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动力研究

2014-01-17杨祖琳

2014年48期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杨祖琳

摘 要:在对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容框架进行构建的基础上,从现实和理论的角度提出问题,将研究对象和内容向西南部地区聚焦,并对发展环境和外部条件进行了分析。从西南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存在与东部地区的相似之处,也遵循着渐进式发展的模式。在这种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西南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指出要从战略高度谋划西南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注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注重国内外资本的引进和有效使用,优化贸易结构,“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打造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阵地。

关键词:西南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37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提出要“发展开放型经济”。近年来,强调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要更加协调,使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非常不均衡,欠发达与发达地区地区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有些区域仍具有较强的欠发达和欠开发的特性。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来看,国内还没有建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发育明显滞后,市场行业分割导致的垄断依然存在,市场区域分割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要素市场尚不完善,阻碍了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的发挥和一体化市场的建立,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国内资源的整体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动力不足。

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品、服务、要素等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丰富和增加,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世界市场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经济发展态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与经济全球化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地理区位相邻近的跨越行政区划或边境的地区或国家之间为了谋求更好的资源保障、更大的发展空间等,以区位毗邻的特定空间地域为载体,推进商品、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在区域内自由有效地配置的发展态势。在区域开放型经济条件下,任何地区的产业发展都不可能与外部环境完全脱离而孤立地运行。开放型经济条件下任何区域的产业发展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区域的产业发展都要依托区域内外要素、市场、资源等各种条件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间产业的互动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经济活动之中,区际产业间的互动影响不断加深。区域外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形势下,构建开放的区域产业体系成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978 年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战略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邓小平同志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两大大局”的战略思想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区位和经济基础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处政策倾斜的重点区域,率先实现了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也在客观上强化了我国“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并存的局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愈加突显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区域经济学中的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都阐述了经济发展如何形成地区的差距和不平衡的原因,认为空间的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区域经济学阐述了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区域经济由非均衡到均衡发展的规律。威廉姆森的“倒U形理论”提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差异逐渐扩大,但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差异趋于收敛。威廉姆森认为,在经济发展早期,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源有限,只有将少量的资源集中在较少的区域使用才能实现最迅速的经济进步,否则将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而在经济发展的后期,可供支配利用的经济资源比较充裕,因而鼓励新增长点出现的可能性增大,新的增长点的出现不仅可以缩小区域差异,而且还能促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西南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诸多发展条件中,既有有利的条件和方面,也有不利的制约因素。对发展条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判断,是研究分析西南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有利条件

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与东部地区相对差距拉大的趋势开始扭转;西部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实现对东部地区的赶超;西部地区投资增速逐步超过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地理区位条件具有一定的优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西部地区丰富的要素资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体系。

2、发展劣势

一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二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形态的不断高级化,以科学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对经济进步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欠发达地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国内大环境,抓住目前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机遇,把发达国家和一些地区科技含量高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或其中的一些生产环节转移到本地区来,从而使本地区优势资源在与国外先进技术、资金结合的基础上从潜在优势变成产品优势与现实优势,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竞争力。欠发达地区在彻底打破封闭格局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将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巨大发展。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受到国家的总体战略和区域自身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双重影响,就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政策制度都是在中央层面制定,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区域发展的区域政策,如区域补偿政策、地区发展政策、公共投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只能在国家层面制定,地方层面实施。所以,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更多的是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政策,在国家的制度框架下采取正确的发展策略。欠发达地区在制定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时,主要应考虑如何用好国家的制度和政策,促进要素向欠发达区域的流动,增强欠发达区域的外部性,实现跨越式发展。制定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条件,一是要增强全民开发意识,二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战略重点应放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加强区域合作,注重整体发展;注重吸引“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扩大“三外”规模。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及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给西南六省区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构成了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开放带发展的又一契机。根据西南地区要素和外部性的特点,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但同时存在着一些独特的要素和外部性条件,只要在开放型经济的条件下利用发展机遇,寻找发展动力,建立吸引要素流动的机制和集聚的外部性条件,西南地区可以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突破,實现跨越式发展。因此,西南地区深入实施”联合大开放,携手大开发,完善大通道,共谋大发展“的战略,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调整,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形成西南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是促进六省区市在经济和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延军平.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与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开放型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赣江新区给南昌带来的红利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借京津冀一体化东风助力石家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