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的环境创业教育初探

2014-01-13韩玉娇陆文洋丁芳洲

地理教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创业者意识环境

韩玉娇 陆文洋 丁芳洲 张 勇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的环境创业教育初探

韩玉娇 陆文洋 丁芳洲 张 勇

(华东师范大学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本文介绍了环境创业的主要形式,探讨了环境创业对当前本科环境类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分析了在大学环境类专业教育中开展环境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环境创业意识进行案例调查,分析了环境创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将环境创业融入当前环境类专业教育识体系,并在环境管理类课程中先行尝试,注重培养创业型人才等建议。

环境创业;环境类专业;教学;环境管理学

一、前言

环境创业是一个新兴的创业领域,也是环境类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将环境创业教育融入到环境类专业本科教学当中,培养大学生的环境创业意识和素质,对于完善环境类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进行环境就业和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高等环境类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环境创业的发展及其对本科环境类教育提出的要求

1.大学生环境创业的内容

环境创业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切入点并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创业形式。[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环境创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还提供了一种新的就业途径,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富有挑战的、有利可图的创业方式,因此成为促进环境类专业和环境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与挑战。

根据对象形式的不同,环境创业可分为产品型、技术型和服务型三类。这三类环境创业所需要的相关的专业意识、知识和能力,在环境类专业中的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等专业中均有所涉及。环境创业的三种主要形式见表1。

表1 环境创业的三种主要形式

2.环境创业及其对本科环境教育提出的要求

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是创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受到良好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环境类学生是环境创业的主力军。[2-5]因此,环境创业的发展对于环境类专业教育,特别是本科阶段环境类专业的环境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外,还需要进行环境创业方面基础性和系统性的认知教育。[6-8]在授课方式上,除了要对环境管理学课本中有关环境创业教育的章节进行讲

解和讨论,还应结合一定数量的案例进行环境创业讲座[9],主讲人员应为拥有创业实践经验者或对环境创业政策、市场等信息有充分认识的专家等。同时,环境创业对于创业者综合素质的严苛要求也对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创业者不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过硬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革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将相关的知识和素质转化成积极有效的创业实践。

三、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环境创业意识调查

环境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环境创业意识。为此,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评估了大学环境类本科生环境创业意识现状,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

1.调查方法和对象

环境创业意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测评,也可以通过考试测验的方法进行评估。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2007和2008级共54名环境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环境管理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中本科生对环境创业理解的论述题答案为研究材料(注:该题目为选做),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环境创业意识进行定性评估和分析。

在适当的考试压力和可以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可以认为绝大多数选择作答的同学对环境创业问题都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都会尽量完善、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作答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估材料。

2.环境创业意识的三个层次

本文针对论述题作答情况所能够反映出来的环境创业意识,由消极到积极依次将其划分为3个类别:①悲观派,即认为环境创业面临的困难阻力大于所需要的行动力,属于消极的环境创业意识;②观望派,即认为环境创业面临的困难阻力与所需要的行动力相当,属于中立的环境创业意识;③乐观派,即认为进行环境创业所需要的行动力大于面临的困难阻力,属于积极的环境创业意识。根据环境管理学课程期末考试中论述题的作答情况划分的环境创业意识的三个层次具体见表2。

表2 根据期末考试中论述题的作答情况划分的环境创业意识的三个层次

论述题作答情况所体现环境创业意识派别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论述题作答情况所体现环境创业意识类别统计

由表可见,54份作答对于悲观派、观望派、乐观派3个派别的份数分布为7份、22份和25份,分别占总数的12.96%、40.74%和46.30%。这说明在经历了三年环境科学教育而成为“准毕业生”之际,有12.96%的本科生表现出对环境创业的消极态度,认为自己没有实力涉足环境创业领域,不愿意对此采取任何实践和尝试;有40.74%的同学对环境创业问题保持中立态度,犹豫不决是否该进行环境创业,这类同学在有了一定的推力(如政策支持,启动资金支持,专业咨询支持)之后,会倾向于转变为环境创业的乐观派;另外有46.30%的同学对于环境创业充满激情,愿意为此做出尝试和付诸实践,属于积极的乐观派。

3.课程设置对于环境创业意识的影响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类本科生07级的学生没有单独上过“环境创业讲座”课,而08级同学在接近学期末的时候专门接受了一节“环境创业讲座”课的教育,因此08级学生在对环境创业的了解和认识上比07级更客观、更全面。在最终统计结果中,07级环境科学系共30名学生对于环境创业持悲观态度的比例为13.3%,持观望态度的比例为33.3%,持乐观态度的学生所占比例为53.3%;而在08级环境科学系24名学生中,对环境创业持悲观态度的比例为12.5%,持观望态度的比例为50%,持乐观态度的学生所占比例为37.5%。没有单独上过“环境创业讲座”课的07级学生有超过一半的人对环境创业持有积极态度,如此过高的比例也从侧面反映出07级学生对环境创业的认识并非客观而全面。相比之下,开设过“环境创业讲座”课的08级学生对于环境创业不同态度分布的人数比例从统计上看更趋保守。由此可见,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环境创业意识有一定影响。

