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态能力的国际文献交换周期性分析

2014-01-13俞国琴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20003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动态文献

●俞国琴(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200031)

基于动态能力的国际文献交换周期性分析

●俞国琴(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200031)

图书馆;国际文献交换;动态能力;周期性

从国际文献交换周期角度分析国际文献交换动态能力的构建,研究交换动态能力对交换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周期阶段下的国际文献交换能力的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国际文献交换面临的情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交换环境更加动荡和难以预测,不确定性增强,合作的动态博弈关系越来越显著,用户需求越来越讲求个性化,竞争全球化态势显著。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国际文献交换长久的生存和持久的竞争优势提出了挑战,动态环境要求交换的运营模式和战略重心不断调整和变革。由于交换新旧更替和互动的阶段性结果是国际文献交换动态环境中的两个基本特征,这就意味在动态环境中,国际文献交换动态能力将通过其开放性而获得灵活性,从而减少能力的刚性。而且国际文献交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任务都是不一样的,所作出的决策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交换单位在制定交换战略时必须对周期性因素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把握,并就如何根据交换现有的资源和实力,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交换战略,从而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和机会。同时,降低资金的成本和风险,提高交换效率,以实现交换整体的最大效益,这都是交换单位制定交换战略必须考虑的问题。

2 国际文献交换周期性动态能力

2.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动态能力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葛瑞纳(Larry 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之后,国外许多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不同观点存在较大差异,划分的阶段数、划分依据以及所用术语都有所不同。[1]

学术界对动态能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斯等人1997年发表论文提出动态能力概念后,艾森哈特(K.M.Eisenhardt)和马丁(J.A.Martin)从组织惯例和流程角度给动态能力下了一个更加规范化的定义,他们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利用资源的流程,尤其是获取、整合、重置和释放资源的流程——应对或者创造市场变革”。[2]此外,加鲁尼克(D.C.Galunic)和艾森哈特将现代企业看成是一个“动态团体”,认为企业的一项关键动态能力就是依据目标市场的变化而动态地调整内部业务单元,以获取市场和组织资源之间的匹配性。[3]

然而,国内对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企业生命周期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是陈佳贵提出的“蜕变理论”,[4]他认为企业生命周期是企业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并将之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等。[5]本文则试图从国际文献交换的周期分析其动态能力的构建,研究国际文献交换动态能力对交换周期的各个阶段是否有影响,以期为本领域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2 国际文献交换周期与动态能力

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国际文献交换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动态能力。在国际文献交换周期框架下,动态能力应考虑交换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表现出动态能力的差异性,即要求交换动态能力与交换周期相匹配,实现持续成长。交换动态能力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应”的构成维度,其动态能力构成维度受交换发展阶段和所处客观环境影响,在不同阶段具备显著性差异。

本文所涉及的交换动态能力的动态性反映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是:时间层面是比竞争对手更快更早地重组和整合内外部资源来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能力从初始、形成到稳定和退化的周期;空间层面则指不同类型能力的范围及其延伸,从一种能力到另一种能力的动态演化,如从资源、流程到运作能力的过程,再到核心能力的动态过程。

2.3 国际文献交换动态能力的内涵

动态是指在未来竞争和市场性质难以决策时,更新竞争力的能力应与变化的交换环境相一致,实现某种新的响应。[6]能力是指更新自身内外部资源以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能力强调了战略管理中恰当地配置、整合和重组内外部资源等来与变换环境的要求相匹配。能力的演变是可以通过渐进的积累和外部急剧的创新来实现。[7]

国际文献交换动态能力模式是随着国际文献交换市场动态性而变化,具有自身不断更新、自身胜任的“能力”,是由国际文献交换惯例形成,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组织能力集成系统。它能有效地适应环境变化,调节交换各主体间的合作,管理好系统资源,同时能积极寻求外部资源和能力,确保交换活动中持续的竞争优势。

国际文献交换能力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在具体业务领域开展交换活动的交换行为能力和使交换活动过程及其成效服务于交换目标的管理能力。其中,交换行为能力包括诸如采访能力、采购能力、配送能力、信息能力等;交换管理能力则是交换主体应对用户需求的反应能力和对于自身交换系统及活动进行规划、整合和创新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交换服务可分为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基本服务是指交换主体完成用户对配送、信息服务等交换基本功能需求的能力,包括文献配送能力、准时交付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等;增值服务指交换主体在完成基本交换功能基础上,根据特定用户的需求提供增加便利性服务、降低成本、定制化服务和延伸性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交换主体能力的两个组成部分是完成交换服务的基础,交换行为能力使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开展成为可能,交换管理能力则是完成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必要条件。

