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
2014-01-16李欧
李 欧
(四川警察学院 警察管理系,四川 泸州646000)
职业认同,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可,并对职业的各方面都能够做出积极的感知和评价。职业认同决定了人们基本的工作态度,也深刻地影响着对自我的认识和对职业的感受。只有建立了内在的职业认同,才会真正感受到由职业带来的幸福与生命价值,才会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警察职业认同感是警察持久保持职业热情的原动力,是从事这一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警校生是警察队伍未来的主力军,这些学生对于警察这一职业的认同程度左右着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将直接影响警察队伍的后备力量和专业化发展。本研究旨在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仅以四川警察学院为例,力图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和非结构性的访谈方式,以获取警校生职业认同感的整体现状,并就其中的影响因素做理论分析,从而为培养警务知识扎实、警务技能熟练、职业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警校生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四川警察学院大学生为被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49份(93.54%)。其中男生293人(65.3%),女生156人(34.7%);专科164人(36.5%),本科285人(63.5%);城市生源209人(46.5%),农村240人(53.5%);独生子女229人(51%),非独生子女220人(49%);大一学生130人(29%),大二学生125人(27.8%),大三学生120人(26.7%),大四学生74人(16.5%)。
(二)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采用自编问卷《关于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状况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由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职业效能4个维度构成,共12个题目,每题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采用1~5计分法,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越高,职业认同感越强。全问卷的同质性信度 系数为0.78。
(三)统计处理
由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及方差分析。
二、结果
(一)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从总体上看,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程度偏高。从维度的得分来看,四个维度得分的高低顺序为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职业效能<职业意愿与期望,这里平均分最低的是职业意志,表明大部分警校生对于自己是否长久乃至终身从事警察工作没有太大的坚定性。见表1。
表1 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现状(s)
表1 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现状(s)
变量 警校生n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职业价值职业效能职业认同感449 4.35±0.64 3.02±0.86 3.11±0.77 4.08±0.73 3.64±0.52
(二)不同性别、生源、学历层次、是否独生子女警校生的职业认同差异
男女生职业意志、职业效能、职业认同感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方面没有差异。男生除了职业意愿与期望均分略低于女生,其余维度均分均高于女生。不同生源的学生在职业意志、职业认同感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价值、职业效能上无差别。农村学生职业认同感4个维度的均分均高于城市学生。不同学历、是否独生子女的警校生在职业认同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
(三)警校生职业认同的年级差异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专科不同年级警校生职业认同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在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上差异显著,经过LSD多重比较,得出:大一与大三差异性显著(-0.2516*),大二与大三差异性显著(-0.33*)。对本科不同年级警校生职业认同进行分析,由于方差不齐性,因此采用Tamhane's T2检验,得出:(1)在职业价值维度,大一与大二差异性显著(0.3749*),大一与大四差异性显著(0.4199*);(2)在职业效能维度上,大一与大四差异性显著(0.3647*);(3)在职业认同感上,大一与大二差异性显著(0.2565*),大一与大四差异性显著(0.3319*),大三与大四差异性显著(0.2590*)。可以看出,大二、大四的职业认同感较弱,而大一、大三职业认同感较强。见表3。
表2 不同性别、生源、学历层次、是否独生子女警校生的职业认同( ±s)
表3 不同年级警校生的职业认同( ±s)
三、讨论
(一)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程度较高。这表明警察院校对警校生的培养成效比较明显,会有更多敬业爱岗的警察出自警察院校。
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的职业意志、职业价值维度得分较低,这说明大多数警校生终身从警的意志并不强烈,对于终身从警的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疑惑和顾虑,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尚未完全确定。这主要跟入学动机、工作待遇与环境等问题相关,因而他们对于自己从事警察职业的坚定性不够,对警察职业的价值持怀疑态度。在访谈中发现,很多警校生选择报考警校的原因是冲着警察公务员的身份,以后工作稳定、有保障,仅有部分学生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以后转行考虑较多的因素是经济收入和权力,这也说明了警校生虽还未毕业,但也是社会的成员之一,同样会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在职业的挑选上大部分学生更关注职业的经济价值,而放弃了职业的理想价值,警察职业的薪资待遇能否提高将是这个职业能否增加职业吸引力的核心。
访谈中,谈到对未来感到担忧较多的因素是将来面临的工作环境。很多学生谈到了近年来警民之间频繁出现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工作环境的恶劣,而这些冲突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对警察职业价值的怀疑,可见,当前警校生对警察职业价值的认识较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不同性别、生源、学历层次、是否独生子女的警校生警察职业认同状况
对警察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比较发现,女生比男生具有较低的职业意志和职业效能,总体职业认同感低于男生。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还是社会历史原因。在警察职业中,女警从业人数受到严格的比例限制。无论是在各警察院校招生简章还是在招警考试报考公告中,都能看见悬殊的男女招录比例,这些信息都给在校预备警官们暗示:男生择业时是有性别优势的。而在实际的警察工作中,女警多承担的是内勤、户籍、社区等工作,在培养、升职、晋级等方面受到不小的影响,制约了其发展,这是影响警校女生职业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社会都有对自己男女社会成员相对固定的角色期待,因而在社会职业的分布上就会有明显的表现:男性更适合于当警察、法官等,女性更适合于秘书、护士等,心理学上称之为社会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深深地积淀在各行各业中,因而在警察院校中,女生的职业认同感明显低于男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农村生源的学生职业意志和总体职业认同感的均分均高于城市学生,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一般来说,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总体没有来自城市的学生好,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报考警校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警察职业的稳定与保障,且在很多农村老百姓心目中,警察这一职业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的,这对农村学生有很大吸引力,亦是这些学生警察职业认同度比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城市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大部分比较好,他们比农村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城市学生职业的选择性更广,警察职业认同会出现相对偏低的情况。很多研究也表明,信息面和知识面比较宽的城市孩子有较强的社会能力,思维灵活,但相比较农村孩子,缺少的是能吃苦的毅力和品质。“先苦后甜”是一直影响很多农村孩子的价值观念,并且独特的环境使这些孩子培养出自立的生活习惯。正是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和环境因素,使得农村学生职业意志更强。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社会对于独生子女业已形成的负面刻板印象需要改变,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差异性。在本研究中,独生子女在职业认同的各维度及总体职业认同感上与非独生子女也无显著差异。
