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江苏省成人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014-01-19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成人高考生源科目

华 丽

(镇江市教育考试院,江苏 镇江 212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成人学员选择通过成人高考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学历文凭。2003 年,教育部调整了成人高考考试科目设置,形成了国家统一的成人招生考试模式。十几年来,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成人高考招生考试制度已不能够适应目前新形势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江苏省作为全国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和分省计划编制办法改革”试点省份,已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已初现成效。

一、江苏省成人高考招生考试工作的困境

当前,在高等学历教育步入大众化以后,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面对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新要求,面对生源群体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成人招生工作正处于“十字路口”。其发展面临的难题为:

(一)招生考试定位相对滞后

自1986 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以来,截止2013年的28 年间,全省共有399.22 万人报考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共安排223.39 万招生计划,共录取新生243.52 万名。2013 年全省报考总数为23.3 万人,与2012 年基本持平,位列全国第四。录取各类新生19.1 万多人,比2012 年增加1.1 万多人,录取率达82.6%。江苏省近年来成人高考报名人数均维持在20 万人以上(见表1),报名人数增幅不大,发展较为平稳。

表1 江苏省近年来成人高考报名人数及录取人数一览表

从2009 年以来,受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适龄人口减少的影响,虽然总体规模呈现一定上升趋势,但是成人招生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考落榜生生源逐年减少。高考落榜生报考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的人数从2009 年的16660 人,下降到2010 年的13042 人、2013 年的7888 人,成人高校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补偿功能逐年弱化。二是各类中职毕业生生源呈增加趋势。各类中职毕业生报考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的人数从2009 年的82569 人、2010 年的79004 人,上升到2013 年的98562 人,显现出增加趋势。三是在职人员生源出现一定增加。在职人员报考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的人数从2009 年的56760 人、2010 年的56609人,上升到2013 年的59562 人,出现一定的上升。

成人招生的生源群体目前正面临深刻变化,由初期的在职人员,变化为普通高校招生落榜生,再回归到现在以在职从业人员和中职毕业生为主体。但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招生计划等还停留在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偿教育位置,没有根据生源群体深刻变化进行调整。不同区域、科目、学校、专业之间,计划与生源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考试科目设置不尽合理

现行的成人高考统考科目虽然经过几次改革向着应用性迈出了一大步,但成人高考“重文化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考非所用,用非所考”的状况较为突出,与考生的现实需求、岗位需要严重脱节。

成人招生全国统考科目设置统一,高中起点的考试科目基本上就是降低水平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仍停留在学历补偿教育的选拔考试层面。当前以在职人群和社会人群为主体的生源,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因此,“现有的基础课考核如英语、数学等,很难照顾到成人考生的职业性、复杂性等特点,客观上提高了考生通过考试的难度,加之考试内容和形式偏重于标准化,对考生的实用性、技能性以及知识和能力测试不够,很难有效地反映成人考生的真实水平”[1]。

(三)招生政策缺乏灵活性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源变化的新要求,现有招生政策较难体现学员、高校和社会需求,表现为:当前照顾录取政策对在职人员有所体现,但力度不够;对在职在岗人员取得的技术等级、对生产科研做出突出贡献者、对相对行业的职业资格的认证等,还需进一步提高有效衔接和认可;其他教育考试考核结果难以互认。由于成人招生考试是独立的入学考试,在录取过程中,是唯一认可的考试成绩,对其他类型的教育考试,如高中阶段的考试、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或英语、计算机等各类水平考试等,不认可,没有衔接,没有参照的标准,没有一个互通的立交桥。

二、江苏省成人高考招生考试的改革目标

(一)回归“重能力、轻学历”本质

“宽进严出”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成人教育的宗旨是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给每个人以求知识、学技术的机会。放开入学条件,充分考虑成人学员自身的特点,扫除成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各种障碍,让想学习、愿学习但又无法克服某些困难的成人也能依据自身的意愿、兴趣及职业发展的需求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方式和途径来满足学习的愿望”[2],“宽进”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可让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灵活的招考制度对成人高考改革具有象征性意义,有助于回归成人教育本质,扭转学历教育“至上”的观念。

(二)推进“重质量、轻数量”改革

当前,改革招生制度最大的阻力莫过于对成人教育质量的担心。其实改革招生制度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牺牲质量,相反还有助于推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成人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在学校,传统的“严进宽出”模式实际上是为高校不承担质量责任提供了借口,变“严进”为“宽进”之后的质量责任全在高校身上,增加了高校的压力,同时考试院如果对各成人高考高校建立质量评估体系,监督各高校教学情况,则各成人高校必然会建立一套有助于提高办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和办学模式,将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从而有利于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重实践、轻理论”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群体已由早期的“成人”到后来的“落榜生”到现在的“在职人员”为主的客观状况[3],如今的成考政策必将定位在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素质提升为目标,强调成人高等教育的实用性、技能性。“以考为主、综合评价、分类选拔、多元录取”的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式主要是为有意愿、有入学深造需求的考生提供多样化的入学途径,考核的是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对考生的应考准备、和高校的专业设置都有一个导向作用,有助于实现成人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目标。

