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治乱局新趋向
2014-01-14陈红升
陈红升
2013年10月,泰国再度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迫使总理英拉解散国会下议院,并计划于2014年2月2日举行新大选。本文试图探讨这次反政府示威活动所折射的一些泰国政争新趋向。
反政府示威活动的缘起
2011年8月,泰国前总理他信的胞妹英拉当选总理。执政后,英拉在经济上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使泰国经济得到恢复发展。2012年,泰国GDP实现了6.4%的增长率,吸引外国投资者指数位居东盟国家第二位,仅次于新加坡。在政治上力图采取和解路线,设法拉近与反对派之间的政治鸿沟,但成效不佳。2012年,政变军人领袖、祖国党议员颂提在国会提出一个和解法案,对所有泰国2005年9月15日至2011年5月10日期间与政治有关的违法罪犯予以特赦。这一提案获得执政党为泰党的支持,但遭到在野党民主党反对,后因“人民争取民主联盟”黄衫军抗议示威,该法案在议会的表决被无限期推迟。
2013年8月,为泰党议员瓦拉差提出类似的特赦法案,并进入了审议阶段。8月8日,为泰党的特赦法案在国会进行一读表决时获得通过。按照泰国国会审议程序,法案一读通过后,下议院将成立一个35人的特别委员会对法案进行研究。该委员会在60天内将研究报告提交下议院,由下议院对法案进行二、三读投票。执政联盟在一读通过后,对法案进行修改,扩大特赦的时间跨度。这份被称为“一揽子赦免”的特赦法案的赦免范围从“赦免2006年9月19日至2011年5月10日期间在政治集会中触犯法律的人”改为“2004年至2013年8月8日期间在政治集会中触犯法律的人”,2006年“军事政变后成立的团体或机构”指认违法的案件也包括在内。11月1日,特赦法案在泰国下议院获得三读投票通过。11月11日,法案在上议院遭到否决。根据泰国法律,上议院否决后,特赦法案将被冻结180天,然后退回下议院再次审议。但英拉在法案提交上议院前承诺,如果法案遭到上议院否决,将彻底放弃这一法案。
虽然特赦法案最后没有通过,但特赦法案涉嫌为他信回国提供法律保障而遭到反对党及其支持者的强烈反弹。民主党议员、前任副总理素贴在法案审议前夕和八名民主党议员一同辞去国会议员的职务,组建反政府组织“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召集民众举行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活动,导致泰国政局再度动荡并引起各界关注。11月24日起,反政府示威活动不断升级。示威者占领多个政府部门,并与警方发生冲突,但政府很快又下令警方停止与反政府抗议者对峙,拆除防暴障碍物,让示威者进入总理府和曼谷警察总部。示威活动还蔓延至南部25个府。同期,为泰党提出要将上议院改成全院直选的提案也遭到宪法法庭的否决。
12月5日泰国国王诞辰过后,暂停了数日的示威活动掀起高潮。示威领袖素贴宣布12月9日为“决战日”,号召全国民众罢工罢课一天,同时上街示威,一举推翻英拉政府和铲除他信势力,并称如果当日集会人数不足百万,将承认失败并向警方自首,从此不再参与斗争。同日上午,英拉总理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泰国国王秘书处也在同一天发表声明,普密蓬国王已经批准解散国会下议院,并决定于2014年2月2日举行大选。泰国这次大规模反政府示威造成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此后,反政府势力继续组织示威游行,要求看守总理英拉及其内阁成员交权,为组建“人民议会”开路。12月14—15日,泰国军方、民主党和为泰党分别组织了三场致力于解决当前政治乱局的专题论坛,但与会各方各执己见,每场论坛都收效不大。12月21日,民主党宣布抵制2014年的大选。随后示威者冲进选举工作站,阻碍大选登记工作,宣称要在大选日封锁整个曼谷。
泰国政治争端的新趋向
一、示威者的规模与构成
