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问题的创意设计

2014-01-13黄灵敏

地理教学 2014年21期
关键词:鲁尔区玉门稀土

黄灵敏

(宁波市象山中学, 浙江 宁波 315700)

地理问题的创意设计

黄灵敏

(宁波市象山中学, 浙江 宁波 315700)

学习过程中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或疑难即问题。心理学家关于问题学习的研究是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的。问题情境是问题学习的前提,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地理问题是指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研究讨论的地理现象、地理原理或地理过程,包括地理事件发展、演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地理问题复杂多样,本文主要侧重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设问。

一、创意设问案例:以湘教版必修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例

1.教学设计中的设问评析

(1)新课导入设问

情境1:播放40秒的朗诵视频《玉门油田赋》,背景视频展现的是玉门当年一片繁忙的采油景象。

情境2:玉门空城记(图片)

图1 玉门空城记

设问:

从视频和图片可以看出五十年前玉门与现在的玉门在景观上有何差异,为什么?

设计意图:从时间的角度对比玉门过去和现在的景观,引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玉门的衰落。学生从视频和图片中得到启发,玉门的兴衰与石油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此设问将学生引入深度课堂,直击本课的主题——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课堂重点设问

本节内容是以鲁尔区煤炭资源的开发为背景,鲁尔区是世界上矿产资源型城市开发的典范,是本节课知识的重点。

设问:

① 读课文图2-24,思考德国鲁尔区兴起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② 读课文第二段文字及活动,归纳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③ 读课文第三段,列举德国鲁尔区新发展的措施。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难度系数比较低,学生结合知识储备基本可以自学完成,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体现课堂的自主性,还能节省大量时间,为后面的拓展提供充足的时间。

(3)拓展迁移设问

拓展1:

材料:山西省大同市将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一批”工作思路,抢抓市场机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构建新型多元稳固的工业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推进同煤集团与首钢合作的300万吨炼钢项目,大力发展镁合金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壮大,装备制造业方面将积极推进大齿集团在2~3年内形成中国重汽年产20~30万台变速箱的配套生产基地。新型材料业方面将重点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食品业方面将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入手,培育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乳、肉、菜、饮料、优质杂粮等种植加工六大系列产品。

设问:

山西大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体现了鲁尔区哪一类发展的新措施?结合山西的地形,你觉得山西的发展应该特别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给出的材料是对德国鲁尔区新发展措施的巩固,又结合到本国具体矿产城市发展的新问题,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土质疏松,自然环境恶劣,过度开矿会加剧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本设问既承接上面的知识点又为下一步的设问起到铺垫作用,承上启下。

材料: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

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稀土。著名的意大利稀土问题研究专家德古拉伯爵在其文章中称:中国稀土在世界的比例,不久前说的是85%以上,但是目前中国的实际稀土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稀土储量的三分之二已经流失。美、俄以及一些拥有稀土资源的欧洲国家都早已经封矿,均从中国进口稀土。日本已经囤积的中国稀土足够其国内使用三十年,掌握稀土国际定价权。

设问:

面对中国目前稀土的开发状况,你有何感想,如果你是国家资源部部长,你将如何应对?

设计意图: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有些资源比较丰富,有些资源比较紧缺,而还有一些资源却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段选用稀土资源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出学生的思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段的目的主旨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意识到中国的稀土资源正在大量流失,这些宝贵的资源将来有可能成为制造一些先进武器、高端设备的必备原料。倘若被一些不法分子或不友好国家利用,将会危害到本国的利益和人民的安全。因此,本设问使本节课的设问境界提升到最高点,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拓展3:

回到片头,玉门的问题如何解决。

加载过程中对梁的挠度、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变进行测量。板底共布置5个挠度测点,如图2(c)所示。裂缝则采用精确度为0.01mm的百分表进行测量,将百分表和一块表面光滑的木块分别粘贴于裂缝两侧,百分表的触头顶在木块上,通过百分表数据的变化来显示裂缝宽度的变化。加载过程中对钢筋的应变进行测量。加载前,在钢筋应变测点凿开露出主筋,使用精度为1με的钢筋应变计记录每个加载阶段的钢筋应变。本试验中主要测定板底外侧纵向钢筋的应变,考虑到主筋开凿位置过多造成破坏过大,对板的实际承载力产生一定影响,故在两侧各选一个位置布置测点。测点S1、S2分别距板中心线120cm和50cm,如图3所示。

设问:玉门可以重生吗?

