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等值线题例归析

2014-01-13黄灵敏

地理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等值线等高线数值

黄灵敏

(浙江省象山中学, 浙江 宁波 315700)

高考等值线题例归析

黄灵敏

(浙江省象山中学, 浙江 宁波 315700)

一、等值线的常见题型

1.描述等值线的分布特征

【例1】图1为“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的次数等值线图”,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2011山东IB)

图1

【答题建模】见图2

图2

【参考答案】

表1 套用建模的答案

建模是为了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但并非建模中所有的要点在答案中都有所体现,学生应该根据实际的设问情况有选择地去分析解题。如上题中答案没有涉及到走向、弯曲方向、疏密状况等要点,因为这些对于解答“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一设问时,指向并不明确,故而答题要紧扣设问,以防无效答案。

2.解析等值线的分布因素

【例2】图1为“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的次数等值线图”,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2011山东IB)

【答题建模】见表2

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其形成的因素各不相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在这里笔者只能以最常见的等温线作为分析等值线成因的参考点。

表2 成因建模

【参考答案】见表3

表3 套用建模的答案

3.依据等值线概括区域的特征

【例3】图3为某国简图,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07全国卷II)

图3

【答题建模】见图4

由等值线来概括区域的特征这类题型也非常广泛,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由等高线来概括区域的地形特征。当然也有其它类型,如2010全国卷中出现用等雪期分布线来概括某条线的地形特征,该题虽有一定难度,但还是有规律可寻。下面以地形地势特征为例进行建模。

图4

【参考答案】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平原;南部地势平坦、低洼;沿海海岸线曲折,多冲积岛。

二、等值线的判读技巧

1.剖面示意法

【例4】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010全国I)

图5

【方法介绍】

剖面示意法指对等值线弯曲的地方垂直于脊线(或槽线)做一个剖面(图6),再在剖面的中间和两侧取些点,通过判断中间点和两侧点数值的大小来判断地理事物变化特征。笔者认为很多等值线特征是不需要死记硬背的,剖面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等值线的原理,并从中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表4是传统判断方法与剖面示意法的比较。

图6

表4 两种方法比较

【解题经过】

图7

分析经过见图7,答案如下: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大大小小”法

【例5】图8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据图中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011四川文综)

图8

A. 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 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 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 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方法介绍】在等值线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闭合等值线的数值判断问题,这些题目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让很多同学困惑不解。很多同学也知道“大大小小”的法则,但有两个困惑,这个法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判断中间闭合圈上的数值。

法则:如图9所示,a>b,B点的数值可以是a,也可以是b。

图9

当B取a(数值较大)时,A点的数值要大于a;

当B取b(数值较小)时,A点的数值要小于b;

困惑一:该法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局部范围内,等值线总是沿着一定的趋势增大或减小。当B点取a时,B点所在线圈的外围数值介于a和b之间,小于B线圈的数值,因此,在此局部,由周围往内部数值是逐渐增大的,故A点数值大于a;同理,反之,A点数值小于b。

困惑二:如何判断中间闭合线圈数值的大小。从上面的判断法则可以看出,中间闭合线圈的数值是不确定的,实际情况应根据其周围的地理环境特征去判断,这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见例6)。

【解题经过】

A选项解析:丙外围闭合等值线数值为600毫米,其北部等值线数值是500毫米,南部等值线数值是600毫米,当闭合等值线取周围数值大时,中间的数值就大。故丙应该大于600毫米,A项错。

【例6】读“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图(图10),图中I为海洋性气候区,Ⅱ为海洋性过渡气候区,Ⅲ为大陆性过渡气候区,Ⅳ为大陆性气候区,关于图中甲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2012嘉兴文综测试)

图10

A.海洋性气候一地形、地势

B.海洋性过渡气候一地形、海陆位置

C.大陆性过渡气候一地形、海陆位置

D.大陆性气候一地形、地势

解析:此题看起来貌似与等值线无关,图上显示的是图中各气候类型分布图,其实这里可以把气候的分界线看成是气候要素的等值线(如气温、降水、光照等)。这时就出现了两条等值线夹一条闭合等值线的情况,可运用“大大小小”的法则,甲点的气候类型一定是属于I或III,由于甲处为四川盆地,全年降水多,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小,故而明显侧重海洋性,正确答案选A。

3.公式法

【例7】图11所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2011全国卷)

图11

A.50米 B.55米 C.60米 D.65米

【方法介绍】

在学习等高线时,我们都知道陡崖落差(△h)的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代表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代表等高距。其实这个公式的应用很广泛,可以运用到所有等值线重叠的数值差计算中,甚至在不重叠处的数值差计算中也可运用。

【解题经过】

该区域的最小值出现在图示东南角,最大值出现在东北角,之间有12条等高线,其落差范围:(12-1)*5<△h<(12+1)*5,即55<△h<65,答案选C。

4.图形转换法

【例8】图12是“某地区2010年1月8日某时500百帕等压面分布图”,等压面上甲点的风向应是(2011东北四校联考)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方法介绍】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各种等值线图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转换,在解题中,灵活运用各种图示的转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题经过】

等高线一般表示地形,但这幅图上表示的是高空等压面,该面的所有气压都是500百帕,但海拔高度各不相同。在学习热力环流的等压面时,有这样的结论:海拔往高处凸的,气压较高,海拔往低处凹的,气压较低。故而可将图示的等压面等高线图,转化为等高面上的等压线图,图13所示。

图12

图13

转化后的等压线图的等压线的走向与原图等高线的走向大致一致,甲西南面的气压高于东北面。此处甲处的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最终偏转成与等压线相平行,故为西北风。

猜你喜欢

等值线等高线数值
数值大小比较“招招鲜”
基于规则预计格网的开采沉陷等值线生成算法*
地形图的阅读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等值线“惯性”变化规律的提出及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利用DEM的分层设色与明暗等值线组合立体方法研究
基于Fluent的GTAW数值模拟
基于MATLAB在流体力学中的数值分析
等值线分析系统实际应用之等值线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