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网络专题报道新方法

2014-01-14肖阳王秀

中国记者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新华网

肖阳 王秀

提要:“地球绿飘带”是新华社对集成报道有效方式的一次重要探索。新华网作为集成报道的重要展示平台,如何能够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优势,转变固有展现方式,体现“以用户为中心”和“权威声音亲切表达”的报道理念?如何在全新的网络语境中,生产出更具时代感和可读性的产品,满足网民阅读新需求?新华网在“地球绿飘带”集成专题的实践过程中探求答案。

关键词:网络专题 全媒体报道 集成报道 新华网

一、逻辑结构多层化,为网民构建立体、多维的阅读构架。

传统方式的网络专题通常是将文字、图片、互动、资料和音视频等内容,通过拼版的方式罗列在一个平板式的网页中。这种展示方式一方面无法满足网民年轻化、时尚化、互动化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过于简单刻板、缺乏逻辑性,无法满足大型集成报道的展现要求。

新华网“地球绿飘带”集成专题引入“电影化”制作理念。如果说三北造林主题系列报道是一部详尽的“小说”,那么,专题的制作理念就是使之“电影化”,即以类似电影的分场景表现形式,紧紧围绕“地球绿飘带”这一主题,与三北造林历年发展过程这一主要线索,分场景、多侧面、多层次地对其还原,让网民阅读从平面到立体,从直线到多维,突出报道中的情感传递,以此达到强烈的代入感和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第一层次:划分场景板块。“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打破常规表达方式的同时,必须要构建全新的报道逻辑思维。新华网将此次报道的框架进行了重新梳理、设计和构架,通过对场景板块的细分和整合,达到报道内容分与合的统一。专题分为动态封面、概况、纪行、添绿、行动和三北造林记共六个场景板块,既配合行进式、跟进式等报道流程,又能够海量的数据资料和多种形态的互动内容有机呈现,还可以立体展现“三北造林工程”73年的时间跨度、13个省区市的地域广度、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的主题重度。

第二层次:梳理动态主线。集成报道的网上专题展示,承载着资料、背景等静态内容与动态报道、网民交互等动态内容的双重任务。只有专题的动静部分紧密融合,才能将其聚合成为一个整体。这就需要梳理出报道主线,将各场景有机地贯穿在网民浏览的视觉逻辑之中。“纪行”板块主要承载本次报道的动态报道功能,该板块将三条动态报道主线融入其中。一是以采访调研报道组的行进式报道为主线,二是以13个省区市跟进式报道为主线,三是以新华社全部报道内容为主线。三条主线有机结合,既满足网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又丰富了报道广度和深度,使得整体报道更加完整。

第三层次:配合多个子专题。整个集成专题中,根据不同主题、主线,整合了多个表现形态多样的子专题,替代了传统形式的概览标题列表,使页面表达更丰富,不再死气沉沉。如以典型人物为主题的“走进造林英雄子专题,将十四个典型人物的报道汇总于—个网页中,每一位典型的页面采用一种主色调,其中集纳了人物故事和介绍、经典语录、人物特写照片、历史资料图片、现场采访视频、网友给主人公互动留言的入口等—系列紧紧围绕人物的全方位报道元素。又如13个地区的集成化子专题,除了将各地多种形态的报道内容集成在一个页面之中,还整合了当地新华网地方频道的分专题:充分体现了各地不同的特色,加强了报道联动的效果。

二、表现形式多样化,为网民创造愉悦、便捷的浏览体验。

新鲜简洁的动画效果,能够更好地提升网民浏览的趣味性和关注度。新华网“地球绿飘带”集成专题摒弃了简单的列表式的内容堆砌,大量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手段,让网页动起来。让浏览效果炫起来,使内容通过新颖的展示形式变得更加动感和立体。

1.动感:动画封面。集成专题的封面动画是一段Flash动画。由宏观到微观,从星空中的地球开始逐步聚焦,进而展现全国版图、三北工程涉及区域,三北防护林恰如一条贯穿东西的绿色飘带围绕在地球上。画面定格幻化出本次活动的LOGO后,场景转化为绿树覆盖的祟山峻岭,专题报道的主题、主办方、场景导航、二维码和联动媒体等内容相继闪动弹出,最终定格在一个绿意盎然又动感十足的封面导航场景。