三、江苏省成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策略

根据江苏省成人招生面临的实际困境和改革诉求,江苏省进行的招生考试制度实践与探索,对全国成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以考为主,综合评价

江苏省于2011 年提出了“以考为主、综合评价”的思路,即以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为主体,结合水平考试和职业能力考核,“从多方面多维度考查学生,逐步建立涵盖考生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4]。统一考试仍是成人高考招生入学的主要形式,院校自主招生、免试入学、注册入学等方式只是作为补充,改革主要在“综合评价”上寻找突破口。如前些年出台的“特殊专业加试政策”,就是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生除参加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外,还须参加特殊专业全省统一加试工作。如报考音乐专业要进行面试,加试视唱、声乐、器乐等;旅游管理专业要进行形体测试和语言表达等;此外,这两年江苏省还对“照顾录取政策”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加大了对高素质优秀考生的优惠幅度,很多持有“优质证书”的考生可直接申请免试入学。例如,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的、人民警察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以上(含三等功)的、高职院校获省级以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的等考生都可以享受这一政策,这些证书可视为考生职业技能、综合水平的体现。但从目前来看,水平考试和职业能力考核的命题、组织考试操作难度较大,大范围实施较为困难,因此该工作至今仍在试点、探索阶段。

(二)实施录取机制多元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人招生的决策和管理权集中在政府部门。由于政府权力过于集中,国家预定的招生计划即便与实际招生数出入很大,无法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5]。另一方面,成人高校由于没有自主招生权养成了对政府的依赖,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6]。因此,江苏省成人招生应在实施录取机制多元化方面下功夫,要面向艰苦行业,面向农村,面向一线优秀职工,面向特殊人才、专业人才积极实施“分类选拔、多元录取”,并可在录取方式上做一些大胆的革新。可采取下列举措:一是面向艰苦行业试行推荐考核择优入学办法,即高校面向农、林、水利、地质、矿业、测绘、远洋运输、社会福利等艰苦行业,采取计划单列、单位推荐、高校考核、择优录取的形式,招收一线在职工作人员。二是试行校企合作扶持发展专业加分照顾录取政策,对新兴产业内的大型企业一线优秀工作人员,适当给予加分照顾,积极探索成人高校招生转型、成人高校与企业合作、企业一线优秀职工深造的有效途径。三是进一步发挥照顾录取政策对退役士兵、优秀人才等特殊考生群体的激励作用,吸引特殊人才和个性化人才参加成人高校学习。四是建立成人高等教育部分大专类院校注册入学制度。

(三)实行考试形式多样化

现有的成人高考考试科目以“语数外”为主,对生源群体的职业化、专业化等考虑不够,考试内容和形式过于偏重基础课程,较难真实地反映成人考生的实际水平。针对此,江苏省最新提出的“以考为主+综合评价”的思路,可视为今后成考改革的大方向,但“如何考”值得深思。目前急需的是积极探索考试科目与内容改革,使之更加符合考生的实际情况,努力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特点,提高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那些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创造潜能的人才强调“知识与能力兼顾”,把对实践操作能力与工作岗位有关的职业性内容放在优先考查的位置,可借鉴“对口单招”考试形式,将“技能考试”与文化笔试结合起来,采取面试或实际操作考核等形式;也可将考生所获职业证书、技能资格证书等进行分值转换。对那些应届或刚毕业的中职、高职的学生,则主要通过统一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可借鉴高考的方式,将“综合素质评价”列入录取依据,将在校时获得的各种优秀学生证书,技能证书等进行分值转换。

四、结语

当前,成人招生考试制度,对同类人才的评价标准,可以对考试的方式加以统一;而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评价,则可采用多元、多样化的形式;最好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完成人才选拔的任务。成人招生考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宗旨都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给每个人以求知识、学技术的机会”[7]。江苏省成人招生改革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合理调整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为改革重点,以实行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各种形式类型的教育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为创新点,以自主招生考试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路径,才能使成人高等教育迈向一个新台阶。

[1] 柴永生.论我国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改革的价值取向[DB/OL].(2014 -10 -13)[2014 -11 -10]. http://www. jseea. cn/contents/channel - 10/2010/02/1002231619159.html.

[2] 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绍平.论成人教育的出发点与终极目标[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9):102 -107.

[4] 顾健辉.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创新[J].成人教育,2012(7):92 -94.

[5] 王林清,刘娟娟.对当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8(11):66 -67.

[6] 昝玉林,昌灯圣. 成人教育战略多样性研究[J]. 成人教育,2012(6):18 -19.

[7] 袁新文.江苏由高等教育向强省挺进[N].2013 -08-15(18).

猜你喜欢

成人高考生源科目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我国成人高考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高考“新科目”
关于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工作现状的思考
基于省级统一在线平台的成人高考“随考随学”模式探讨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