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及其关键要素
——基于企业生态理论
2014-01-19惠兴杰李晓慧罗国锋李鑫
惠兴杰,李晓慧,罗国锋,李鑫
(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研究所,河北秦皇岛066004;
2.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北京100029;3.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创新管理
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及其关键要素
——基于企业生态理论
惠兴杰1,李晓慧2,罗国锋1,李鑫3
(1.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研究所,河北秦皇岛066004;
2.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北京100029;3.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文章基于生态理论建立一个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模型,并梳理出三类关键要素: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孵化器、大学和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和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相关机构作为主体要素存在,他们需要紧密协作,以使整个商业生态系统获得稳定和利益的提升。两大功能要素——人才和资本,是主体要素获取创新能量的源头,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境要素。
企业生态理论;创新型企业;孵化器
当Moore(1997)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概念后,学者们纷纷借用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整个企业生态环境。而在现实中,由于企业成长环境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一个网络系统,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这一网络系统不断优化和演进的过程[1]。本文将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做类比,建立了一个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梳理出创新型企业培育和发展的三类关键要素。鉴于创新企业生态中各关键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建议政策制定者建立生态系统思维方式,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培育和发展的生态系统。
一、企业生态理论回顾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组成的整体[2],系统内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影响、依存,形成自组织的复合体。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詹姆斯·穆尔(James Moore)类比自然生态系统,在其专著《竞争的衰亡》中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3]。其主要观点是:①商业生态系统是以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经济联合体;②企业不应把自己看作是单个的企业,而应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包括供应商、主要生产者、竞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在内的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③要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透视整个商业活动,用生态学新解商业运作,并用系统论反思竞争的含义;④商业活动中的共同进化是一个比竞争或合作更为重要的概念等。
站在生态学的角度,可以把企业视作一个生命有机体。企业可以像生物一样,它的生存也是要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同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的企业或组织,企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4]。企业生态系统必须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才能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企业“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无法单独为消费者提供全套产品,所以企业之间必须紧密合作,并伴随大量的资源、能量、信息等流动。
企业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生存与发展的欲望,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都要经历成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周期。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实际上是核心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5]。当一个产品诞生后,其企业生态系统就开始成长;经过投入期后,如果能生存下来,且获得一定发展,就进入成长期;然后不断扩大进入成熟期;之后可能因创新实现企业生态系统的升级,延续其发展,或因缺少创新使生态系统逐步衰退并最终退出市场。
由于企业的成长与其赖以生存的企业生态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得把企业作为生命体进行研究成为一个新方向,然而,将生态理论引入企业研究才刚刚起步,将其运用到创新型企业培育和发展的研究数量非常少。
二、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模型
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参与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组成,并形成一个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和政府适当参与的为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及新产品而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表1给出了自然生态和创新型企业生态之间的类别。
表1 自然生态系统与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
基于上述类比,建立如图1所示的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模型。在图1所示的模型中,创新文化和科技氛围可视作是科技生态系统中的大气环境,对生物链各类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支撑作用。生物链则是由大学科技园里的各类机构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包括大学科技园的管理机构、各院校的办事处、从各地高校引进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各类企业以及其面对的市场(产业)等。它们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有着不同的分工,也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科技生态系统的生物链。
图1 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
从外部看,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大量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具有主动性(或智能)的主体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它是由主体要素(孵化器、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创新分解者)、功能要素(人才、资本)、和环境要素(企业群落生长环境、人的生活环境)组成。
三、主体要素
主体要素作为生产、吸收、发挥创新能量的创新活动主体,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也是模型当中的重要成分。在创新型企业的培育阶段,孵化器是培育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载体;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阶段,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在成熟阶段,新一轮的创新即将开始,创新分解者在创新循环当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一)孵化器
“孵化器”为新企业提供有助于其发展的各种支持和服务,旨在帮助新企业将概念和创意产品化、商品化。