四、推进大学生环境创业教育的思路和建议

1.将环境创业融入当前环境类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

环境就业与环境创业的区别之一在于,环境就业中存在固定岗位,这些岗位对于环境类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环境专业教育中不乏以环境就业为目的的课程设置,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境工程岗位导向课程,又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流域资源管理等环境管理岗位导向课程。目前来看,环境创业方面缺乏一套完整的知识和培养体系,这种现象的存在与环境创业还处于刚刚兴起这一阶段有一定联系。因此,应加强对于环境创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夯实理论基础、联系实践经验、结合社会热点,有必要发展出一套系统、完善的环境创业知识体系,并将其融入到当前环境专业教育的各门课程之中。

2.在环境管理类课程中先行尝试

环境管理学课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创新性都比较强的特点,这为环境创业教育在各个大学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率先开展提供了条件。环境创业需要聚焦环境方面的商机,对于环境市场的敏感与把握需要扎实的环境专业知识基础,因此,对于环境创业的教育,环境学院比管理学院有更多优势开设这门课程。又鉴于管理学知识和技能在整个创业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地位,需要将管理学和环境科学相结合进行环境创业教育,因此,在环境管理类课程中先行尝试环境创业教育优势明显。课程开设过程中,内容上可以结合企业环境管理等内容进行讲解[10],形式上除了传统授课方式,还可以结合主题讲座和课堂讨论多种形式,增加课程吸引力。

3.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结合社会需要开展相关工作

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对于环境创业成功的影响至关重要。环境创业对创业者从多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组织、策划、市场、营销、财务等各方面内容,要求创业者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培养创业型人才是环境创业教育的核心,其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对于环境创业实践进行模拟演练、提前感知、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可以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到环境类企业和机构实习,积累经验;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小型创业项目试验,模拟实际创业中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行为,获得综合素质的锻炼,提升环境创业素养。例如高校中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创业基金、创业培训班等鼓励大学生创业演习的活动,对于培养创业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4.有志于环境创业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环境创业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属于新鲜事物,对于有志于进行环境创业的学生而言,应积极主动地寻找周边的各种资源和机会。对于新出台的环境创业的利好政策,创业者应有一定的警觉性和敏感性,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有效地掌握类似信息。普遍来看,创业者在接受中国高等教育时少上了重要的一课,即现在企业所必须有的环境意识、环境责任和环境问题处理能力,学生应能主动寻找这方面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例如,2000年由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引入到中国的一个由世界资源研究(WRI)所发起、致力于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项目——贝迩项目(Business,Environment,Learning and Leadership,BELL),10多年来极大推动了高校课程的创新。积极主动地参加或了解类似课程对于提升环境创业者自身综合素质有很大推动作用。

5.制定鼓励政策,营造优越环境,激发创业意识

环境创业意识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于

环境创业的政策支持和环境营造。当社会给予环境创业者更宽松、更优越的创业环境以及更加利好的政策支持时,社会舆论和关注点将会自然而然投向环境创业领域,从而激发潜在创业者的环境创业意识。社会可以为环境创业提供的优越政策包括创业贷款额度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对初期创业者进行生产厂房房租补贴,对创业者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和扶持等。

[1] 叶文虎,张勇编著.环境管理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

[2] 黄强,姜敬.大学生创业的生态环境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30):137-138.

[3] 方世建,王琳,郭佳佳.环境退化、市场非均衡与创业[J].生态经济,2007,(10):32-36.

[4] 严艳远,章炜.浅析大学生创业环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288-290.

[5] A.Diduck. Critical education i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mpowerment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9,(57):85-97.

[6] 吴翠琴,陈迪云.环境管理学教学探讨[J].广东化工,2009,36(12).

[7] 崔喜勤,林君锋.环境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0,(31):159-161.

[8] 段凤魁,胡洪营,杨宏伟,刘建国.环境学科新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42-146.

[9] 熊开荣,刘超.案例教学在环境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108-110.

[10] William R. Meek, Desiree F. Pacheco, Jeffrey G. York. The impact of social norms on entrepreneurial action: Evidenc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entrepreneurship context[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5,(2010):493-509

(责任编校:覃丽灵)

猜你喜欢

创业者意识环境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