进了美国一家公司的水泡粪治污技术和生物发酵床治污技术,其粪便聚集后进行生物发酵,再进入污水处理池,最终变成有机肥及沼液肥,实现零排放。中科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与嘉兴五丰牧业公司合作,利用研究院提供技术种植狐尾藻,狐尾藻不仅能消纳沼液,而且可将狐尾藻打浆发酵喂猪,使生猪饲养环保、成本低、肉质口感更好。
4.2 结对助推生猪养殖业转业转产
4.2.1 转业
利用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辖区内企业与村结对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例如,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辖区内企业有108家(含个体私营),镇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到这些企业统计需要聘用员工数量,并向已退出生猪养殖的农户提供企业就业岗位。向周边其他企业输送劳动力,例如,对原有生猪养殖户年龄较大者进行技能培训后组织劳务输出,向嘉兴市各类企业输送物业管理、居家保姆、医疗看护等人员。
4.2.2 转产
企业与村结对助推生猪养殖户转产,例如,嘉兴新丰镇竹林村实施“万元千斤”模式,该模式是在一块田地一年内实行多次轮作,上半年种植单位价值高的作物,如番茄、生姜,下半年种植晚稻,667m2产量可达千斤,收入超万元,推广这一模式的瓶颈主是农产品加工、销售困难,村可以与一些农产品销售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结对,通过农产品加工、销售扩大产品生产,则可以吸引一部分的原生猪养殖户加入“万元千斤”经营模式,使他们顺利转产。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施企业与村结对助推生猪养殖户转产,例如,新丰镇竹林村的嘉兴市绿森园艺有限公司牵头,利用退养腾出的农田,原有生猪养殖户以劳务入伙(或入股),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苗木花卉种植。
采取“公司+农业合作社”模式实施企业与村结对助推生猪养殖户转产,企业与村合作社结对,利用双方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例如,嘉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嘉兴市新塍镇思古桥村结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嘉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照现代农业技术规范,提供种子培育、栽培、田间管理等技术,并将产品纳入销售渠道,合作社提供田地、劳动力等资源,双方合作确保现代农业示范点健康发展。
总之,企业和村各有其要素禀赋,双方可采取多种方式结对,不仅有助于当前生猪养殖业转型,也是农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途径。
[1] 嘉兴市“三改一拆”暨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动员大会昨召开[N].南湖晚报,2013-04-08.
[2] 嘉兴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哪里?[N].嘉兴日报,2013-04-08.
[3] 李回雄,陈培华.为了绿水长流,嘉兴南湖区生猪养殖业转型[N].浙江日报,2013-07-31.
(责任编辑:张才德)
S812.9
A
0528-9017(2014)02-0278-03
文献著录格式:李爱香.嘉兴企业与村结对助推生猪养殖业转型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4(2):278-280.
2013-11-12
浙江省嘉兴市社科规划课题
李爱香(1968-),女,江西永修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产业经济、高职教育。E-mail:2147545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