不同学历的警校生在职业认同上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主要在于公安教育的特殊性。首先,警校大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他们的公务员情结都特别重,很多学生把警察和各类公务员作为首选甚至唯一的就业目标,因此,本科生和专科生并不存在太大的职业意愿与期望方面的差异。其次,面对公安机关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面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为预备警官培养单位的警察院校也在创新人才培养,但很多警察院校开展本科教育的时间还比较短,因而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一刀切现象,没有很好地体现本科与专科培养的差异,因此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在职业认同感方面差异不大。
(三)不同年级警校生职业认同状况
从本次调查情况看,专科学生在职业意愿与期望维度上,大三与大一、大二差异显著,大三学生的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从访谈中可知,大三学生半年前到各基层公安实习,回校通过半年的学习,更深入地了解警察职业,制订了较明晰的学习计划,专项弥补自身理论的缺失,对以后亦有准确的认识,这些学生在职业认同感上开始慢慢发展和转变,会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做好更正确的规划。
本科学生总体上,大二、大四的职业认同感较弱,大一、大三的职业认同感较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四川警察学院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有关。四川警察学院本科校外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岗位认知实习和岗位专业能力实习。笔者进行调研时,恰逢大二学生岗位认知实习和大四学生岗位专业能力实习结束,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不但无增长却有较明显的下降态势,原因有很多种,一方面对于大二学生来说,由于当初入学动机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及实习环境带来的矛盾心理可能动摇学生的职业思想和信念。另一方面,对大四学生而言,实习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较易使警校学生萌生挫败感和无力感。另外,警察从业人员中大部分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亦会非常大地影响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和从业取向。
四、建议
(一)警察院校应以职业认同为基础选取警校生
警察职业工作的独特性强调警校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的首要性。《人民警察法》第26条规定,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警察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政治思想好,同时专业知识强的预备警官的重任,招收警校生需要考虑其基本素质适合不适合,对职业责任感、使命感是否认同,对上令下从的观念是否接受。因此,警察院校应该严把公安教育的入学关,让更多真正渴望从警、成绩优秀、对职业价值强烈认同的学生进入警察院校学习,从而提高警校生源质量,培养出具有较高警察职业认同感的毕业生。
(二)有针对性地培养警校生的警察职业认同
第一,依据警校学生的家庭背景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及时疏通心理障碍,培养警察职业认同。第二,面对学生实习以后对于警察职业认同感有比较突出下降趋势的现状,应该做到:1.在加强入学教育的基础上,要借力于多样的教育方式,以灵活生动的形式加强警校学生对于警察职业的内在价值、警察职业的内在性质以及警察的权利和义务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认同职业方向,提高警务工作技能,适应警校学习。2.改变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警校学生对于警察角色地位和警察职业性质的认知,引导他们学习和观看警务工作实录,增强他们对理想中警察的感知,改变他们对于警察职业直觉性的理解。3.大四警校学生要从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入手,尤其要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和职业选择咨询,并且要注重警察职业道德部分的培训工作。第三,推进专业实习教学制度改革。专业实习教学可增强学生对社会基层管理和警务执法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是提高学生警察职业认同的主要阵地,是增进警校学生把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用能力和技能解决实际警务问题的历程,亦是使警校学生从学生到警察职业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所以,调整警校学生专业实习模式应做到以下两点:把专业实习的时间适当地延长,在警察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体现;设立专职或兼职实习教学老师,负责监督和指导实习带教工作。
(三)营造和谐的宏观环境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警察的执法权威。自改革开放以后,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实施,我国制定了很多面向人民警察和公安机关执法的法律法规,对人民警察执法权力运用的规范、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的树立,形成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但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充分发挥警察权力对犯罪嫌疑人的震慑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比如说,对袭警行为立法的缺失,以致袭警事件频繁发生,这不仅严重伤害了警察本人的心身健康,还是对警察从业人员执法权威的挑衅。其次,社会媒体应当扛起促进警民沟通的责任。现在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为提高点击率,为达到吸引受众的好奇心等目的,无视职业道德,挖空心思深挖警察的负面新闻,极度放大公安队伍的负面消息,媒体的推波助澜会非常严重地影响警察的积极主动性。执法环境的恶化正损害着警校生的职业认同感。社会媒体应肩负起社会责任,推进警民双方的沟通,主动宣传从而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再次,社会公众应增加对警察的支持。警察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强度的职业,应当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不否认,在多元化价值的今天,社会各个行业都有一些受人指责的灰色地带。但是,大部分警察都是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的。对警察多一份理解,有助于警校生从警心理的稳定。
[1]高艳,乔志宏,宋慧婷.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7-51.
[2]曾丽红.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D].重庆:西南大学,2010.
[3]何睿,于洋.基于公共关系视角的警察职业认同建构——港、澳、台与内地比较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 1-17.
[4]于洋,何睿.论警察职业认同[J].政法学刊,2008(5):99-102.
[5]李欧.公安院校体改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7):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