2.4 国际文献交换能力构建的关键要素

交换主体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有效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并与交换市场环境变化产生的新机会统一起来,最终以文献产品或服务的形式满足用户或市场需求。交换能力的提高主要涉及其所拥有的资源、面临的市场环境、具备的交换能力、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文献和有价值提升的知识等五个关键要素。

(1)交换资源。交换资源指能适应交换活动的资源,包括文献资源、资本资源和无形资源等。交换主体在交换活动中应有效利用满足市场需求的资源组合,使内外资源、有形和无形资源等综合一体,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如果原有资源不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环境变化意味着需求的变化和用户价值的转变),那么,原有资源就应得到改善、调整或提高。国际文献交换内部资源状况是决定交换能力的基础,而交换能力决定了交换成长的速度、方式和界限。

(2)交换能力。交换能力指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根据能力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及内含隐性知识的程度,可分为一般能力与核心能力,包括规划能力、洞察力、识别机会与风险的能力及价值链上所有与交换活动相关的能力,特别是动态能力等。

(3)交换市场。交换市场指不断变化着的交换市场环境,有可能产生市场机会与风险,包括交换规模、需求、细分、行为文化和交换习惯等。

(4)交换文献。交换文献指能表现用户认可的文献产品。文献产品指交换主体有能力挖掘出用户所需的文献,而且还包括文献产品所具有吸引力的服务等以适应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5)交换知识。交换知识是交换能力提高的基础,包括与能力相关的各种知识。知识是其他几个要素的源泉,只有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获得。

3 国际文献交换周期性演变动态分析

3.1 国际文献交换周期特性

研究国际文献交换生命周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划分国际文献交换的发展阶段,而是为了揭示不同发展阶段交换所呈现出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进而指导交换主体根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正确选择成长模式,以促进其寿命不断延长。国际文献交换周期性变化,如图所示。

图 国际文献交换周期与交换效益

(1)初始期。初始期的交换主要目标是摸索、创建一个可行的、有竞争力的交换模式,所以在初始阶段,应全面分析国际交换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未来合作机会,确定交换目标,即确定交换应发展怎样的动态能力,观察和发掘潜在用户,然后根据要求,对所需的要素进行采购,配置和挖掘文献产品。由于此时交换动态能力已初步形成,还没有完全与内部资源融合,不能充分显示它的优势,因此,初始阶段应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投入和管理,使其能力得到巩固并逐渐增强,且管理能力必须与交换活动要求相一致,使它逐渐融入到交换内部与管理系统,以确保交换动态能力的形成。

(2)形成期。形成期是交换快速发展的阶段,当交换主体对交换市场和对方有了了解,其交换次数和交换量都在逐渐增加,从而给交换单位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一时期,交换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壮大和差异化。在交换市场上,文献或服务获得市场认可,文献交换量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在管理上,逐渐规范化。在这一阶段,交换单位应当加大交换成本投入,努力提升自身的良好形象,培育用户的忠诚度。

(3)稳定期。稳定期是交换成熟的阶段,当交换单位效益增加到一定程度便呈现稳定状态,由于交换关系趋于固定,交换量因此达到基本的一个均衡状态。此时,只有通过挖掘新的文献产品、拓展业务服务范围,才能保持长久合作。在这一时期,交换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和改进已有的地位,延缓退化期的到来。

(4)退化期。退化期最显著的特征是业务快速滑坡,市场份额下降,交换数量锐减,呈现负增长态势;在市场上,交换主体对市场需求反应迟钝;在管理上,工作效率低下。然而,退化期不一定就是交换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交换主体可以通过有效管理,延缓甚至避免交换生命周期进入退化期。反之,如果交换主体没有持续良好地维护交换关系,在交换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直接进入到退化期,导致交换生命周期提前夭折。因此,应抛弃旧的运行方式,放弃不适宜的原则和程序,建立一个柔性流程及其相应的交换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交换活动的规范性。在这一时期,交换的主要目标是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创新,以延缓退化。

3.2 国际文献交换动态能力与不同周期成长模式选择

国际文献交换成长问题是从一种规模转变到另一种规模的问题。在动态环境中,交换所处的环境不同,交换成长的模型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构造。而且国际文献交换规模与其周期直接相关,因此,根据国际文献交换的周期将交换成长模型分为以下三类。

(1)短期成长。短期成长指的是发展3~5年的交换,文献交换数量短期内增长迅速,由于交换管理方式欠妥,用于开展交换的文献资源匮乏,文献产品范围有限,且用于交换输出图书渠道不活,文献交换后劲不足,配书周期过长,服务不完善,从而导致交换的成长时间比较短。因此,短期成长的交换不会有太大变动,仅需保持原有的交换规模,应把精力集中在文献的开发和内部成长方面,如可以选择专业化、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

