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1 5例手术治疗体会
2014-01-17汤进伟许金明刘倩绫
汤进伟 许金明 刘倩绫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云南红河州661199
上矢状窦是引渡以大脑半球血流的主要途径,临床可分为上矢状窦前1/3段、中1/3段、后1/3段三部分。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症状在临床时有发生,由于其窦壁无弹力层,无法回缩,加之其特有的随体位变化的正负压力,如发生损伤,可产生严重后果,导致患者休克,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我院依据文献,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观察其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例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3例;患者年龄7~65岁,平均年龄(35.4±4.9)岁;患者中交通事故伤11例,打击伤3例,坠落伤1例;其中开放性损伤8例,闭合性损伤7例。根据破裂部位,前1/3段8例,中1/3段3例,后1/3段4例。
1.2 手术方法
除2例患者因入院情况紧急外,其余患者均行CT检查。根据患者受损伤情况,分别给予直接缝合或堵塞明胶海绵后缝合、窦旁硬脑膜翻转缝合、颅骨骨桥悬吊修补、贯穿结扎等手术方法治疗,同时给予合并伤做硬膜外、下血肿清除,合并脑挫裂伤患者将碎裂失活的脑组织吸除,充分止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4例采用直接缝合或堵塞明胶海绵后缝合,其中2例前1/3段,1例中1/3段,1例后1/3段;5例采用窦旁硬脑膜翻转缝合,其中前1/3段3例,中1/3段1例,后1/3段1例;3例颅骨骨桥悬吊修补,其中中1/3段2例,后1/3段1例;贯穿结扎术3例,全部为前1/3段。详见下表1。
表1 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情况表
术后给予全部患者行CT检查,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脑内血肿,给予再次手术清除后痊愈;1例单侧硬膜下积液,给予钻孔引流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因入院时情况紧急,未行术前头部CT检查,其中1例患者术后检查发现右侧颞叶脑挫裂伤,给予保守治疗后痊愈。
本组患者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伴开放性颅骨骨折,因诱发出血过多导致术中死亡;其余患者均成活,但其中1例患者偏瘫,1例失语。
3 讨论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缘,可分为三个部分,从鸡冠到冠状缝为上矢状窦前1/3段,从冠状缝到人字缝为中1/3段,从人字缝到窦汇为后1/3段。虽然上矢状窦临床发生率较小,但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特征,如发生损伤极易产生严重后果,可引发患者死亡。从损伤部位来看,如前1/3段损伤,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中1/3段损伤的患者可能出现昏迷、三或四肢瘫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后1/3段损伤的患者则在短期内会出现严重颅内高压症状及脑疝症状,清醒的患者常伴有皮质盲、感觉障碍、同向偏盲等情况。因此颅脑外伤患者在入院时,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在诊断过程中,给予注意。一旦确诊患者为上矢状窦损伤,由于窦壁不易回缩等特性,可能出现致死性大出血,因此应立即给予手术治疗,以尽早挽救患者生命[1]。上矢状窦损伤患且常伴有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且血肿部位多集中于撕裂部位及其周围,治疗时应注意。
对于单纯矢状窦处轻度凹陷骨折无症状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即可,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即可作为保守治疗的手术指征:①开放性颅脑外伤伴窦损伤;②凹陷骨折伴脑受压或高颅压症状;③需手术治疗的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伴窦损伤;④神经功能障碍且进行性加重。