2006年军事政变以来,反他信和挺他信两大势力的斗争一直是泰国政治危机的焦点所在。两大势力多次以街头抗议的方式来实现各自的政治诉求,包括2008年黄衫军占领素万那普国际机场的集会和2010年红衫军在曼谷要求解散国会的集会。这些集会同时也与国会内部的政党斗争相呼应。街头抗议成为近年来民众向政府施压,争取政治话语权和经济发展资源的惯用方式。与以往的示威抗议比较,此次反政府示威抗议有几大特点,一是示威民众来源广泛,人数众多,最多的时候达到百万之众,成为泰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反政府示威集会”。二是与以往红衫军或黄衫军的集会不同,这次集会的组织相对松散,由素贴等民主党议员组建的“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发起,与其他反政府示威团体结成联盟,并在政治诉求方面达成一定的共识。三是大学生参与到反政府游行示威中,大学校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纷纷提出政治解决方案,为未来政治和解献计献策。[1]
二、示威者政治诉求的新趋向
示威者的政治诉求不断深化是本次示威抗议的一大特点。以往的示威活动,大都以重新举行大选作为正反两派解决争端的途径。在这次抗议活动中,示威者的诉求一再变化,最初集中在反对政府的特赦法案和修宪案,尔后反对派领袖素贴又强调要彻底铲除他信的政治影响力,由泰国各界代表组成的“人民议会”推选“干净、廉洁”的新总理并组建政府。英拉解散下议院后,示威者继续活动,要求英拉及其内阁成员辞去看守政府的职务,提出要推动国家政治改革的诉求。素贴表示要形成一个政治真空期,然后依循宪法成立“人民议会”,再由“人民议会”修改相关法律之后再举行大选。虽然素贴的一系列主张意味着可能要推翻泰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另立规则,但仍得到了示威者联盟的认同。黄衫军发言人也表示“选举不能带来政治改革”。示威者的政治诉求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清除“他信体制”,二是推动国家政治改革。示威者甚至发出要他信家族滚出泰国的过激言辞,表明围绕挺他信与反他信斗争的进一步激化,有利于挺他信一方的选举制度受到挑战。
三、各方的立场
面对持续近两个月的示威浪潮,英拉总理一直保持理性与克制的态度。首先,让上议院否决了此次争议导火索的特赦法案。随后对示威人群的攻势步步退让,下令不动用武力镇压,一再表示愿意通过对话,在法律范围内解决问题。针对反对派政治改革的主张,英拉在电视讲话中说:“政府同意进行改革,也愿意合作。改革可以跟大选同时进行。”随着英拉的底线不断受到挑战,泰国特别案件调查局也冻结了包括素贴在内的18名反政府集会领袖的银行账户,并向他们发出逮捕令。支持英拉政府的红衫军在11月24日反政府示威升级时也举行了集会,并与反政府示威者发生短暂冲突。不过,红衫军很快停止活动。红衫军领导人兼看守内阁商务部副部长纳塔武表示,红衫军将继续密切留意政局走势并确保大选如期举行。如果有迹象表明选举受阻,红衫军将立即上街集会。
泰国此轮政治危机爆发后,素贴一直极力吁请泰国军方的支持,但遭到拒绝。陆军总司令巴育多次表示,军方将保持中立,不会选边站。12月14日,素贴及官方机构代表、学者和商界人士受邀参加军方高层会议。军方最高统帅塔那塞表明军方将继续保持中立,不会干预当前的危机。尽管泰国曾经发生过多次军事政变,最近的2006年军事政变事实上壮大了挺他信一派的政治力量。而且,发动军事政变与民主潮流相悖,军方不得不考量军事政变的代价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12月21日,陆军司令巴育对《曼谷邮报》的记者表示,“不要再提军事政变”,提议召开有别于素贴的“人民议会”的人民代表会议,有助于解决当前的政治分歧。
在泰国的政治实践中,普密蓬国王曾多次出面化解国内的政治危机。12月5日是国王86岁生日,当日反对派停止了游行示威活动。普密蓬国王在电视讲话中没有对此次危机作直接评价,仅暗示争斗各方应以国家的和平、稳定和安全为重。他指出,泰国所有公民曾为了国家利益共同努力,因此长时间内处于和平状态。现在每一个泰国人都应意识到这一点,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泰国的稳定和安全都应承担应尽的责任。对近年来不断暴露的泰国政治制度性矛盾,各政治派别对民主规则的任意修改以及精英政治的弱化,国王的干预已经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可以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帮助国家渡过政治危机。
影响及未来
