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下手法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症
2014-01-17周世民刘明军李红科周劭宣穆春林
周世民,刘明军,李红科,周劭宣,穆春林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2.长春圣安医院,长春130021)
颈性眩晕症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以40~60岁的人群为多见,其发病率达60%以上,在某些职业高达90%以上[1],本病近年来呈不断增长和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牵引下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以探求颈性眩晕症临床规范治疗技术,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例来自2013年1月—2014年10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长春圣安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CSA的诊断标准[2]制定:1)以颈性眩晕为主诉,曾有猝倒发作,多伴有交感症状,旋颈试验阳性;2)X线片示颈椎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及颈椎曲度改变;TCD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牵引下手法整脊。患者端坐,全身放松,采用枕颌牵引椅(QY-4型),牵引5 min后行摇正法和定位旋扳法。1)牵引下颈部摇正法。术者立于左侧,右手按其枕部,左手托下颌部,两手臂协调运动,使头颈部按顺或逆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摇转,可反复摇转数次。2)牵引下颈部定位旋扳法。术者手拇指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颏部,然后将其头部慢慢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为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术毕,术者在患者颈肩部自上而下和自内而外拿、揉、滚往返数遍,手法要轻柔和缓,持续3~5 min。每3 d治疗1次,5次为1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推拿加牵引治疗。1)颈椎牵引法:患者端坐,全身放松。采用枕颌牵引椅(QY-4型),牵引重量约5~10 kg,最大重量不超过患者体质量的20%(kg);同时保持颈椎5°~10°屈曲的适宜角度;每次牵引10~20 min。2)传统推拿法:在颈椎后正中线自上而下按揉往返数遍,手法要柔和沉实;在颈椎两侧用按揉法上下往返数遍;按揉双风池穴。重复上述步骤约15 min。先牵引再推拿治疗,1次/d,15次为1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改善率≥90%;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改善率≥7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改善率≥30%;无效:改善率<30%。改善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满分-治疗前积分)×100%。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83.42%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P<0.05)。
3.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BA的Vp和Vm值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BA的Vp和Vm值比较±s,n=30)cm/s
表1 2组治疗前后VA、BA的Vp和Vm值比较±s,n=30)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VA BA治疗组 治疗前 48.28 ±18.12 51.47 ±17.33 59.78 ±17.11 26.54 ±11.22 26.28 ± 6.81 32.2 ±5.51组 别Vp左VA 右VA BA Vm左VA 右治疗后 56.43 ±18.57# 62.23 ±17.98# 66.56 ±18.42# 32.40 ± 5.62# 35.79 ± 6.21# 48.46 ±5.73#对照组 治疗前 47.80 ±17.30 51.22 ±16.28 60.56 ±16.50 25.35 ± 8.89 25.43 ± 5.87 31.33 ±5.96治疗后 55.45 ±18.18# 57.58 ±17.56# 67.25 ±18.34# 31.43 ± 5.76# 35.78 ±6.19# 47.37 ±5.70#
4 结语
颈性眩晕症的发病机制系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椎关节的紊乱,椎间隙失稳所致。是椎体及钩椎关节发生骨刺、增生、关节的错动,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等因素,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其壁上的交感神经纤维,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椎动脉血管痉挛,血管腔隙变窄,血流发生障碍,而出现椎-基底动脉系统机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3]。本研究采用牵引下手法整脊,运用摇正法和定位旋扳法改善颈部软组织,促进血供。其中推拿疗法可以调整颈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关系,理顺颈部软组织,改善颈椎病患者椎-基底系动脉供血[4];牵引疗法能使变直的颈椎曲度得到改善,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调节椎间关节紊乱,恢复生理曲度,从而解除对椎动脉周围的压迫及颈交感神经的刺激,改善椎动脉的供血[5]。现代生物力学研究发现,整脊手法可以有效纠正颈椎关节的紊乱,达到骨正筋柔的作用[6],从而减轻椎动脉的压迫和交感神经的机械性刺激,恢复椎-基底动脉对大脑的供血,进而改善颈部及大脑缺血症状[7]。
[1]施杞.要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1):1-3.
[2]陈琪福,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杂志,1993,31(8):472-476.
[3]杨克勤.脊柱疾病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514.
[4]范炳华,王鹏,徐泉珍,等.推拿对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及血流速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9,22(5):354-356.
[5]祝维华.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61-62.
[6]王军.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10,23(2):100-101.
[7]卢巍,王卫真.颈椎定点旋转复位对椎动脉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9,4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