2.直观:地图新闻。为达到网民浏览“一图看三北”的效果,专题报道动态板块以地图新闻形式作为主场景,通过在地图上突出标注采访地点和报道行进路线、浮动展示地区板块、鼠标滑动高亮等动态效果,对集成态的子专题进行点击提不。

3.便捷:动态资料库。“三北工程”历时73年、涵盖13个省区市,其海量的背景资料内容可能是网民所不了解的,如何将枯燥的数据和庞大的资料内容动态有机展示,让网民能够在最短时间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本次报道集中尝试的一个课题。集成报道中“概况”板块通过工程简介、大事记、建设背景、工程规划、建设投入和政策措施六个部分的分类,运用时间轴、页面切换、弹出窗口、图片图表等多种页面表现手段,对三北工程进行全景式介绍。这些网页产品都体现了知识化梳理、精细加工、去粗取精、炫动呈现的编辑理念。

4.聚合:集成无处不在。报道中着重打造每一个页面的多媒体呈现,为网民浏览提供更多、更全的选择。如“走进造林英雄”专栏采用HTMLs及滚动视差的网页技术,网民可通过点击人名进行页面的切换浏览、点击文字内容了解人物故事、点击播放按钮直接观看视频、点击留言框进入讨论专区。新颖靓丽的页面中,整合了丰富的功能和内容,体现了集成、交互、服务的报道理念。

三、交互形态多元化,为网民打造表达、参与的互动平台。

互动是网络报道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只有运用好网络互动的多种形式手段,更有效地吸引和引导网民参与到整个报道之中,才能更好地打造网络集成报道的核心竞争力。

1.多种互动元素穿插运用于整个报道之中。此次集成报道重点打造了四种网络互动形式:一是以微博形式开设了以“提问造林人”为主题的话题讨论;二是通过社区、论坛等多平台开展“我的绿飘带”系列征集活动,通过征集图片、文章、诗歌等内容,邀请网友讲述三北防护林的故事;三是开展了网友为“三北防护林”许愿、留言、寄语活动;四是“我为地球添一抹绿”的线上虚拟植树活动。

2.寓教于乐的网页动画游戏为网民参与互动增添吸引力。“我要添绿”是本次报道中的一个创新,将互动报道理念融入新颖的页面游戏之中。网民可通过鼠标点击,在三北地区的地图上虚拟植树,表达“为三北工程添一抹绿色”的美好心愿。板块推出后仅两周就吸引了近百万网民参与到报道互动当中。

3.探索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报道与活动紧密结合。“慈善行动”板块是本次集成报道的—大亮点,是新华网对报道中集成与交互、聚合与延展相互结合的一次重点尝试。本次集成报道中,新华网开展了两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慈善公益活动。—个是“关爱绿色家园·修复地球行动”。通过网络公开招募绿色志愿者,组织他们前往位于甘肃西部和新疆东南部交界处的库姆塔格沙漠,参加为期三天的“志愿者绿色低碳环保植树行动”,用实际的植树环保行动防止沙漠进一步扩大,汇聚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向沙漠进军”的行列。另—项是新华网联合国家林业局绿色碳汇基金,成立了“新华善举碳汇专项基金”,通过线上捐款的方式,鼓励和引导网民为祖国的绿化事业募集资金、捐助爱心。

“地球绿飘带”是新华网对于重大主题集成报道的一次尝试,其多层次的逻辑构架、多样化阅读体验、多元化互动平台,打造的是网民浏览的全新方式,带来的是更具亲和力和传播力的集成态网络报道。探索在路上,创新无止境。

猜你喜欢

新华网
李耀强做客新华网“聚40年中国力量”改革开放40年系列访谈
中自协、新华网、行者,共同发布骑行大数据报告
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新闻报道探索研究
新华网“数据新闻”栏目发展现状分析
新华网登陆A股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两新党建报道条数排行
党史资讯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Analysis of Current Global Nuclear Safety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