本组患者无此上述指征,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操作为,术前如有条件,应全部行CT检查,CT是较为直接的检查上矢状窦损伤情况的方法,这是由于其损伤多以直接损伤为主,即外力直接造成颅骨骨折,同时伴有矢状窦损伤,行CT检查可全面发现是否还伴有颅骨、硬脑膜、脑损伤出血病灶,防止漏诊。本组患者中,除2例患者入院时情况紧急未行CT检查外,其他患者均行术前头部CT检查,并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参考,这2例未行CT检查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检查发现右侧颞叶脑挫裂伤,给予保守治疗后痊愈[2]。
如发现患者入院时情况紧急,或致伤原因简单的开放性损伤,可沿原伤口直接探查,可迅速对患者损伤情况作以判断争取抢救时间。应仔细观察患者症状表现,判断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已发生休克的患者可开双通道给予输液、输血,做好手术准备,患者状况好转后,立即行开颅手术治疗,注意不宜过急于手术,防止加重休克或死亡的危险。较大活动性出血患者,如在采用输血、输液均无法抵抗休克,可边抗休克边给予手术治疗。要处理有矢状窦破裂和断裂的准备。
静脉窦损伤修补术的总体原则为控制出血,防止气栓,复通窦腔。输血准备手术前应做好,一同备血量不少于1500mL,但如术后发现患者头部有活动性出血,备血量不得少于3000mL。
手术中,应将患者头部稍微抬高,取卧位,以防止静脉窦空气栓塞,但应注意抬高角度不宜超过15°,控制性低血压,保持收缩压在90mmHg左右,通过此方法可使患者在手术中减少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术中可向破裂窦区注水,避免空气流入。骨折区暴露时,在窦壁附近正常颅骨区钻孔,咬除颅骨,完全暴露损伤的上矢状窦两侧硬膜,将窦内骨折片及其他异物清除,如发现大出血,应立即止血,本组采用棉片和左手压迫裂口的方式,用强力吸引器吸引,掀开棉片周围部位,一边吸血一边检查窦壁破口部位的形状、大小、创缘情况,以选择合适的修补方法进行修补。本组研究中,裂口小于2cm或边缘整齐的患者,我们采用丝线直接缝合修补术,大于2cm或边缘缺损患者,采用窦旁硬脑膜翻转修补术,但是,修补后暂时不予打结,而是待静脉窦两侧放开,使血流覆盖将血块冲出管腔后,再行打结;如果患者发生渗血,我们采用有医用明胶海绵或单纯明胶海绵进行压迫止血。前1/3段损伤的患者如修补困难,也可采用两端贯穿结扎的方式进行修补。本组根据患者情况,分别给予直接缝合或堵塞明胶海绵后缝合、窦旁硬脑膜翻转缝合、颅骨骨桥悬吊修补、贯穿结扎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本组患者在采用保留静脉窦部1~2cm宽颅骨时,于其两侧相应部位平等缝合硬脑膜,并悬吊于骨桥上,利用骨桥起到修补材料的作用,如果仍有渗血情况,则采用粘有医用生物腔的肌肉或明胶海绵堵塞。
在手术过程中,应同时注意清除其他合并伤,如合并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血肿应清除血肿,合并脑挫裂伤致颅高压应给予去骨瓣减压。上矢状窦中1/3段损伤,并伴有中央静脉损伤患者,应给予结扎,待上矢窦彻底止血后,再考虑是否有吻合的可能,如果吻合仍然困难,不必强求,因为长时间阻断血流可能使患者出现脑水肿、脑肿胀、术后形成血栓等问题,可能影响手术的进程。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常规清创,合并脑挫裂伤患者应吸除坏死的脑组织,严密止血,取出帽状腱膜,或严密修补硬脑膜;合并凹陷性骨折患者应将骨瓣凹陷部份完整取下,翻转过来,用骨锤锤平,后还纳,粉碎性骨折片可粘合后放回、固定[3]。
总之,外伤性上矢状窦手术术前应根据患者症状情况,尽可能做CT检查,备足血液,为减少术中出血,可将患者头部稍抬高,开放性伤口诮做好彻底清创,去除骨折片时,要暴露损伤周围,根据患者创伤情况给予选择性手术治疗。术中应做好合并症的处理。由于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损伤,对其进行手术操作时应有足够的重视,积极加以救治,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1]赵立武.上矢状窦SnN静脉血栓的CT和低场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2):105-106.
[2]郑英兰,何玲.儿童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的CT表现一例[J].创作外科杂志,2012,14(2):189-190.
[3]黄育驰,张天益.急诊手术治疗上矢状窦损伤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