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廊二带”构筑周边合作新格局

2014-01-19

中国报道 2014年1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区域合作外交

中国应改变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在亚洲的“飞地”式崛起,要在实现与亚洲国家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依托亚洲的崛起模式。

在过去十多年里,东亚合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国经济在区域合作的良好氛围中继续着高速增长的奇迹。但正如大家已经看到的,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特别是其2009年开始着力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TPP),对东亚合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东盟为应对TPP提出了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倡议,并与TPP一起开始重构亚太的区域合作格局,而这会是地区内各国在2014年要面临的主要区域合作环境。

大国博弈

目前看,大国博弈作为区域合作主要推动力的格局已经形成,并将持续一段时期。作为亚太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一方,中国很清楚自己既是亚太力量格局和区域合作框架的主要决定力量,同时也是美国回归亚太所瞄准的目标。因此,在倡导与美国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积极开展与其他大国关系建设的同时,中国也高度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外交的决策者已经认识到,周边地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联角度看,都对我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生存空间。

中国与东盟关系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国各界人士推进周边外交的热情和信心。在过去二十多年中,通过加强经济融合、构筑相互依赖,中国同东盟建立了一种基于互利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目前,中国与东盟不仅政治、外交关系稳定,而且在经济合作方面,东盟与中国已经相互成为双方最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历史说明,本着“亲、诚、惠、容”的合作理念,我们完全可以在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构建出依托周边实现崛起的崭新战略。

周边外交催生“二廊二带”

“二廊二带”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找准与周边国家深化合作战略契合点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外交新思路。这个被简称为“二廊二带”的合作战略,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务实推进周边外交、编织联系与周边国家更加牢固的经济纽带,以及平衡中国国内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的战略意图。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走过的是沿海向内陆梯级开放的道路,也形成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内陆、边远地区的不平衡局面。要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维护稳定发展的局面,就必须逐步将内陆地区带上开放的“快车”。

同时,中国是一个东南面向海洋、西北依托内陆的大国,但长期的出口导向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依靠海洋但海权弱,陆权国家但陆路依托不足的困局。中央在2013年提出加强周边外交、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关系,就是要把未来开展合作的注意力引向与我们接壤的近邻。

“二廊二带”中的海上丝绸之路概念,除了要巩固与东南亚国家经过“黄金十年”取得的合作成就外,更是要为打造未来的“钻石十年”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无论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其针对的都是过去经济合作安排较弱的南亚和中亚地区。

提升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概念是亚洲开发银行在推动亚洲无缝连接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合作理念。随着2010年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出台,互联互通开始被亚洲国家接纳为深化区域合作的重要路径,它是亚洲国家合作思路的创新,但更是适应亚洲要求的举措。

众所周知,亚洲国家,尤其是陆路亚洲各国,一方面因为地理结构的限制,另一方面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联通很落后,加强互联互通建设,特别是物理联通,实际上成为这些国家深化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前提。

历史上,中国同中亚国家依托丝绸之路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合作,正是互联互通维持和延续着沿途地区的长期繁荣。过去一个时期,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同中亚等国的关系日益密切,我们也曾设想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构建某种经济合作安排,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可以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而且关照了中国内陆改革开放的要求。

巴基斯坦一直都是中国全天候的外交伙伴,虽然双方早已启动了双边自贸区建设,但中巴经济合作却因为地缘、国内政局等因素发展一直不太理想。中国同南亚国家印度、孟加拉等的合作也是因为联通上的约束而缺少进展。所以,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经济走廊,强调的都是互联互通,即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辅之以适合地区特色的制度性安排,提升相互之间的货物、人员流动,以期造就繁荣稳定的新型周边关系。

打桩战略支撑中国崛起

要建立更加稳定的周边关系,就必须在周边地区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换句话说,就是要改变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在亚洲的“飞地”式崛起,要在实现与亚洲国家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依托亚洲的崛起模式。

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通过动员国内资源和人力,通过参与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循环,迈出了走向大国的第一步。但这种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到我们陆路邻国的共同发展,形成了“飞地”发展效应。如何使中国的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如何改变过分依赖西方的发展模式?

在TPP力图构建新型国际经济规则以制约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日益需要积累人气夯实崛起基础的背景下,“二廊二带”正如深深打入周边地区的四根基桩,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构筑新型周边关系,塑造全新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

当然,加强周边合作并不是要忽视与其他地区的关系与合作,例如,作为全球唯一的霸权国——美国的战略动向和措施一直是中国国际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中美之间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不仅是双边合作的基础,也是中国与周边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但从全局看,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平衡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的对外合作重心偏向海洋的缺点。这既有利于突出中国的陆权优势,也有可能塑造中国未来平衡依赖大国和周边实现崛起的局面。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区域合作外交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的标杆性家居盛会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将惠及周边国家
长三角区域合作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周边国家媒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