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世界政党形势的总体态势及动向

2014-01-14魏伟

当代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政局执政党政党

魏伟

2013年,世界政党形势总体稳定,但稳中有变,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复杂性较前突出。全球近60个国家举行总统或议会选举,选情基本平稳,政权过渡有序。西方国家政治生态持续嬗变,传统政党压力上升。转型国家政治重建曲折反复,在“变”与“乱”中艰难前行。新兴市场国家各种矛盾积聚释放,发展治理困境突出。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局趋稳,个别国家遭遇民主阵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政权稳固,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推进国家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未消、各国经济低迷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执政党狠抓经济民生问题,改革创新意识增强。

世界政党形势的突出动向

一、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难解,政党政治格局加速演变

美国极化政治进一步发展,严重阻碍经济、社会议程推进。总统奥巴马利用美经济数据向好、复苏势头显现之机,积极推动以经济、教育、住房、税制改革及落实医保为五大支柱的长期发展战略,努力为第二任期和民主党留下政治遗产,但共和党出于中期选举考虑和政治理念差异,加大对民主党政府的牵制。两党恶斗不仅使奥巴马的控枪法案被否、综合移民政策改革受挫、医保法案实施遇阻,而且导致政府非主要部门停摆。这反映出美极化政治加剧,国内保守势力上升,社会分裂及政府失能的现实。

欧洲右翼政党继续占优,左翼力量小幅上升,政党政治“碎片化”现象突出。受欧债危机持续影响,欧洲民众反当局情绪加剧,牵动政党政治格局。在意大利、德国大选中,民意进一步分散,使大党不强、小党不弱的态势更加明显,两国一度陷入组阁僵局。意中左和中右联盟分获众、参两院多数,无一获得单独组阁资格;德联盟党保持优势,自民党被淘汰出局,社民党实力继续走弱,无法组建传统的“黑黄”或“红绿”政府。两国朝野经长时间激烈博弈,最终均组建大联合政府。然而,意识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又是主要竞争对手的党派为执政需要而勉强“凑合”在一起,必将影响政府的执政效能和政局稳定。法国社会党、希腊新民主党等国执政党因经济、社会改革路径难以取得社会共识而面临巨大压力。英国保守党地方选举失利,目前民调支持率仍低于工党。在中东欧国家,选民对右翼执政党的不满上升,给左翼政党带来机遇。左翼力量在黑山、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捷克等国取得政权。

与此同时,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影响持续上升,搅动一些国家传统政党政治。英国独立党、德国“反欧元党”、法国“国民阵线”、意大利“五星运动”、捷克AN02011I党等在各类选举中表现“抢眼”,加剧了政治分化和社会保守倾向。日本、澳大利亚右翼政党全面得势,政策调整值得关注。日首相、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经济上力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缓慢增长;政治外交上坚持保守立场,在“修正”历史认识、摆脱战后体制束缚、强化军力等方面谋求更大突破,迎合了趋于保守的选民支持。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以较大优势获胜,一举终结日本“扭曲国会”局面,可能会在右倾化道路上越走越远。澳大利亚联盟党抓住工党执政绩效不彰、内斗不止、选民厌倦等弱点,大打“求变”牌,强调只有“新政府”才能带领澳走上“新道路”,在联邦大选中以绝对优势取胜,着手“修正”工党政府的政策。