他信问题是泰国此次政治动荡的焦点,其所折射的是泰国城乡割裂、新旧势力在利益重新分配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不论是执政党推动的修宪议程、政治和解法案、特赦法案,还是反政府示威领导人素贴提出的“人民议会”主张,都涉及泰国的政治体制与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涉及政治主导权力的争夺。[2]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泰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他信2001—2006年执政期间所引发的社会分裂和阶级对立仍没有找到弥合的途径。以他信为代表的新兴利益阶层联合农民阶层通过选票优势在泰国政治舞台的崛起,对包括王室、军队、官僚机构及以财团为背景的政党在内的传统政治势力和中产阶级的利益构成严重的威胁和挤压,导致了2006年以来泰国政府的频繁更迭以及对立双方的支持者红衫军和黄衫军此起彼伏的街头政治斗争。泰国政治仍跳不出民主——危机——集权——再民主——再危机——再集权的怪圈。[3]英拉虽然上台后保持柔和克制的行事风格,对反对派采取了和解路线,基本上稳住各方的政治分歧,并与军方建立了薄弱的和睦关系。但在他信这个争议点上,她始终未能取得切实进展,任何涉及他信的议案都会招致反对派及其支持者强烈的抗议。执政两年多来,她也一直未能摆脱反对派指其为他信“傀儡”的指责。此番推行的涉嫌为他信回国铺路的特赦法案更是激起了反对派誓言彻底铲除他信体制的呼声。
泰国反对派的街头抗议活动还在继续,要求英拉及其他内阁成员辞职并阻碍大选登记工作。泰国目前有53个注册政党,为泰党以及亲为泰党的各政党人数占绝对优势,足以推动大选如期举行。但反对党及其支持者接下来可能再次通过寻找法律漏洞来质疑大选程序或大选结果的合法性。重新选举已经无法结束泰国的政治乱局。
此次示威活动尚未造成大规模政府与企业停工或大范围恐慌,但政局反复动荡,对泰国经济已经产生影响。而且,备受争议的水务管理计划以及深受东北部农民欢迎但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高价收购大米计划,也成为英拉受到反对派攻击的政治弱势所在。此次示威抗议以来,泰铢汇率和股市首先受到严重冲击。泰铢兑美元12月23日一度跌至32.71泰铢兑1美元,创下自2010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泰国股市则滑落至15周最新低点,下跌1.2%,报1326.67点。其次,外国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一些国际生产企业可能考虑暂时转移到其他国家。如果抗议活动取得成功,外国投资者信心将进一步受到打击。第三,国内消费水平下降。国内消费信心指数11月降至近两年最低水平。第四,出口减少,加上游客取消前往泰国旅游,使泰国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泰国的经济预测机构已将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由预期的5%降至3%。
泰国的局势动荡也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我们呼吁泰国有关各方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出发,保持克制,避免使用暴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正如军方最高统帅12月15日会见素贴时明确指出的那样,“解决泰国目前政治僵局的最好办法是协商”。无论如何,欲以一个势力取代另一个势力的想法恐怕行不通。当务之急是在现有的政治框架下找到停止双方对峙局面的方法。此后再从长计议,通过不断的协商与磨合,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选择方案,可能是解决泰国政治纷争的出路所在。在这之前,泰国政局仍存在诸多变数。
(作者系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郑东超)
[1] 翟健文.“泰式民主”再遇街头政治考验[J]. 世界知识,2013(1619):31.
[2] 同上。
[3] 张锡镇. 泰国民主政治的怪圈[J]. 东南亚研究,2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