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假新闻的表现、成因及治理措施

2014-01-14高善罡

中国记者 2013年10期
关键词:虚假新闻中国记协治理

高善罡

提要:最近一段时间,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网络谣言是虚假新闻的一个重要源头。如何遏制谣言传播、治理虚假新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都进行了尝试与探索,作为中国新闻界的行业组织:中国记协高度重视虚假新闻治理,围绕治理虚假新闻组织了一系列专项行动。

关键词:虚假新闻 中国记协 治理

虚假新闻是困扰世界新闻界的公害。坚持新闻真实性、杜绝虚假新闻是新闻媒体的共同责任。

虚假新闻的典型表现形式

1.无中生有。有的记者虚构新闻事实;有的把小道消息当成新闻报道;有的电视记者像拍电影一样制造新闻现场,找来几个当事人一起做“戏”。“习近平乘坐出租车微服私访”是近期典型的无中生有的虚假报道。这类造假影响最恶劣。

2.细节失真。这类虚假报道的突出特点是,新闻的主要事实是存在的,具体细节上有出入。比如,报道引用的数据错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确切,事件发生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等等。虚假新闻的多数案例表现为细节失真。

3.夸大事实。这类虚假新闻虽然有一些事实基础,但对事实做了很多人为加工。有的记者对事实进行“合理想象”,并把想象出来的情节和内容添加进报道;有的随意夸张,把一分说成十分,把偶然说成必然;有的为达到吸引读者观看的目的,人为制造耸人听闻的标题,标题与报道内容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种现象在都市类媒体和互联网表现最为突出。

4.偷梁换柱。有的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以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等手法,对事实进行歪曲报道。例如,有的地方法院针对“新国五条”颁布后可能引发假离婚提出司法建议,离婚后弄假成真、难以复婚的,法院不支持追索房产的要求。有的媒体将其解读为“要求复婚不予支持”。某地购房者因房价持续下跌要求退房,开发商向购房者提起继续履约的诉讼并获胜,购房者拒不履约被依法拘留,有的媒体将其解读为“不买房进班房”,这就是典型的偷梁换柱。

在现代社会,虚假新闻不仅违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严重伤害媒体公信力,而且会误导读者,破坏社会诚信体系,引发各种负面情绪,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由此,我们必须重视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出现的主要原因

1.媒体过度商业化、放弃社会公德。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媒体出现了过度的商业化倾向。有的媒体把版面、荧屏当作经营牟利的工具,新闻与版面当成商品,为了得到更多受众,不择手段大肆渲染炒作新闻事件,甚至同生产企业、公关公司勾结合伙炮制虚假报道。

2.没有认真核实消息来源。一个新闻事件通常有多个消息来源。有的来源于事件当事人,有的来源于“匿名消息”,有的来源于境外媒体。—个事件的消息源有时是多个,有时只有—个。值得注意的是,消息来源往往会选择性地发布信息,宣扬对自己有利而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会故意释放出—些错误的信息。一些媒体为了抢发独家新闻,往往偏听偏信一个信息来源,甚至对仅有的消息来源也不进行查证核实,因而出现虚假新闻。

3.轻信网络传播的消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数字技术编造、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虚假新闻明显增多。目前,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虚假新闻有三种形式:一是传统媒体刊发新闻→网络媒体转载→广泛传播;二是微博首发→网络扩散。微博从2009年在国内开始大规模使用,其即时性、互动性更强,对微博内容的审核和把关更难。三是通过论坛、博客等发布不实网络信息一传统媒体取材,在不经核实、求证的情况下发稿→网络媒体再次转载,这是目前网络虚假新闻最常见、最突出的问题,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

4.采编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有的编辑记者综合素质不高,事实把握不准,缺乏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对于一些专业领域不熟悉,又不虚心请教或者翻阅资料,而是凭想当然编发稿件,因此出现一些技术性错误。

5.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杜绝虚假新闻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有的媒体面对自身造假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很弱,对假新闻受害者提出的批评意见和改正要求不理不睬,对本媒体出现的虚假新闻很少公开澄清、主动道歉,有的造假者被查处后,改换门庭接着干。监督机制不健全,对造假者处置不严、打击不力,使造假成本低、代价小,容易使造假者产生侥幸心理。

治理虚假新闻的主要措施

中国记协高度重视虚假新闻治理,2∞3年以来围绕治理虚假新闻组织了一系列专项行动,近年来治理力度逐步加大。我们坚持教育与查处并重,对虚假新闻实行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1.成立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是我国新闻行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自律机构,其职责主要是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以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虚假新闻等典型案例进行评议,提出处理意见。委员会的最高议事机构是委员会全体会议,委员由新闻行业代表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社会各界人士担任,由各有关单位推荐产生。目前,筹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一是开展国内外新闻评议会制度调研,搜集我国有关评议机构、境外11个国家和地区14个新闻评议组织的相关情况,包括英国新闻投诉委员会、香港报业评议会等。二是今年S月在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等5省(市)试点建立省一级新闻道德委员会,年底总结试点经验,筹备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向其他地区推广试点工作。

2.推荐使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手册》。中国记协组织新闻界的优秀记者和新闻院校的专家学者,历时3年完成了课题调研,编辑了涉及9类、S2项问题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手册》,其核心目的是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与公正,保持大众传播的良好格调与品位。我们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供给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使用。

3.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教育培训。我们将大力倡导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开展新闻采编人员全覆盖培训活动,总结治理虚假报道的经验教训,督导新闻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引导新闻工作者恪守职业道德,自觉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4.重点整治网络传播虚假新闻的问题。要把整顿网络传播秩序、治理网上虚假新闻信息作为重点,加强对网站新闻信息来源的管理,加强对论坛、博客、微博、即时通讯工具、社交网站等的管理,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积极引导网站和网民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作者是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

猜你喜欢

虚假新闻中国记协治理
如何秀出美丽新农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贺信的体会
凝心聚力书写伟大时代
——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专题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
治理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媒体公信力建设“短板”探查及补长策略
关于新闻造假现象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