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扭转“以陆为主”的海防观

2014-01-11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卢胜君

国防 2014年7期
关键词:海防斗争国防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 卢胜君

国防包括陆防、海防、空防、天防等。中国传统的国防思想是“以陆为主”的思维模式,重陆地轻海洋,即便明朝时,虽然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但现代意义上的海防思想仍未萌生,依旧是“保陆为主”,海洋并未划入当时国防的概念当中。时至今日,“以陆为主”的海防观还不同程度地有所残留,反映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受陆防思想观念的束缚,理想主义偏多,现实主义滞后。“以陆为主”的海防观,远远落后于现代海洋体制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扭转这种海防观念。

一、拒止于水不如拒止于陆,海防意识狭隘必然导致国防观念淡薄

从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海洋就赋予了人类广阔的进取拓展空间。大海给予了海盗、列强从事征服和掠夺活动的便利,但同时也对落后的陆防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不仅是陆权大国,而且是一个海权大国,海岸线长达1.84万公里。陆海兼备的地理特征决定了海防与陆防对国家安全战略同等重要。现代意义上的“国防战略”,鸦片战争后才逐步形成。中国传统的国防思想是重陆轻海,所谓“拒止于水不如拒止于陆”,其根源在于以陆为主,核心在于保护陆上安全,海防则从属于陆防。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在我东南沿海驰骋,如入无人之境。从此,我西、北、东、南边境频频告急,陆地、海洋两大战略方向危在旦夕。甲午海战惨败,国民的海洋意识与海防观念弱化是重要原因之一。陆海两大地缘方向对中华民族同等重要,陆防和海防均属国防,二者不能对立,必须同时经略和兼顾。

中国是陆地意识占主流的大国,即使在强盛之极的明朝,海防仍依赖于陆权的指导,中国海洋意识仍摆脱不了先天性的陆权思维。历史上我国丧失领土最多的是外敌从陆上的入侵,清代前期我陆地国土面积为1270平方公里,从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我国失去3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规模最大、赔款最多、经济损失最重的是外敌从海上的入侵。据统计,清末民初100多年间,英、法、德、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出动1000多艘舰船和数十万兵力,分40多批次从海上发动对中国的入侵,迫使清政府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中华大地自晚清政府以后,丧失了大片国土,炎黄子孙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压缩。

早在16世纪中国有识之士就提出“经略海上”的思想,但海洋文化始终在中华文化中处于附属地位,蓝色海洋意识迟迟未进入国民的骨髓,“黄土意识”仍占据主流。在浩瀚的海洋潮流面前,中国人必须摆脱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概念。邻国日本,其小学课本中这样写道:“我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整个日本的陆地国土不足38万平方公里,但在日本孩子们的心中却装着4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再看西半球的法国,其国土面积只有50余万平方公里,但是海洋专属经济区却多达110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是其国土面积的22倍。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海防思想仍无法彻底摆脱“重陆轻海”的狭隘海洋意识,陆缘主导下的农耕思想依然严重,只有转变陆缘为主的农耕海洋思想,确立大国防观的国土意识,海防线才会坚强有力。

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深刻说明,凡大力向海洋发展的国家,皆可国势走强;反之,则国运衰败。昔日的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当年的英国和现如今的霸主美国,无一不是走的海上兴兵强国之路。反观中国,重陆轻海是中华民族在过去四五百年间由强到弱,大国地位不保,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强调要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海洋,把海上方向作为我国国防的“主要战略方向”;强调要从国家发展的高度认识海洋,把海洋作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等等。实现海洋强国,唤醒国民海洋战略意识,推进中国和平崛起,必须确立陆海兼备的大国防观。

二、海上要塞亦是国防要塞,海上要塞丢失国家安全必将失去保障

海防建设必须树立积极的防御意识。甲午海战的海防思想强调以陆防立国为根基,始终未跳出单纯海岸守口主义的窠臼,发展海军也只是为了服务其闭关自守政策,而不是为了控制海权和利用海洋,其走向失败在所难免。海防大门一旦不保,国家安全将如何保障?

海防空间也是战略空间。海防边界斗争,实质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严肃政治斗争。近年来,菲律宾、越南背信弃义,不顾国际道义,再三染指我海上国土,对我南沙岛礁进行蚕食。我们是主张和平的,但和平必须通过斗争去争取。对挑衅势力毛主席曾严重警告:“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我们要像当年捍卫珍宝岛、西沙群岛那样,坚决捍卫中国的每一个岛礁。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局部战争,相当大的内容是为了争夺国际航道。为保住出海口,打破反华势力包围,我们必须牢牢控制我周边海上通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先攻占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国,控制了南海通道。随后美国发动太平洋战区最大的海上战役,攻克菲律宾,从而切断了日本的海上补给线。美国从全球战略出发,为维护其自身的利益,把南海列入16个重点控制的海上咽喉要道之一。当年苏联为了抗衡美国的南半球战略,也不惜代价竭力攫取了金兰湾、岘港等地。历史反复证明,海上通道关系国家战略行动自由,必须高度重视对海上通道的争夺与控制。

三、海岸线并非就是国界线,推进中国和平崛起必须强化海防斗争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退让求和平则和平亡。致力于海洋争端的和平解决,唯一有效手段就是坚持积极的斗争。软弱的正义是不能换来海洋持久的和平的。

近年在东部及南部海域方向,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对我进行频繁挑衅,时刻存在擦枪走火的可能。某些国家用大喊大叫“中国威胁”的手法,掩盖其蚕食我海洋领土的真实意图。对于我国整个国防来说,陆防是强势,海防是弱势。东急西重、陆稳海急。必须处理好陆防与海防的关系、稳定周边与维护主权的关系。邓小平反复强调:“在主权问题上一分一毫也不能让,更不要说是一寸。”如在海洋权益斗争问题上表现出妥协和退让,国家安全将有可能面临严重威胁,甚至有可能延缓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不能以小小岛礁仅仅是“弹丸之地”,不值得大动干戈;或担心收复会受到孤立,引起其他国家的对立情绪就放弃斗争,这恰恰中了一些别有用心国家的奸计。对于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决不可以让步。准备好应对冲突才能有效规避冲突。

在捍卫海防边界上,必须强化积极斗争的认知,反对不分青红皂白的“和平压倒一切”的和平论。不能一讲和平就忘记战争,视和平于绝对。和平解决与武力准备均是斗争手段,不加警惕的和平主义会使国家陷入危亡境地,没有斗争的和平则是表象的和平。和周围国家保持友好睦邻关系,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固然重要,但应以不损害主权和国家尊严为原则。对于那些猖狂挑衅、强夺硬抢的强盗行为,决不能姑息迁就、放纵宽容。正像习主席指出的那样:“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中国的正当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海防斗争国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海防导弹武器系统“明星”盛装出席航展
国防小课堂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