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异化

2014-01-17陈玲

2014年48期
关键词:自我认同

陈玲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由于不满学校的教育制度、成人世界的虚伪、荒谬的社会现实而痛苦。他叛逆、敏感、放纵、愤世嫉俗,游走在成人世界和精神崩溃的边缘。霍尔顿以一种特立独行、卑微可笑的方式反抗这道德观念、文明准则消失的世界以寻求自我认同,却以精神全面崩溃住进疗养院而告终。

关键词:反异化;精神崩溃;自我认同

一、引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人物形象的刻画,是20世纪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作家们通过反英雄这种不理想的方式来表达对理想的渴望,揭示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自身前途和利益的思考,”[1](p.112)面对异化荒谬的世界,霍尔顿苦闷彷徨,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反抗着以求实现自我认同,却以失败告终。小说的成功,与霍尔顿分裂又矛盾的内心刻画是分不开的,霍尔顿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多年来一直被读者追捧解读。“霍尔顿的语气变化于厌恶、愤世嫉俗、愤懑及怀旧般的渴望之间,全部以口语形式表达。”[2](p.154)他要在精神上以一种极端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寻求自我救赎,最终失败。

二、特立独行的自我认同

“反英雄是现代文学中塑造的一个新形象的总结,没有“反面人物”或“反面角色”的意思,而是对文学作品中具有某种共同性的一类人物的统称,他们的英雄以及超人之处,主要在于反异化。”[3](p.4)霍尔顿这一人物形象正是反英雄的典型,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传统英雄伟岸的身姿即远大的理想抱负,有的只是愤世嫉俗、苦闷彷徨和卑微琐碎。霍尔顿由于学业不合格而几次被开除,在最后这次被潘西中学开除后,霍尔顿离家出走到社会上游荡。他抽烟酗酒招妓,又满口脏话,故作邪恶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特立独行地寻求自我认同。

典型的象征即霍尔顿的红色猎人帽,“那是顶红色的猎帽,帽檐很长,是那天上午出地铁后在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的,也就是刚刚想起来我把破剑全忘到地铁上之后。买这顶帽子只花了一块钱。我戴的时候,是把帽檐转到后边——很俗气,我承认的确是,可我就喜欢那样戴。”[4](p.19)霍尔顿去斯潘塞老师家的路上戴着,在寝室写作时戴着,甚至最后被莫里斯痛打后依然戴着以抵抗寒冷。这顶帽子样子奇特,表明了霍尔顿渴望与众不同。而他同时又为这顶红色猎人帽觉得难为情。他总要提到他在什么时候戴着它,可他要出现在熟人周围时,又摘掉这顶帽子。红色猎人帽反映了霍尔顿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他渴望遁世,又想融入到这荒谬的世界,标志了霍尔顿特立独行的一种自我感知和认同。

霍尔顿以不同的方式反抗现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的行为准则。“他们感到社会的荒诞不可理喻,心中无比的痛苦与无奈。他们想努力改变这种生存境遇,他们不甘心于这样的生活,内心世界与客观现实的矛盾激起了他们心中那炽烈的反抗欲望。”[3](p.19)小说中霍尔顿每次重回自然历史博物馆都感到自己变了,这个事实总是令他不安。“你可以去那去上十万次,那个爱斯基摩人钓到的还是那两条鱼,小鸟还在飞向南方,鹿还在从水洞里饮水,它的角还那么漂亮,腿还那么漂亮精瘦,那个露胸脯的印第安女人还在织同样的毯子。什么都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有你,”[4](p.122)博物馆代表霍尔顿想停留在的那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事物从不变化,人的道德观念没有丧失,社会没有这样荒唐,事物都很简单。他憎恨改变,憎恨一划,物质生活的富裕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和充实感,他要在精神上寻求一条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的与众不同。