在创新生态模型中,孵化器是一个适宜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人工温控环境,就像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那种局部、人工干预的小环境。传统的孵化器,往往关注于解决的仅仅是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一般需求,而创新生态中的新型孵化器在目标、微观功能及宏观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未来的新型孵化器将向不依赖物理空间、以“创业辅导、开业指导、资金疏导、人才训导和成长引导”等增值服务为主的、在投资资金和企业管理上与创业者紧密联手的“共孵化(Co-incubation)”的“专业孵化器”的方向上演进。
表2给出了传统孵化器和新型孵化器之间的差别。
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具有阶段性。在创新生态的不同阶段,孵化器起着不同作用。
(1)第一阶段:创新生态初建。新型孵化器帮助这些“新物种”(即新创建的企业)寻找资金、技术等中介服务机构。随着孵化企业毕业及其在社会上产生的示范效应,创新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及社会机构逐渐建立联系,形成初步的创新食物链。这个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生态尚未建立起来,整个生态系统还比较脆弱。
表2 新型孵化器与传统孵化器的对比
(2)第二阶段:创新生态的萌芽阶段。随着孵化企业数量的增多,发展迅速的已毕业企业开始衍生出“次生企业”。企业间的关联度迅速提高,产业聚集度也随之提高,主要企业的员工之间很熟悉,他们还与外部环境共享信息、市场等资源,从而形成了多个创新食物链。在这个阶段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内部已经出现了多条创新食物链,初步形成了创新食物网,整个创新生态的系统稳定性更强。
(3)第三阶段:创新生态的持续成长。在这个阶段,创新生态系统快速发展,创新生态开始产生明显的外部经济性。同时,由于学习和创新环境的改善,知识共享平台逐渐建立起来。促使了创新生态内企业大量的衍生。在这一阶段,创新生态系统的增长逐渐趋于稳定。
(4)第四阶段:创新生态的成熟。在这个阶段,创新生态的功能已发育完善,规模趋于稳定,创新链条不断延伸。生态系统内部的物种间建立葛总横向与纵向协作关系,孵化器内外相关产业的企业以核心能力为基础,形成资源互补,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发育成网络性的创新食物链群。此时,主要关注产业结构的升级,创新环境的优化等问题。
(二)大学、科研机构
我们把创新生态中可以不断产生创新成果的群体定义为创新生产者,即园区中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研发型企业等。创新生产者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
自然界生物有机体为了进行代谢、生长和繁殖都需要能量,而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成为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泉。在产业创新生态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SME扮演着绿色植物的角色,它们产出的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要素:科技成果和创新人才。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作用如下:
(1)输送能够商业化的研究成果。高科技成果是产业的核心,大学和科研院所通过合作和转让等形式向企业提供新的知识。
(2)人力资本的供给和培训增值。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园区新技术企业提供高级人才的同时,还在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3)大学及其人才直接进入企业链。大学及研究机构除了间接参与企业链以外,还可能直接进入企业链。国家鼓励科研人员直接创办企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
总之,在创新网络中,大学和研究机构作为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提供者,直接参与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创新网络为大学和研究机构及其企业提供了相互交流的界面。
(3)DPoS。记账权由101位受托人轮流实现。其中,受托人由股东根据股份权益选出,且需保证99%以上的在线时间。DPoS机制大幅度缩减了验证和记账节点的数量,可以达到秒级验证;但其去中心化的程度不足,依赖于代币的特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三)企业
创新生态中的消费者是那些依靠生产者提供的创新资源进行“消费”的公司,例如许多大公司,它们通过收购高校与科研机构或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而不断发展。这些大型公司的优势在于拥有雄厚的资源整合能力、系统化开发能力,因此它们有条件采用集成创新的方式,更快地实现创新过程。
但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应视为创新的主力军。它们产生的创新不仅成本更低,而且一般拥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有的还可能导致一个新的商业领域的开拓。
不同企业组成的“物种群落”,在生态系统中,这些企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产生了共生与竞争,协生或寄生的复杂关系。
(四)创新分解者
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分解者”。它们的存在,让那些创新失败或效率较低的实体迅速分解,从而让资金、人才等的创新物质与能量投入到效率更高的创新实体当中,即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创新分解者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般出现在该生态系统发展的中后期。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新分解者,根据功能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关注资金分解的产权交易中心、关注人才分解的猎头公司和促进分解过程的会计师事务所与政府。
(1)产权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将资源投入创新必然要冒一定风险。面对创新的风险,创新的退出壁垒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产权交易中心的存在可以将这类风险最小化。
(2)猎头公司。创新生态中猎头公司的存在,有助于生态系统中人才的迅速流动。猎头公司需要提供人才评价、调查、协助沟通的顾问咨询服务。在那些具有猎头公司或者类似职能单元的创新网络中,个人可以忠诚于更高尚的目的,而不是忠诚于一个大家一起工作去接近问题的公司。尽管传统的公司仍将跳槽等行为看作是对公司的背叛,但是人才的高速流动其实对创新生态的整体更有好处,最终还是为创新生态中的个体提供了便利:员工容易流失的同时,自己也能迅速找到合适的新员工。
(3)会计师事务所。在很多市场交易中,信息是不对称的,它是困扰交易双方的主要问题。创新分解者中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它们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促进信息对称,在创新分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双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自然倾向于公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技能将缓解创新生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通过建立各种法律法规打击违反“游戏规则”者。它们共同为创新分解过程建立了一个更好的氛围与环境。
其实,创新生态中的“分解”,更类似于“分享”的概念。创新生态的分解者主要功能是将创新生态中的各种要素(人才、知识、资金)迅速配置到他们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去,因此说它们是创新分解者,其实也是创新的分享者。
四、功能要素
创新生态系统要健康持续地发展,首要条件便是建立畅通的物质与能量输送渠道。在自然界中,外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主要元素,而物质的聚合需要能量。总而言之,物质是能量的外在表现形式,能量是物质聚集的内在力量。
创新生态的物质与能量的相关规律,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有诸多类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表3给出了自然生态与创新生态的对比。
表3 自然生态和创新生态物质与能量的比较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生命必需物质(各种元素)的最初来源是岩石或地壳;而在创新生态中,知识与资本是创新能量,知识外在体现为创新型人才,资本外在体现为创新型资产。
除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人才外,创新生态系统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营养要素是资金。“企业家精神”是硅谷文化的精髓,支撑硅谷“企业家精神”的是活跃的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活动。硅谷地区有各种性质及各种规模的风险投资公司(包括天使投资人约1000家,其中规模较大、规范运作的风险投资公司200家以上),整个硅谷地区风险投资约占全美1/3左右。这些资金为创业者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