(2)持续成长。这类交换单位的内部管理比较规范,管理基础较好,外部影响较小。然而,当交换单位的成长达到一定的规模、拥有稳固的核心能力时,其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交换规模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扩大。规模往往通过交换资源的绝对值反映出来,也就是说,持续成长方式是通过文献交换数量增加、市场的扩大、文献质量的提高等一些外在因素表现出来的。通过持续成长,可降低交换边际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收益。

(3)长期成长。长期成长是指这个交换单位是所在行业的长期主导者,其内部管理流程规范,运行机制完善,外部影响力较大,通过规范的管理来不断拓展交换的生存空间和提高交换内部的运营效率,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减少内部的能量损耗,这种成长方式是一种内生性的成长方式。这时的交换往往具有较强的动态能力,促使交换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交换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等扩大交换能力,也可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所需资源,扩大交换规模,增加市场份额。

4 国际文献交换周期性动态能力增强途径

(1)初始期的能力。初始能力是构成交换动态能力的首要能力,是指交换主体及时感知环境的变化、识别市场机会,从变化中寻找市场的潜在需求,它包括洞察环境能力和市场能力。其中,洞察环境能力的重点是认识环境变化对交换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交换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及时识别市场潜在机会;市场能力表现为对环境变化的观察力和对市场新机遇的发现力。在动态环境中,交换动态能力构建的目标指向、路径选择与策略等都依赖于对环境的分析和市场的判断。缺乏洞察环境、识别市场机会的能力,交换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与市场的变化,动态能力难以形成。

(2)形成期的能力。形成期的能力是指交换对内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之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内部整合能力和外部重置能力),通过整合和重置增加交换的柔性和敏捷性,使交换形成张力,抵挡和转化各种危机的能力。其中,内部整合能力表现为对目前交换的资源、能力等各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外部重置能力表现为交换通过价值链等合作方式,从而获得互补性、稀缺性的资源。交换整合重置能力是一种再构造能力,即交换对已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之能符合外部环境变化需要的能力,使其内外资源和能力形成一种动态优化状态。

(3)稳定期的能力。稳定期的能力指通过获取、吸收、转化和利用现有知识资源来创造新的能力,通过对知识的具体消化吸收,促成改变交换能力的特定惯例和做事原则的生成,并使之制度化和惯例化。交换动态能力的构建需要新的思想、知识与能力。这些思想、知识与能力只能来源于学习与吸收。交换动态能力要保持经久不衰,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吸收,交换动态能力的发展就是一个动态的学习与吸收过程。此外,交换规则和程序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弹性,从而有利于交换动态能力的激活和提升,若交换结构与管理缺乏柔性,则将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动态能力难以形成。

(4)退化期的能力。退化期的能力是指敢于清除不断阻碍交换自身能力发展的核心刚性与结构等障碍。由于交换动态能力本质是能力的不断更新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而交换能力的自我更新需要一种内在机制的推动和激励。因此,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来保持动态能力的长久不衰,而这种机制的构建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有不断变革自身能力的意识和理念;二是要有变革自身能力、动态发展的知识与能力;三是要有变革自身能力、构建动态能力的动力。交换动力机制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经济利益机制,充分激发交换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结语

在周期性的不同阶段,国际文献交换能力的大小随着周期的演化,其价值创造能力会突破静态优势刚性发生动态迁移。变动趋势推动着动态能力的发展,决定了其内涵构成和实现途径的变革方向,即要求交换将自身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与动态能力维度的异质性特征进行合理性匹配。因此,在交换周期的演化进程中,应挖掘支撑交换价值能力的关键因素,选择和培育价值链的增值环节,调整创新的路径和内容。同时,通过优化交换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健全合作机制等管理支持系统对增值环节进行整合,推动交换能力迁移,以短期优势的不断更新实现持续发展。高度的动态市场环境不仅能提升动态能力在交换运行中的地位,还能够更改和丰富其内涵。

[1]lehackAdizes.CorporateLifeeyeles:Howandwhycorporationsgrowanddiean dwhattodoaboutit[M].NJ:PrenticeHal1,1989:10-25.

[2]EisenhardtK M,Martin M.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t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0/11):1105-1121.

[3]吴晓波,等.西方动态能力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6(2):18-25.

[4]陈佳贵.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1995(11):5-13.

[5]梁运文,曹军.Ⅰntel公司战略演化与持久竞争优势动力机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5):23-31.

[6]祝志明,等.动态能力理论:源起、评述与研究展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9):128-135.

[7]曹红军,等.动态能力的维度: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1):3644.

G253.1;G252.4

A

1005-8214(2014)09-0001-04

俞国琴(1966-),女,博士,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政治经济与国际交换。

2013-12-15[责任编辑]王岗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动态文献
国内动态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动态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