设计意图:将班级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正方和反方各自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就对方的观点展开辩论。本问既能做到首位呼应,照应导入的问题,又为衰落的玉门谋求出路,并进一步增强爱国的情感。因此,本设问是收官之问,也是点睛之笔。

2.问题设计中的思维创意

(1)创意之一:首尾设问,遥相呼应

首问用《玉门油田赋》和《玉门空城记》作为背景材料,引入玉门前世今生的差异。引入采用了视频和图片,激情的朗诵和颓废的画面给学生强烈的冲击,比较设问的引入又将学生带回了现实。引入新颖、切题并能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课堂最后的辩论“玉门可以重生吗”,再次将镜头对准了悬而未决的问题。矿产资源型城市是否能够像鲁尔区一样崛起,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定论,或许只有以后的历史才会知道。最后一问可谓匠心独具,并将学生的爱国情感发挥出来,将课堂推入最高潮。虽然教师在设计课时都知道要首尾呼应,但真正做到自然切题、不生拼硬凑的呼应还是很有难度的,本节课做到了这一点。

(2)创意之二:层层深入,由表及里

本节课的前段是鲁尔区“兴——衰——新”的过程,本过程课本上有明显的提示,于是设计了“兴起的区位——衰落的原因——发展的新举措”三个问题。接下来做了一个横向的案例对比,以山西矿区开发的新举措与鲁尔区比较有何相似之处,加深对振兴措施的理解。在从煤炭资源到稀土资源又做了一个纵向的拓展,将矿产类型丰富化、立体化。最后结合如何振兴玉门的例子展开思考,让学生去辩论、去回答。问题从单个到横向,再到纵向;问题从现象到本质,再又回到现实解决问题,层层递进。

(3)创意之三:关注学生,突出情感

玉门是一个因油而生又因油而竭的城市,朗诵歌赋的人用他浑厚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昔日的繁华,而一张断壁残垣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从繁华到悲凉只有一步之遥。矿产的类型有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稀土,不仅是因为它紧缺,更是因为它是一种未来高科技、先进军备的必备原料,如果有一天他国用从我国进口的稀土制造了先进的武器来对付我们,那么我们现在的稀土出口就等于在残害子孙,所以是该到了我们醒醒的时候了。本节课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学生的情感,并通过一个个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是一节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地理课。

二、创意设问思考

1.重现地理事件的过程,提升问题学习的兴趣

地理教学设问中,地理事件的演化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经常会被师生捕捉到,并成为教学的切入点。有时从时间的尺度去看待地理事件,或许能更好地解答某些地理问题。

笔者在“澳大利亚”一节的新课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分析澳大利亚课堂思考题之前,讲述了一段澳大利亚地质演化和文明的发展史,这些情境一般只会出现在历史的课堂上。

图2 澳大利亚地理简史

虽然是一段澳大利亚的历史,但故事的情节中有很多地理知识点,为解决地理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在听取澳大利亚发展历史的情节中,悟出了澳大利亚特有物种的根源、牧羊业迅速向西部发展的理由、人口集中在东南部的原因。如果没有这段历史过程的铺垫,学生的思维很难打开,分析问题也很难深入。因此,顿悟是需要一段经历、一个过程的,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问题给学生创造顿悟的机会。

2.挖掘新情景中的设问,激发学生的课堂思维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条是由于过度放牧导致的,治理措施是合理限制载畜量或人工种植牧草。从小学到大学,从生物学到环境学,几乎世界的所有的专家都认为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但非洲的一个生物学家艾伦-萨佛瑞用一生的研究颠覆了此种观念。

播放视频艾伦-萨佛瑞在美国TED的演讲《如何扭转沙漠并抑制全球变暖》(部分)。

“只有一种方案, 我再重复一遍,唯一的一种方法摆在气候学家和科学家的面前,这个方案非常的不可思议,就是使用牲畜,成群结队地迁移,把它们看作从前的游牧动物和捕食动物,模拟大自然的行为。这种方法是人类唯一的选择了。那就做吧。我们将在这块小草地上实验这种方式。这只是一开始的样子。我们将会在上面用大量的家畜来模拟大自然的行为,现在来看下模拟之后草地的样子。现在土壤已经被野草完全的覆盖,上面还有家畜的粪便、尿液、以及其它的覆盖物,在座的观众如果做过园艺就会明白这样的土壤已经可以吸收并保存雨水,可以保留住碳元素,并能够分解甲烷。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在没有用火去破坏土壤的前提下,植被也可以自由生长。”

艾伦-萨佛瑞治理荒漠化的方法:“成群放牧,不断迁移,把牲畜看成从前的迁徙动物和捕食动物,模拟大自然的行为”——游牧法,他就是用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最传统的游牧法来改变不计其数的荒漠化的土地。根据这段视频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考题“解析艾伦-萨佛瑞用“游牧法”治理荒漠化的原理。(参考答案: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迁移保证草场的恢复;畜牧业解决了食物、增加收入、减少垦地;牛羊啃食草地,减少草类自然腐烂,从而减少CO2、CH4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

从视频中创设问题,学生对艾伦-萨佛瑞的演讲听得很认真,对他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方法和效果充满了好奇,真的可以通过游牧达到治理荒漠化的效果吗,无数的疑惑催促他们不断地去了解、去发现、去思索、去探究,甚至课后他们会去找这个视频再学习一遍,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的设问和探索才是真正的学习,或许他们当中会有第二个“艾伦-萨佛瑞”的出现。

猜你喜欢

鲁尔区玉门稀土
2021年11月中国稀土出口统计
2021年12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稀土铈与铁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玉门H低渗透裂缝油藏强化泡沫防气窜实验研究
这里是玉门
叩问玉门
废弃稀土抛光粉的综合利用综述
教海拾贝时间视角切入 探究区域发展
落日余晖下的鲁尔区
GIS辅助“区域发展”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