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强制免疫猪病的抗体水平监测和免疫效果分析
2014-01-17王吉传邹新海
王吉传 邹新海
三种强制免疫猪病的抗体水平监测和免疫效果分析
王吉传 邹新海
(江苏省邳州市畜牧兽医站 221300)
近几年来,邳州市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养殖量位居全省前列,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本市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然而受饲养管理、卫生防疫、传播环境等因素影响,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仍旧威胁本地养猪业的生产和发展,为摸清全市各镇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情况,2014年3月,笔者等对全市的畜禽免疫情况进行集中监测,以便了解养殖场(户)畜群的免疫效果,并对疫苗的的免疫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督查各养殖场科学免疫计划的执行,准确掌握畜群的免疫抗体水平,确保免疫程序科学合理,免疫注射及时到位,保证抗体阳性率超过规定标准,从而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将口蹄疫等三种重大动物疫病的血清抗体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清样品 对全市8个乡镇共计16个规模猪场、40个散养户抽样,分别从耳静脉或前腔静脉采集母猪、育肥猪、保育猪3个年龄段的240份血样,用离心机5000rpm/ min离心10min,吸取血清后置于-20℃冰箱备检。
1.2 检测试剂 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批号为2013090 20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韩国BIONOTE公司,批号4404070)、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韩国BIONOTE公司,批号4413037)。
1.3 操作方法和判定标准 依据GB/T16551-2008、GB/T18935-2003、GB/T18641-2002和GB/T18090-2000。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操作方法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检测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3.1 良好的免疫效果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本市在生猪猪瘟、口蹄疫O型、蓝耳病三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情况良好,整体免疫合格率均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检测抗体水平较高。全市规模猪场猪瘟、O型口蹄疫、蓝耳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达到89.4%、93.1%、90.6%,散养户猪瘟、O型口蹄疫、蓝耳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3%、88.8%、83.8%,三种重大动物疫病的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6.7%、91.7%、88.3%,其中规模场免疫合格率大于散养户,均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85%,抗体水平较高,总体免疫状况良好。
表1 邳州市部分镇免疫抗体检测情况
表2 邳州市部分镇抗体检测总体情况
3.2 免疫效果好的原因 结果反映本市生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本市畜牧兽医部门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立了重大动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上级部门要求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明确防疫责任。一是按免疫计划要求强化基础免疫;二是指导规模场适时调整免疫程序实施程序免疫;三是严格督查监管,定期调度防疫进展情况,强化防疫进度;四是加强监测,确保免疫质量。各镇在实际防疫过程中,不断加强督查和自查,创新防疫方式,分区包片,采取查资料、看现场、走访养殖场(户)的方式进行,准确掌握防疫情况,每月督查不少于2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确保防疫规范化、科学化。各镇畜牧兽医站成立防疫分队,防疫员实行“集中防疫、定期巡查”,每月集中时间在本地逐村逐户巡查防疫,对新补栏和新生家畜及时免疫,对免疫到期的家畜实行加强免疫,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同时对各规模场明确防疫责任人和监管人,实行从疫苗领取到疫苗注射及档案填写的全程监管,建立防疫月报制度和监管记录。兽医实验室定期对各镇养殖场和散养户的免疫情况及时进行抽样监测抗体水平,免疫监测的重点应放在免疫效果的监测上,实验室可以监测结果,指导规模养殖场科学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对发现问题的,及时进行督促整改,确保免疫效果达标。
3.3 抗体水平不平衡 结果显示各镇规模场和散养户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呈现不平衡现象。规模场合格率基本大于散养户,一般规模场实行全进全出管理模式,进行严格的程序化免疫,免疫技术较规范,而散养户的免疫技术和饲养管理较规模场还不够规范化。规模场和散养户三种疫病免疫合格率也不一致,以猪O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为最高,其次为蓝耳病、猪瘟免疫合格率。这和各厂家疫苗质量、免疫技术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同时也说明实绩免疫工作有不足之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3.4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少数镇的总体免疫抗体水平还不够理想,与多种因素有关,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疫苗质量问题。疫苗本身质量可能存在抗原含量低、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这些都会降低疫苗的效价,从而影响免疫的效果。(2)免疫操作技术不当。接种疫苗时,注射器、针头未经高温灭菌处理,生猪的注射部位未严格消毒处理,疫苗的稀释剂选用不当或使用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的稀释剂;未按规定途径接种疫苗,肌肉注射时出现“飞针”,疫苗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针孔流出,造成疫苗注射不足并污染环境或接种部位不准确,如本应该肌肉注射的疫苗进行皮下注射等,均会导致免疫效果不理想或免疫失败。(3)免疫程序不合理:部分散养户没有根据猪只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疫病的流行规律实施程序免疫。免疫程序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有的忽视本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猪只个体的差异,采用同一个免疫程序来进行免疫,如在母源抗体效价尚高时接种疫苗,即会被母源抗体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碍疫苗弱毒的复制,仔猪就不能产生坚强的主动免疫力。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时机不佳,导致免疫效果不佳。(4)不合理施药。许多药物,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抗病毒化学药物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有的猪场为防病,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或含有药物的饲料添加剂,从而导致免疫细胞的减少,以至影响免疫应答反应。(5)猪的健康状况不良。当猪处于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存在严重的寄生虫感染时,接种疫苗后必然会导致猪群发病。有时有些接种对象由于健康状况不良或处于某种病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常可导致副反应发生。(6)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常见疫病如猪圆环病毒感染、伪狂犬病、寄生虫、肺炎支原体等病原在猪群的存在,会产生免疫抑制,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机体对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总之,要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要加强防疫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也要加强免疫效果检测和防疫监督监管,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动物免疫水平。
(2014–04–23)
S851.33
C
1007-1733(2014)08-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