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产业发展新动力开启新疆时尚大格局
2014-01-13
重构产业发展新动力开启新疆时尚大格局
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名誉会长 杜钰洲
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名誉会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在2014中国服装大会上全面深刻分析了发展新疆纺织服装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新时期发展的规划与设想,“就业导向”、“产业绿洲生态”、“培训教育先行”等思想与方法。
发展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机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对国内外、区内外的新形势,急需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仍然很突出。在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有利于解决新疆各族群众特别是南疆地区群众就业问题,是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和紧迫任务。加之,在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是中国在工业化后期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加速按比较优势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雁阵式产业升级,从而加速新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央的战略布局和大政方针、政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系统的安排、规划、行动方案,从中央到自治区系统的支持政策,以及全国各援疆省、市各级政府和各界的高度重视,慷慨支援,都成为加速建设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最重要的条件。在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是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加速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历史责任。
与此同时,中国纺织工业现代化离不开新疆纺织服装业的振兴,在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最现实的抓手。从2013年的海关数据可以看到,新疆正在发挥着纺织服装西进的枢纽作用。新疆纺织服装业与内地特别是东部沿海纺织服装有明显的互补作用,新疆的人力资源潜力和棉花资源优势,以及区位发展条件,完全有必要融入全国纺织服装现代产业体系,既融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供应琏系统,也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向西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
新疆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所面对的挑战
(一)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首先必须突破传统思想束缚和旧体制障碍。
首先,要真正树立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的观念。新疆有资源优势和大量闲置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的纺织服装业符合新疆经济的发展阶段。最关键要依靠行政有形手的作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组织招商引资等。纺织服装业作为高度竞争性和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必须立足于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参与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公平竞争。如果只局限于安排自己的棉花和人力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疏于对价值规律的尊重,因而资源配置效率低,致使发展难以到位,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实践结果是新疆的棉花并未给新疆纺织工业带来竞争优势,相反,新疆纺织用棉价格不仅背离国际统一市场,而且往往比内地还要高。
第二要树立更加开放的思想。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是习惯于重视供给性的产业建设,好像生产什么都自然能卖出去,而市场经济思维方式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并为此去高效配置资源。坚持市场导向,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如何配置资源都要利用统一开放的大市场这只手。
第三要树立依靠内生动力的发展理念。过去20年,新疆确实引来了不少援疆投资,建设了一批有技术、有市场的大型纺织企业,总规模达到全疆纺织企业70%以上,但本土企业却没能生长起来,产业扎根不深,产业延伸活力不足,中小企业扩展缺少必要的产业生态环境,而容纳就业的主体向来是中小企业。要解决南疆少数民族就业,特别需要发展离土不离乡的本土草根企业。它们适应特殊消费群体或与大中企业互动配套,并逐步培育出本土大中型骨干企业。用好外援不仅表现在直接带来GDP和有限的就业岗位,而且更重要的是激活内生动力,使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在本土扎根,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事关新疆纺织服装发展大局。
棉花种植优势向棉纺产业优势转化战略的落实长期不尽如意。一个首要原因是棉花流通体制弊端造成的。棉花占纺织企业销售成本的70%,而新疆的棉纺织厂只能使用行政安排的高价棉,没有国内外市场调剂和选择的条件,致使长期比内地还困难。特别是近几年,国内行政性高价(20400元/吨)收储(已达1100万吨),高价出售(19800元左右/吨),进口采用高滑准税严格管制(最高滑准税率达40%),使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高出50%以上(如图)。
目前国内30支以下棉纱的生产,已经不得不让给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周边国家,我国2013年进口棉纱约210万吨(用棉花量大约227万吨),比2011年增长1.32倍,出口棉纱(高支纱)只达进口量的1/4。2013年新疆棉纺企业69户,29户亏损,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万分之三。受原料体制制约的同时,如果棉花流通管理体制改革再不深化到位,那么这种体制性障碍将成为发展新疆棉纺织业持续存在的风险。
(三)劳动力资源素质是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之本。
人力资源素质是生产力强弱最本质上的因素。技术装备、厂房设施都可以通过投资建设,快速兑现。而人的素质、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现代服装业已不是低水平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国际竞争强手,必须大量采用先进技术,拥有大批熟练工、高技能工和领军人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能仅把重点放在“能打工”上,还必须致力于培养少数民族创业人才。
(四)要努力克服物流瓶颈。
在信息网络时代,物流的简便快捷已成为企业间广泛协作、降低成本和开拓市场的必要条件。而新疆地域特征存在明显的对内对外的物流瓶颈,这对新疆发展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无疑是一项尖锐的挑战。因此,当前我们不仅要做好物质资本发展的规划布局和政策研究,而且还要为新疆所特有的物流瓶颈找出破解的办法。
