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美文

2014-01-18付秀宏

躬耕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英博物馆壁虎钉子

◆ 付秀宏

伪美文

◆ 付秀宏

有一个甚为流行的“爱”的故事,日本某户人家装修,拆木板墙时,发现一只壁虎被困在那里,一根从外面钉进来的钉子钉住了壁虎的尾巴。主人仔细看钉子,居然是自己10年前盖房子时钉的。那只壁虎竟然困在黑暗的墙壁里活了整整10年! 一步也爬不动的壁虎,到底靠什么活过10年?于是,主人暂时停止了装修,他要一探究竟。过不多久,钻过来另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来喂……他一时愣住了,这是什么样的感情啊?为了救被钉住尾巴而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竟然在10年的岁月里一直不停地衔取食物喂它,这是多么伟大的生死不变的“爱”!

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质疑它的真实性,怀疑它在煽情。一只壁虎正常的寿命可以有10年吗?即使有10年,一只健康的壁虎自己生存尚经常出现困难,还要十年如一日地养活另一只壁虎,而且那只被钉住尾巴的壁虎——光吃不动,一活就是10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壁虎是能自我断掉尾巴的,这只壁虎的尾巴为什么没有断掉,难道这只壁虎的尾巴不可以再生吗?谁不清楚“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10年之前,这只壁虎是不是小壁虎,能不能长出新尾巴?

后来,我又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个故事的另一版本,文章的第一句话说“这是一件发生在日本千真万确的故事”,事件情节大致和上面的一致,只是把10年变成了5年,并且最后——主人拔掉了被钉壁虎的钉子,让一对壁虎相伴离开了困守它们5年的地方。

如此强调“千真万确”,却让人感到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不顾“事实是否可能”,大胆创造花样美文,于是就产生了使人深深感动的“神话”,的确令人深思。

我想起: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知道伦敦大英博物馆圆形阅览室——由于马克思成年累月在座位上阅读、写作,竟在坚硬的水泥地上磨出了两个清晰的脚印。现已有陈平原、刘兵、张讴等访问学者实地考察,“两个清晰的脚印”根本无从谈起。大英博物馆已建馆250周年,至今保留着原来的大阅览室,但伦敦大英博物馆馆员并不知晓马克思的脚印,并介绍马克思当年常在阅览室的L、M、N、0、P等几排座位就坐,并没有只在一个固定的位子上读书、写作。

后来,在网上看到——与我同龄的一个朋友,当时学到这课,就曾向家长(不敢向老师)问:马克思坐着读书、写作,怎么跟小孩子一样蹭来蹭去?马克思真是伟人,连他当年穿得鞋也都这么厉害?!

“脚印”说,大概是我们出于对马克思勤思好学的崇敬而编造演绎出来的,却如同“从太空能看到长城”一样,多少年来也已成为国人心中的一尊神祗。“宇航员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的说法,已被航天员杨利伟明确否定。宽度不足10米、狭窄不规则的长城,20公里外已难分辨;从月球上看到长城,相当于在2688米外能看到一根头发丝,这如何可能?

神话是人造的。如果有人热衷创造、制造、编造神话;那么,就有人沉浸在虚构的故事或情节中,并被其感染,只顾在“虚夸”中迷醉,不去“求是”、“务实”。这不是一个成熟而有头脑人的表现,也不是一个成熟而健全民族的高度。正像杂文家安立志所说,马克思的脚印原本没有印在水泥地上,而是印在《资本论》上。但问题是,一些人只管去听人家说,而不去动脑想想,也不想去真的了解。

到底是“谁”——钉住了壁虎的尾巴,为什么有人只会感动、惊叹而不去发问——壁虎的尾巴果真能被钉住吗?盲动锁定了大脑,轻信拒绝了提问,追从迷失了理智,这是热衷神话的软肋所在。当有人只会去听、去读,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想,如何能“获得流自自身心灵的泉水(歌德语)”?

猜你喜欢

大英博物馆壁虎钉子
当钉子邂逅毛线
少了颗钉子
钉子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壁虎
藏在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房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大英博物馆国际培训项目培训报告
捉壁虎
壁虎在夜间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