二、转型国家西式变革“水土不服”,政局持续动荡,转型发展遭遇困境

一是西亚北非地区伊斯兰政治力量上升势头受挫,政治版图重塑。埃及伊斯兰政党上台后加紧推行“宗教治国”理念,推进社会伊斯兰化,打压世俗力量,进一步激化了教俗矛盾;实施激进的“百日经济改造”计划,不仅未能扭转经济颓势反而导致经济恶化,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抗议活动。反对派乘机与军方联手废黜执政仅一年的穆尔西政权。过渡政府抛出“政治路线图计划”,启动政治过渡进程。埃政局逆转产生强烈的外溢效应,重挫地区伊斯兰政治力量的上升势头,引发地区主要力量新博弈。突尼斯两位反对派领导人相继遇害,演化成政治危机。世俗反对派受埃及“二次革命”鼓励,加紧整合力量,成立“全国拯救阵线”,试图推翻复兴运动主导的制宪大会。目前,反对党“突尼斯呼声”的民意支持已超过执政的复兴运动,突政治格局或将重洗。摩洛哥世俗政党独立党退出执政联盟,引发摩政府执政危机,迫使伊斯兰政党公发党主导的政府改组。在新政府中公发党的权重下降,力量遭到削弱。利比亚伊斯兰政党公正与建设党炮制《政治隔离法》,从法律上将大批前政府官员排除在新政权外,引起世俗政党强烈不满,教俗争斗烈度上升,干扰政治过渡进程。叙利亚政局复杂演进,内有巴沙尔政权与反对派尖锐对峙,外有美俄激烈较量。巴沙尔政权携战场优势积极推动化武危机向于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处境暂有改观,但内战阴影不散。

二是部分独联体国家政局时有波动,政治转型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摩尔多瓦政局激烈动荡,执政联盟发生内讧,反对党摩共趁势介入,导致总理、议长易人,内阁重组。乌克兰地区党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引起民众不满,导致乌发生2004年“颜色革命”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会活动及暴力冲突。反对派积极参与并逼迫总统辞职。乌政局深度发酵,考验亚努科维奇及地区党的控局能力。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执政当局为舒缓政权压力,继续推进适度民主。哈首次举行地方行政长官选举,扩大地方职权,同时,转变态度,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为政府所用。土总统履行《政党法》要求,辞去执政党民主党主席职务,鼓励多党公平竞争,积极展示民主姿态和全民领袖形象。

三、新兴市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矛盾上升,执政党压力空前加大

受国际金融危机传导辐射和自身经济结构影响,一些新兴国家的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政府改革乏力,民众生活受到冲击,频繁爆发街头运动、社会骚乱甚至暴力冲突,执政党的威信受损。巴西发生20年来最严重的抗议示威活动,由反对公车涨价等民生诉求迅速演变为反对执政当局的政治事件。劳工党虽然迅速应对,推出一揽子改革措施,加大对民生的关注,但仍难以挽回民众信心。罗塞芙总统的支持率由57%暴跌至30%,连任之路充满变数。土耳其正发党政府因强行推动加济公园改造计划,与民争利,激起民愤,引发多年罕见的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和严重骚乱,反对党推波助澜,正发党面临强大压力,不得不软化态度呼应民意,逐渐平息事态。但土社会进一步分裂,世俗和保守势力的对立加剧,未来正发党的执政将受到更多制约。俄罗斯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甚至出现“停滞”状态,严重制约普京总统的“强国富民”战略,民众信心下降,抗议活动时有发生。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虽赢得地方选举但优势缩小。为打造更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强有力的政权体系,普京将临时性竞选联盟“全俄人民阵线”改组成常设性全俄组织“人民阵线—为了俄罗斯”,并出任最高领导人。南非政局总体稳定,经济增长乏力加剧社会问题,失业率高企、劳资纠纷升温、罢工不断,民心向背和力量格局出现微妙变化,主要反对党民盟影响上升,非国大的执政优势未来将遭到蚕食。印度经济出现滞胀迹象,国大党政府应对无力,加之腐败案件频发,受到反对派和民间组织的猛烈攻击,各项改革举措难以推进,影响2014年的竞选形势。