(五)面对周边国家严峻挑战。
目前南亚、东南亚一些周边国家,以其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和在发达国家的特别准入政策,已成为对我国较低附加值服装加工业的强劲竞争对手。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较,新疆确实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周边国的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素成本
周边国家除印度外都是非产棉国,均按国际市场价使用零关税进口棉,孟加拉作为世界第四大服装出口国,进口面料辅料也是零关税。印度是产棉出口国,棉花市场化程度高,价格与国际接轨。孟加拉等国由于跨国公司长期经营,劳动力资源中熟练工人比重大,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升,但工资普遍较低。孟加拉最低月工资400-500元,加上加班费月工资水平700-900元,同样,缅甸95-105美元/月,柬埔寨110-130美元/月,老挝80-90美元/月,越南200-250美元/月。这些国家水电成本工程造价普遍低,固定资产投资便宜。
2.产业配套条件
这些国家都把服装业作为扩大就业、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如孟加拉是中国企业转移订单和投资建厂的重点国家,产品向美欧出口为主,最近7年出口额年均增长19.4%,高于我国,出口额已居世界第4位。虽然缺少国产棉花和化纤的基础条件,但企业可以自由在国际市场配置,产自中国或其他国家的各种面辅料都能在本国买到,服装的辅料自产率达到60%以上,服装业配套条件已经能基本适应多批次、小批量、差异化、快速反应和出口标准等复杂要求。新疆服装产业的配套条件建设还有较大差距。
3.物流成本
这些国家无论大物流,还是小物流,国际国内都能基本满足稳定性、时效性、密集性的要求,新疆在这一点还需要克服许多难题。
4.产业优惠政策
孟加拉无流转税(增值税)及所得税(营业税),仅对外资企业按出口额征收一定额度的税,但有减免政策;越南,企业自成立之日起15年内,免税4年,从企业开始盈利的第一年算起,然后7年净利润的所得税率为5%,再4年税率为10% ;在柬埔寨,出口免税,进口用于生产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零配件、原辅材料等也免税,对所得税可获6-9年的免税期,过期后所得税率为20%,生产设备和建筑材料增值税为“0”。出口生产增值税为“0”,内销生产增值税率为10%。新疆发展纺织服装的政策力度也很大,关键在于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欧、美、日对这些国家产品免进口关税,对我国产品进口要征收20%关税,这对新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有很大影响。
探讨新疆发展织服装业的深层次问题
(一)如何落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这条首要原则。
这涉及新疆对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路线图。在现代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可以根据有利条件从产业链任何环节起步,没必要因循产业链的先后顺序,也没有必要全自治区各地都采用一个模式。以内地骨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来分析,一万吨新疆的优质棉可解决340人就业,再继续生产高档布,可解决368人就业。印染环节解决130人就业,但这一环节按品种只有少部分可在新疆加工,主要应依靠沿海加工。最后制成服装一般可解决3000-4000人就业。从目前新疆出口结构看,对服装出口需求最大。新疆发展服装产业不仅要从内地采购大量化纤面料,而且多种花色品种的棉制面料也需要在内地加工,至于纷繁复杂的辅料更不可能很快在新疆生产。花大力气同时在新疆各主要地区大规模投资建设从棉纺、面料到服装加工产业链并不是最佳选择。然而,一旦服装业在新疆生根并有了国际竞争力,那么必然会不断延伸纺织业产业链的内生动力。
(二)着力激发在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业的内生动力,培育“产业绿洲”生态。
我们常把产业集群的活力用新疆绿洲的生态来比喻。在处理好招商引资建设大项目和激发内生动力发展本土企业,特别是草根企业的关系。产业集群的活力表现为一种产业生态,大企业与小微企业配套,本土企业与引进企业间互补,专业化生产与专业化市场彼此衔接,各种产业服务业应运而生。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本相互转化,生产与消费相互促进。如果一个地方只是建了一两个大企业,而没有形成产业生态难以成活。产业生态既源自民生所需,又为发展所依,它来自于内生动力。内生动力应成为政策的最主要着力点。拉动外部援疆投资的最大效应也在于此。
(三)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现代产业服务体系。
现代产业服务已成为发展和提升实体经济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区位特征、生产要素素质和国内外竞争趋势来看,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除采取一些特殊政策之外,需要借助全国产业提升的大势,促进新疆提高比较优势、构筑全区合理的结构布局,加快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现代产业服务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第三产业,而是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内部服务向外部转化发展的结果,比如设计、研发、质量检测、市场开拓、营销物流、生产要素配置、开展国际合作、各种培训等从制造业企业的内部工作,经过延伸分离,发展成高水平、高效率的社会化产业服务组织。在新疆发展现代产业服务业有利于在融入全国产业网络条件下不断实现自身的结构优化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四)、承接产业转移,要坚持处理好投资、内需、出口“三驾马车”的协调关系。
现在在新疆促进投资的热气很高,但在承接转移初期,始终必须处理好投资、内需、出口“三驾马车”的协调关系。防止出现新的盲目性。
既要拉动投资,又要调查市场。投资是承接转移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投资何谈转移。无论是宏观经济管理还是微观投资决策,对投资的可行性研究都必不可少,既要在对市场现状和趋势充分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地区或企业投入产出的可行性预期,又要有做出必要的市场风险防范。眼睛既要盯住外需,更要挖掘内需。生产者首先是消费者,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新疆要解决300万人就业,就预示着新疆人民物质文化需求将有更快增长,就业、富民、消费是一体的。既要发展加工贸易,更要促进走出去跨国配置资源,发展一般贸易。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的经济带核心区也离不开提高走出去能力。引进不同国家的设计人员,有利于开发西向市场,有利于创建自主品牌。对扩大出口和走出去合作同样需要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要研究新疆开展国际贸易、国际合作,发展有关资源配置、开拓跨国商业模式、信息化建设、金融服务等各种咨询服务工作。
(五)培训教育先行,既要针对就业,又要针对创业。
新疆承接转移,扩大就业,归根结底在于人的素质。在新疆特别是南疆闲置劳动力的积累与教育长期不足有密切关系。仅仅依靠扶持企业培训职工的措施相对于百万人就业的紧迫要求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紧迫任务是对闲置劳动力进行全方位补课,需要启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元化的形式,如就业前教育、就业后教育,加强具有战略意义的义务教育,构建各种需求的人才机制,都是刻不容缓的。
(注: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