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乳及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

2014-01-13刘丽芳张伟忠廖均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母乳益生菌早产儿

刘丽芳,张伟忠,廖均梅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002 E-mail:liulifang05@tom.com)

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水平的提高,早产极低出生体重甚至超低出生体重存活率上升,而喂养问题决定早产儿住院时间长短及能否生存的关键。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其胃肠动力发育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比相对迟钝,故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很常见[1]。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迟,长期胃肠外营养可造成肠黏膜萎缩、乳糖缺乏、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不良情况,削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而这将使早产儿易患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胆汁淤积症、血源感染及肝功能障碍,使其存活率下降,故喂养成为其存活的重要问题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早产儿99例,均生后收入我科,胎龄30~36 周,无肠道发育畸形,有吸吮吞咽反射。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对照组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喂养不耐受表现有:①呕吐;②腹胀;③开奶时间延迟;④胃排出时间减慢;⑤胃内有咖啡渣样物;⑥排便不畅需灌肠通便。诊断依据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采取保暖、体位疗法、停喂1~2次,监测生命体征,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感染的予抗生素治疗,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的予纠正,排便不畅者给予灌肠排便,部分静脉营养保证热卡及入量。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时予同一品牌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及其生母新鲜乳汁,对治疗组父母进行宣教,告知母乳喂养的好处和如何收集乳汁避免污染,说服患儿家属在白天尽可能在患儿喂养时间提前10min送新鲜乳汁喂养,经宣教家属都能配合。观察两组患儿每日体重、呕吐、腹胀情况、胃潴留量、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每周查两次血电解质,一次血常规,大小便、肝肾功能,每日称体重。

1.2.2 疗效判断 有效:治疗3~7d,腹胀、呕吐消失,大便通畅,再喂奶后无腹胀、呕吐、胃潴留;无效:治疗>7d,上述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在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肠道发育不成熟,胃肠动力及消化、吸收等功能完善相对迟缓,胃管和食道蠕动收缩幅度低,胃排空延迟,因此较易发生喂养不耐受[3]。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更低。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会使静脉营养时间延长,而静脉营养虽能改善营养状况,但不利于胃肠功能成熟,且存在肝胆、免疫及代谢等各方面并发症,肠内营养的缺乏还可能削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减弱胃肠激素的活性、肠黏膜生长和乳糖酶的活力,不能从根本解决早产儿营养的问题。本研究从肠道菌群的良好建立及消化吸收功能两方面探讨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方法问题。

表1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d)

表1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s,d)

组别 n 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 50 2.9±0.87 9.92±1.87 2.85±0.799 11.9±2.26 1 7.54±3.33对照组 49 4.46±0.98 11.75±2.04 3.5±1.27 14.29±3.41 20.17±4.8 t 7.638 5.039 3.252 4.231 2.765 P<0.05 <0.05 <0.05 <0.05 <0.05

刚出生的早产儿胃肠道处在无菌的状态,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营养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产儿与足月儿肠道菌群定植模式不同,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肠道内正常细菌缺乏[4],尤其是双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使肠道内细菌定植时间延迟。益生菌主要成分是双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恰好能补充早产儿肠道内缺乏的细菌。益生菌还可以预防早产儿NEC 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本研究中治疗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早期应用益生菌,能使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建立的时间提前,减少菌群失调的发生,改善早产儿喂养状况,减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具有生物学特异性,与其他喂养替代品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早产儿母乳具有比足月儿母乳更优质和含量更高的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和乳糖,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且成分适合相应胎龄早产儿的需要,可使早产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5]。早产儿母乳含有IgA、生长因子、乳铁蛋白等免疫因子能提高早产儿免疫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母乳中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原,能促进肠道菌群正常定植,防止出生后其他条件致病菌定植肠道。本研究中母乳主要来自其产母定时吸出符合卫生要求的新鲜乳汁。因此,应用益生菌及母乳喂养能使早产儿更早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到全胃肠道喂养,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静脉营养的应用,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因此,应用益生菌及母乳喂养防治喂养不耐受值得推广。

[1] 张志群,朱建辛.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6):592-596.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

[3] 许东宝,汪浩文,祝选娇,等.益生菌对低出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1):48-50.

[4] 宋朝敏,吴斌.益生菌在早产新生儿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9(3):208-608.

[5] 顾淑惠.嗜酸梭菌及捐献母乳应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河北医药,2011,33(23):3615-3616.

猜你喜欢

母乳益生菌早产儿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中国益生菌网
母乳库研究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