四、发展中国家政党形势发展不平衡,区域化特点突出

部分亚洲国家政局波动较大,政党格局面临调整。蒙古、柬埔寨、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不丹等国顺利举行大选,政治版图明显变化。蒙民主党总统成功连任,并在历史上首次独揽总统、议会、政府、首都四大权力,执政地位稳固。这有利于该党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政局稳定。柬人民党、马国阵虽赢得选举,但执政优势严重削弱,反对党坐大并与之形成鼎立之势,加速力量格局的多元化发展。巴基斯坦和不丹经历政坛大换血,两国反对派强势回归。尼泊尔传统政治势力大会党和尼共(联)在第二届制宪会议选举中重新崛起。联合尼共(毛)无法接受由第一大党滑落至第三的选举结果,声称抵制计票并拒绝加入制宪会议,尼政治进程遭遇新困境。此外,一些国家乱象重现,政局变数增多。缅甸“巩发党”继续推进全方位改革,但步子过快、一些动作过猛,引发许多问题,民族宗教冲突愈演愈烈。民盟着眼下届大选力促修宪,加紧与政府角力,政局不确定性上升。泰国陷入民主怪圈,朝野围绕修宪抢权、赦免他信展开新一轮激烈博弈,反对派再次掀起大规模抗议浪潮,迫使为泰党政府解散国会,局势如何发展尚待观察。孟加拉国朝野就“何种政治力量”主导下届大选等问题争执不下,政局失控风险加大。菲律宾“政治分肥”丑闻持续发酵,政治社会稳定受到冲击。

黑非洲国家政党政治趋于平稳,但动荡因素仍存。2013年,黑非洲有肯尼亚、马里、津巴布韦、多哥、几内亚、卢旺达、喀麦隆、吉布提、赤道几内亚、马达加斯加等十多个国家举行大选,选情总体平稳有序,均未发生严重动荡,“逢选必乱”现象继续得到缓解。与此同时,一些国家朝野斗争加剧,政局稳定性十分脆弱。津巴布韦、肯尼亚等国选前气氛紧张,选后出现争议。马里叛乱被平息,联盟党候选人凯塔当选新总统,暂时稳住政局。中非发生军事政变,博齐泽政权被推翻。马达加斯加总统选举由于候选人和选举日期存在争议陷入僵局。几内亚立法选举引发冲突并数度推迟。尼日利亚主要反对党合并,与执政的人民党形成对垒态势,人民党的压力上升。

拉美左翼阵营地位稳固,一些国家执政党的压力大增。格林纳达、巴巴多斯、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巴拉圭举行大选,政权交接平稳。其中,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均以高票蝉联执政,智利中左翼联盟候选人巴切莱特在总统选举中获胜,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了左翼阵营。同时,拉美左翼也面临着新形势和困难。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病逝,委重新举行总统大选,查韦斯钦定接班人马杜罗仅以微弱优势胜出,反对派实力上升,初具挑战统社党政权的能力。委政局变化对拉美左翼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左翼不但失去了旗帜性人物,也可能因来自委的外援减少而面临执政困难。但总体看,拉美左翼占优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阿根廷执政联盟胜利阵线强行通过“司法民主化”系列提案,并试图通过新《媒体法》,加强对司法和媒体的控制,遭到反对派强力抵制,引发民意反弹,加之经济社会问题突出,执政联盟在国会中期选举中虽保住第一大党地位,但优势大幅收窄,施政前景不明朗。

五、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主抓政权建设和经济民生,进一步巩固政权根基

2013年以来,朝、越、老、古四党面临的内外形势更趋复杂,挑战和压力有所上升,着眼维稳防变,四党更加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地位。朝鲜劳动党加快向金正恩时代过渡,调整执政方式,逐步构筑“以党治国”的执政体系。大幅进行人事调整,以反党反国家等罪名清除党内二号人物张成泽,完善权力架构。提出将“经济建设与核武建设并进路线”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党和国家抵御风险能力。越南共产党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开展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惩党内消极腐败现象,通过自我完善密切党群关系。同时,考虑党的未来发展,加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位的规划。在曾经引发激烈交锋的修宪问题上,越共顶住内外压力坚守政治底线,重申坚持党的领导、土地全民所有、国有企业主导地位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遏制党内自由主义倾向进一步发展,严防敌对势力借机颠覆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老挝人革党开展“坚强善于全面领导的党组织”建设活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作用,并通过颁发党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古巴共产党加快启动新老交替进程,迪亚斯·卡内尔当选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以“二把手”身份正式亮相,成为劳尔的接班人选。