我国有句古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每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那么霍尔顿从他的老师那得到的是怎样的教育?这可以从安东里尼身上窥见一斑。安东里尼是霍尔顿在纽约寻求交流的尝试一个接一个地失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曾是霍尔顿的老师,而且是“这辈子有过的最好老师”。因为,他曾用自己勇敢正义的行为赢得过霍尔顿的尊敬。因此,霍尔顿在遭受一连串失败的打击之后,满怀希望地来到安东里尼的公寓,幻想能从他身上寻找到理解与安慰,但这位在学生心目中留有美好印象的老师此时却这样告诫他的学生:“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安东里尼也明确地意识到霍尔顿“将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为了某种微不足道的事业英勇死去”。很显然,在他的心目中,霍尔顿是“不成熟”的,而他自己才是“成熟”男人的象征:浑浑噩噩,无所追求。安东里尼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由他所处的现实社会孕育出来的,符合客观现实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他对霍尔顿的这番忠告,从成人世界的立场看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能解除少年霍尔顿心中的困惑。霍尔顿追求的是一种认同感。在他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和他一样,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理解他,没有一件事情像他所愿望的那样发展。他说他想去遥远的西部过着隐居的生活,其实是因为他在这个城市中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这令他感到孤独,他想逃避这种境况。他一再地强调他喜欢像他一样真诚的人,他亲近小孩子,他尤其喜欢他的妹妹。他的妹妹聪明又天真,就是他追求的纯洁。正是他妹妹的单纯和无忧无虑,使他感到快乐,菲比身上有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他缺乏爱、理解和关怀。而最后,也是他妹妹的爱使他留了下来。或者说,菲比给了他面对生活的勇气。

很多时候霍尔顿是卑微可笑的小丑,他们的行为荒唐可笑,滑稽怪诞。在被莫里斯打了一顿后,“去厕所走到半路时,我开始有点儿装作我的肚子上挨了颗子弹,莫里斯这厮大的。我这是正要去厕所喝一大杯波旁酒什么的稳稳情绪,准备好真正开始行动。我想象自己从他妈厕所出来,穿着整齐,口袋里踹了把自动手枪,”[4](p.104)霍尔顿由于不忍和心软放走了桑尼,却被她联合莫里斯回来抢钱,霍尔顿的反抗换来的只是一顿痛打。这个世界变了,是非颠倒没有原则,他对抗着荒诞冷漠的世界,努力寻求生命的自由和存在的意义,“尽管满怀着抗争的热情,但却往往缺乏信心,缺乏勇气,最后总是一味的沉浸于无聊琐屑的小事中。”[3](p.21)他只能以一种特立独行、卑微可笑的姿态活在这个世界上,由于软弱,又不甘心屈服,这是他唯一的自我认同方式。他努力地寻求出路,却屡屡遭受欺骗和打击,以致最后行为怪异,精神崩溃。

三、结语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由于不满学校的教育制度、成人世界的虚伪、荒谬的社会现实而痛苦。他叛逆、敏感、放纵、愤世嫉俗,面对异化荒谬的世界,霍尔顿苦闷彷徨,尽管满怀着抗争的热情,但却往往缺乏信心,缺乏勇气,最后总是一味的沉浸于无聊琐屑的小事中。由于软弱,又不甘心屈服,他只能以一种特立独行、卑微可笑的姿态活在这个世界上,以一种特立独行的方式反抗着以求实现自我认同,却以精神全面崩溃住进疗养院而告终。(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岚. 反英雄[A]. 趙一凡(编). 西方文论关键词[C].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103-112.

[2] Brian Phillips & Jon Natchez. 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 麦田守望者[M]. 李晓霞译. 天津: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3.

[3] 秦柏茹. 论“反英雄”及其文化特征[A].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12.

[4] J. D.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M]. 孙仲旭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自我认同
“有意义的他者”的产生根源与影响路径分析
国内针对农民群体角色转换的认同研究综述
强制个体化的风险:女性自我认同危机与生活困境
学校场域中的教师标定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炫耀性消费对中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研究
论夏宇爱情诗中的浪漫精神
两种认同机制与自发性工作行为关系的研究综述
从自我认同角度对比《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权意识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