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缝合器闭合妇科手术切口的临床研究
2014-01-19王莉英祖立秋李增慧
王莉英 祖立秋 李增慧
1.抚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北抚宁 066300;2.抚宁县人民医院外科,河北抚宁 066300
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是一种无针、无创缝合皮肤伤口的新型皮肤表面缝合器具[1],由医用低过敏性胶粘带和连接两侧胶粘带的自锁器组成,自锁器由基带、锁扣、棘条组成[2]。通过调节棘条的长短,提供闭合伤口所需适宜的缝合张力,能减少常规针线缝合时所带来的缝合创伤和相应的皮肤瘢痕,促进伤口自然愈合[3-4]。由于妇科宫腹腔镜手术技术日益发展,妇科开腹手术患者对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及改善手术切口瘢痕美观的要求愈来愈高[5]。本院自2009年起采用无针缝合器,用于对合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本临床观察以传统针线缝合方式为对照,从皮肤伤口平均瘢痕宽度、缝合切口皮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切口一期愈合例数、不良反应等方面观察无针缝合器在临床使用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0月妇科开腹手术(子宫全切术、卵巢手术、开腹探察术等,剔除二次手术及此次手术切口处有急性皮肤感染灶者)200例,均采用下腹横切口,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 100例,年龄 20~65岁,平均年龄(39.5±3.8)岁,采用无针缝合器闭合皮肤切口;对照组10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9.6±3.4)岁,采用传统针线缝合皮肤切口。两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麻醉方式(腰麻或者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联合)基本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患有心理疾病、精神异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异常、结缔组织病等慢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皮肤切口缝合前准备:所有手术患者均采用0.9%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干净,止血彻底。实验组:使用1号可吸收线尽量靠近皮内层间断缝合皮下组织,清洁并待皮肤表面干燥后将无针缝合器(采用由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的“立辰”牌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对称地粘贴于伤口两侧的皮肤表面;从缝合器中间的开放面用有齿镊调整部分内翻或外翻的皮缘,使切口对和整齐,同时助手依次向外拉动棘条,使伤口两侧皮缘紧密对和,缝合器中间的开放面通常保留0.5~1cm宽度,便于术后观察切口。术后常规观察及护理切口,5 d沿切口皮肤表面垂直的方向撕除缝合器。对照组:使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常规观察及护理切口,6 d拆线,术后2个月随访测量皮肤伤口平均瘢痕宽度。所有患者术后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硬结或渗液,如无异常,手术后2、4 d后可换药,碘伏消毒切口,更换覆盖无菌纱布。如有异常及红肿硬结尽早采用红外线烤灯烤伤口,如有渗血渗液,尽早分开伤口引流换药。
1.3 观察指标
缝合切口皮肤时间、住院天数、术后2个月随访测量皮肤伤口平均瘢痕宽度,并比较切口一期愈合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采用Likertscaiing量表行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满分为10分,7~10分为满意,5~6分为一般,1~4分为不满意。
切口愈合标准[6]: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疤痕非常少,外形美观;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伤口红肿硬结、血肿、皮下积液、皮肤边缘坏死、裂开等,但对病人的健康影响不大;丙级:切口化脓,需要将伤口敞开,放出脓液、换药,最终愈合后的疤痕较大,外形欠美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Kol mogorov-Smirnov Normality检验为正态分布者,且方差齐者(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者,(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切口情况比较
两组术中及术后切口情况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缝合切口皮肤时间、住院天数及伤口瘢痕宽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一期愈合例数均为99例(99.0%),不良反应仅实验组出现1例(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切口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及术后切口情况比较(±s)
指标 实验组(n=100)对照组(n=100)t值 P值缝合切口皮肤时间(秒)住院天数(d)伤口瘢痕宽度(cm)2.56±0.87 5.11±0.28 0.22±0.13 5.91±1.78 6.13±1.82 1.36±1.41 4.013 3.174 3.015 0.031 0.041 0.043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
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评分(7.65±1.55)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6.33±1.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n(%)]
3 讨论
无针缝合器属于表面缝合方式的一种,能避免传统针线缝合带来的皮肤缝合穿刺损伤,对切口皮肤血液循环干扰小,切口愈合快,并达到无创缝合皮肤伤口,避免伤口两侧形成针眼瘢痕及线痕的目的[7-8]。本临床试验结果显示:①无针缝合器与传统针线缝合方式相比较,皮肤伤痕呈细线状,伤口平均瘢痕宽度更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无针缝合器能减少伤口周围瘢痕的形成。②无针缝合器与传统针线缝合方式相比较,伤口单位缝合时间更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无针缝合器能减少伤口缝合的操作时间。③无针缝合器与传统针线缝合方式相比较,两组伤口一期愈合率均为99%,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无针缝合器能促进伤口达到一期愈合。两组中各一例未一期愈合,均为体重大于80KG,出现脂肪液化所致,拆除无针缝合器及拆线后切口处理方法相同。④实验组1例不良反应为轻微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粘贴缝合器部位周围皮肤略红,轻微瘙痒感,拆除缝合器后2 d内自然消退,未予特殊处理。解亦斌等[9]对无针缝合器与传统方法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4%(6/52)比 5.88%(4/68),P=0.2666]。切口长度无针缝合器(4.9±1.2)cm 明显少于传统组 (12.2±1.4)OR=2.567,95%CI:1.520-3.665)。且无针缝合器较传统方法组皮下组织平均缝合时间缩短15 min,无针缝合器组术后切口两侧无瘢痕。分析原因认为无针缝合器的工作原理为胶粘带固定切口两侧皮肤表面,当自锁器棘条外拉时,牵拉皮肤向切口中心线靠拢,使切口两侧皮缘平行紧密对合,利用棘轮原理自动锁定已施加切口的减张缝合力。对抗切口张力。达到无创、开放、减张缝合切口目的。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发现,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及满意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不满意人数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无针缝合器由于能缩短缝合切口皮肤时间,明显减少皮肤伤口平均瘢痕宽度,且不影响切口一期愈合及不良反应少,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满意度[10]。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无针缝合器能避免传统针线缝合时带来的缝合创伤,愈合良好,皮肤瘢痕明显减少,且无蜈蚣足样瘢痕,不良反应少,临床使用操作简便、快捷、不拆线,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痛苦,伤口愈合美观,依从性很好,妇科开腹手术患者接受度大,值得临床推广。
[1]Siddiqui MN,Siddiqui Z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tmopemtive versus preoperativ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in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and suspected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J].Br J surg,2012,99(1):144.
[2]许瑞华,丁岚利,曾翠芳,等.无针缝合器闭合感染切1:3的临床疗效初探[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4):319-330.
[3]马晋平,林建伟,王智,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前瞻性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990-2994.
[4]Ray S,Bhattacharya SP.Endoclip migration into the common bile duct with stone formation:a rare complication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JSLS,2013,17(2):330-332.
[5]Stevens JL,Laliotis A,Gould S.Hepatocolonic fistula:a rare consequence of retained gallstones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Ann R Coll Surg Engl,2013,95(8):139-141.
[6]赵羽.无针缝合器在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147-148.
[7]王菊.无针缝合器处理手术切口皮肤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杂志,2011,10(13):160.
[8]蔡景龙.对瘢痕形成与防治的认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0,5(5):573-577.
[9]解亦斌,崔亮,卢德虎,等.腹部肿瘤手术切口不缝合皮下组织联合无针缝合器效果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4):1080-1083.
[10]Lee JW,Cho SY,Yeon JS,et al.Laparoscopic pyelolithotomy:comparison of surgical outcomes in relation to stone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kidney[J].J Endourol,2013,27(5):592-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