此外,四党积极回应人民期待,下大力气促经济、谋发展。朝党积极探索发展道路,更加重视经济民生。强调“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当前朝党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加快推进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变革”,在维系计划经济框架的同时,引入一些市场经济要素,继续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逐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越共针对经济增长疲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继续实施稳宏观、控通胀、调结构等举措,积极发展人力资源,加快推进公共投资、金融系统和国企重组,确保民生不受重大冲击。老党稳步落实七五规划,努力平衡政府宏观调控和遵循市场规律的关系,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注重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古共推出一系列新举措,继续推进经济社会模式更新,放宽对国有经济的管控和对个体经济的限制,努力促进经济发展,集中解决所面临的复杂问题。

几点看法

一、制度性缺陷影响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健康发展

西方国家持续多年的经济困难已严重“毒化”了政治、社会氛围。传统政党轮番上场寻找治愈危机的“药方”,右翼政党强调减支降赤、左翼政党突出经济转型,甚至左、右翼政党跨越界限调整政策,但成效寥寥,始终无法得到选民“喝彩”。相反,一些新兴政党和极端政党则利用选举制度的设计弊端,吸引渴望政坛新风的选民支持,在大选中脱颖而出。政治人物越走极端路线越容易成名的现象,助长政客强硬有余、妥协精神不足,导致一些国家党争升温,干扰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普通民众更多地顾及眼前利益,社会诉求日益多元,选票分散,客观上使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改革难以形成社会共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脱困”进程。美国极化政治加剧和欧洲反体制、反权威、反主流的民粹主义进一步膨胀都说明西方的政治制度存在问题。

二、政治生态深刻演变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局持续震荡

首先,新世纪以来,政治民主化加速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对发展中国家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超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仓促移植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体制,党派林立,争斗不止。一些国家转型后局势更加恶化,民众怀念以前,新旧政治力量在“变”与“乱”中激烈较量,政坛乱象不断。其次,西方国家凭借优势地位加紧向发展中国家推销民主价值观、进行势力渗透,打压异己政权,扶持政治代理人,搅乱一些国家政坛,加剧其政治对立和社会分裂。第三,民主政治动摇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威权基础。民众的民主意识觉醒,对执政当局不再盲从,不仅通过选票表达利益诉求,而且越来越频繁地利用街头运动进行抗争,从而加重了国家的政局动荡。埃及、泰国、尼泊尔、乌克兰等国朝野理念和政策分歧难以调和,民众立场尖锐对立,使国家陷入反复动荡的恶性循环中。

三、经济民生问题牵动各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变化

经济和民生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执政党的业绩,关系到民心向背和政党的命运。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经济和民生问题对各国政坛的影响更为突出。在欧债危机重灾区的南欧和西欧地区,民众虽不满右翼执政党实施紧缩政策对自身生活造成的冲击,但仍从传统理念出发不看好左翼政党的经济治理能力,加之法国社会党政府执政表现差强人意,导致政治风向继续偏向右翼。在中东欧地区,右翼政党“铁腕”执政,强力推行经济紧缩政策,经济形势未见明显好转,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换“庄”求变诉求成为社会主流,给左翼政党上台提供了机遇。在拉美地区,左翼执政党始终高举社会公正大旗,积极捍卫中下层民众利益,虽然经济形势不佳,但仍能以民生为重,短期内政权无虞,继续保持地区主导地位。

四、改革仍是一些国家执政党摆脱困境的必经之道

面对复杂难解的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许多国家执政党深刻反思、积极变革,力图以变革促发展,以变革谋出路。西方国家执政党为缓解压力,抓紧调整发展战略,平衡紧缩与发展的关系,加快财政金融领域改革,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爱尔兰、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少数国家执政党开始超越既有思维,尝试从制度角度反思政治和社会问题,立足根本寻找脱困之道,效果待评估,动向值得关注。发展中国家执政党注重汲取西方国家陷入困境、西亚北非持续动荡的深刻教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总体看,一些国家处在内部政局动荡、外部干扰不断的环境中,改革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充满风险。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凯)

猜你喜欢

政局执政党政党
天人互动
德国《政党法》的精神内核和制度构造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宫廷政变与晚清政局
明中后期政局的边际效用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