(一)人才
人才资源已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因此也是创新五笔型态的最重要的要素。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高校与科研机构作为创新生态中的人才生产者,其使命正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从而扩散和利用知识。
创业型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将“生产”出更多适应创新食物链的创新人才,更符合创新生态的“生产者”的角色。而企业吸收了“初级”创新人才(如大学毕业生等),经过自己特有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消费”,将产出的技术、产品供应给创新食物链的下一级“消费者”。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创新生态还让“初级”创新人才成长为“高级”创新人才,从而进入整个高新园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资本
资本是那些高风险、高回报潜力的创新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物质。然而,创新型企业往往缺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因此,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是风险投资机构而不是银行。风险投资家不仅提供金融支持,他们还提供至关重要的增值服务。如在市场,管理团队、法律和技术资源整合等方面,风险投资家伟企业提供关键的咨询服务。这正是年轻的工程师创业者最为缺乏的。
五、环境要素
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的环境要素包括适宜的基础设施、能够吸引高知识人才的所需条件,以及可以供从业者交流经验并激发新创意的创新创业网络。
(一)企业生长环境
就高技术生态系统的外部支持环境而言,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与对知识工作者具有吸引力的氛围。
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政府政策环境构成了企业生长的重要环境。纵观世界,成功的科技园一般位于大城市附近的那些交通便利同时又紧靠著名大学和有实力的科研苛朵鈑样的地理位置保证科技园区既不受大城市纷繁生活的干扰,又可以利用大城市优良的生产和生活配套设施,减少企业的非建设投资和经营成本。著名的日本京都研究园离大孤国际机构50分钟的车程,到东京国际机场也只有2小时的车程。台湾竹工业园区距离台北的车程为一个小时,至桃源机场只需要40分钟。
此外,信息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对于伸析型企业尤其重要。及时、准确地拥有足够信息,并且能够实现其创意,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是必要的环境因素。
最后,政府通过提供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入驻园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企业在园区内的空间聚集,增加园区内企业数量,进而提高园区总产值。
(二)人才生活环境
人才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因此,人才生活环境是创新型企业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外学者对硅谷地区53家公司的调查,气候和生活设施这两项因素是影响人才创业选址的重要原因。
众多的创业者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即一个良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必须同时也是一个具有良好生活配套的“社区”甚至“城区”。高新区不仅要适合产业发展,而且应该适合人居。
上述硬环境之外,适应人才生活的环境还包括人才聚集和人文关怀这样的软环境。
六、结束语
基于创新型企业生态模型,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的一己之力,还得依靠自己所处的生态系统。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要成功运行并发挥作用,就需要主体要素协同工作,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孵化器、大学和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和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相关机构紧密协作,以使整个商业生态系统获得稳定和利益的提升。此外,应夯实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要素——人才和资本,是主体要素能够不断从中获取创新能量,从而使整个创新生态系统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最后,一个良好的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1]覃巍.企业成长理论中的生物学类比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9):7-14.
[2]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詹姆斯·穆尔.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M].梁俊,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4]胡斌,章仁俊.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机制[J].财经科学,2008(9):78-85.
[5]赵玉林,陈静.高技术产业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536-540.
[责任编辑:程靖]
The Ecosystem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 and Its Key Elements:—Based on Enterprise Ecological Theory
HUI Xing-jie1,LI Xiao-hui2,LUO Guo-feng1,LI Xin3
(1.Institute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 and Venture Capital,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Qinhuangdao 066004,China;2.Teaching Affairs Office,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3.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theory,the paper constructs an innovative enterprise ecosystem model and sorts out three types of key elements:main elements,functional elements and environmental elements.The main elements include incuba⁃tors,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and institutions that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s for enterprises.The main elements have to work closely in order to maintain stability of the business ecosystem and en⁃hance its interests.The functional elements include talent and capital,which drive the main elements to achieve innovation. The environmental elements include good geograph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enterprise ecological theory;innovative enterprise;incubator
F271
A
1007-5097(2014)12-0100-04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4.12.020
2014-07-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202046);2013河北省软科学项目(134576138D)
惠兴杰(1963-),男,河北抚宁人,副教授,人事处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创新管理;
李晓慧(1964-),女,天津人,教授,研究方向:品牌管理,营销管理;
罗国锋(1976-),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博士,经贸学院副院长,中国火炬创业导师,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创新创业,风险投资;
李鑫(1979-),男,山东寿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