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海上维权军事行动的法律保障工作

2014-01-11宋云霞

政工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海洋权益军事行动维权

●苏 丹 宋云霞

加强海上维权军事行动的法律保障工作

●苏 丹 宋云霞

海军海上维权军事行动涉法环节多、涉法要素浓,亟需发挥法律的服务支撑作用,确保全程掌握法律和道义上的主动。积极着眼维权行动需求,加强法律服务保障工作,推进维权行动依法顺利开展,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海上维权军事行动涉外涉法性强、外界关注度高,“斗力”与“斗法”交织一体的特征明显,法律保障工作必须加强行动法律依据研究,提高法律对抗能力

随着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亚太海洋的地缘政治经济地位日益凸显,岛屿争端、海域划界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此背景下,一国海上维权军事行动往往引起广泛关注,维的什么权、依的什么法、有何正当性等问题更是为外界所高度关注。如何应对海上维权法律斗争的严峻挑战,加强海上维权行动的法律依据研究和提升法律对抗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要着眼维权行动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内法律体系。海上维权军事行动的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体系。为了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国海洋法律和军事法规体系,力求为海上维权军事行动提供完备法律支撑。目前,我国海洋维权执法的法律依据——海洋权益立法和有关军事立法还不够系统科学、切实可行,如军舰执法权问题。军舰执法权是海上维权军事行动中军舰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而我国目前尚无军舰执法权方面的专门规定,有的只是散见于其他法规之中,而这些也相当模糊。就执法权中的紧追权而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军舰可以行使紧追权,我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也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了军舰可以行使紧追权,但对于行使紧追权的程序及后续处理等问题至今还没有明确规定,军事法规中也缺乏关于紧追过程中的武力使用方面的规定,严重影响军舰紧追权的实际运用。因此,要在法律中明确赋予军舰执法权,并对执法权的种类、实施权限、执法对象、武力使用以及与地方执法部门的任务分工、协作程序等予以明确规定,逐步完善中国的相关法规,建立与海洋强国相适应、与维权斗争相契合的法制体系。

二要深入对国际法及相关国际实践的研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海上维权军事行动属于国家行为,受到国际法的规范和约束。在当今国际法体系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情况下,中国要维护国家利益,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立法进程和合作,加强在国际海洋立法中的话语权,这也有助于我国跟踪了解国际法律体系的新发展新动向,以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解决我国海洋维权执法中的现实问题。中国积极参与西太海军论坛《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制定,在规则中表达出中国的立场和声音,便是一个成功的实践。中国要积极参加国际海洋事务,影响和推动国际海洋法向着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积极创建反映我海洋立场主张、维护我海洋权益的国际新法规和新秩序,为维权军事行动打好法律基础。

三要加强沟通协调,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法律斗争机制。外交部国防部等部门对外发布信息是与外界交流、表达我国立场的权威途径。建立规范高效的法律斗争机制,使各单元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最大效力,对维护国家和军队的形象及争取政治外交主动权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上下级信息要同步。要建立简明有效的沟通渠道,保障海上维权的一线部队实现与上级的信息同步,保证上级及时准确地掌握实际情况,以统筹利用各方法律资源,制定外交策略,回应外界言论,进行法理反击,占据舆论主导权。另一方面,各部门对外发布要一致。外交部国防部等对外发声部门之间要及时沟通,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保持高度协同配合,采取一致的外交策略,确保对外口径一致,避免信息发布过时、主导声音缺位、发布信息有出入等问题,避免敌对势力抓住把柄,趁机炒作、做不利宣传。

二、海上维权军事行动持续时间长、偶发事件多,法律对军事行动伴随服务的特征明显,法律保障工作必须深化法律保障准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受海洋权益纠纷的复杂性影响,海上维权斗争往往呈现出“持久战”特点,在长期的海上执法、力量对峙、支援掩护等过程中,各种偶发、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出现,无论是舰艇行使执法权力、开展自卫反击、处置碰撞事故,还是海上收集证据等,都需要法律保障及时跟进,提供咨询意见建议,从而对法律伴随服务、快速反应提出了紧迫要求。有备方能无患。因此,法律保障工作应未雨绸缪,以增强预见性、突出有用性、提高迅即性、确保及时性为方向,不断深化各项准备。

一要加强人才队伍准备。人是法律战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人的能力素质达不到要求,将对实施行动任务的效果大打折扣。要保障海上维权军事行动的有效开展,需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提升官兵的整体法律素质。遂行海上维权军事行动涉及法律门类众多、问题复杂,加强法律保障工作,必须在平时的教育训练中将军事斗争法律准备落实到位。应适当增加法律课程培训,印发法律知识手册,将法律思维贯穿平时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官兵学习运用国际法的自觉性,让官兵知法懂法,做到处置问题时心中有数。一方面要建设专业的法律保障队伍。我国目前法律保障的专业力量明显不足,在法律运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建设一支对上能有效为首长机关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对下能为基层官兵普及法律知识的专业法律保障队伍,是建设强大海军的必然需要。须发挥科研单位、院校、专家学者的专业优势,大力培养军事法律人才,充实到军队的法律保障队伍中去,为我军更好地履行使命任务提供人才支撑。

二要加强方案预案准备。海上地理条件特殊,情况瞬息万变,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要求官兵快速反应、掌握主动,科学有效的方案预案则是海军执行海上维权任务的重要依据。中美南海撞机、“无暇号”进行非法军事测量、日本炒作“火控雷达照射”等事件,都警醒我们只有对海上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预作设想,从政治、军事、法律角度制定合理合法的方案预案,才能保证临危不乱、应对得当。加强海上维权军事行动的法律保障工作,提高海上维权斗争中的快速反应能力,需要对海上维权行动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做好行动的各项法律准备,在准备阶段就应拟制全面、透彻、符合实际的方案预案,以充分的法理依据为方案预案提供支撑,保障我军官兵有理有利地应对各类事件。

三要加强处置演练准备。能否恰当规范地处置海上突发事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平时的演练准备工作是否充足。一旦外国舰机武力袭击我公务船、外国航母进入我管辖海域进行军演等情况真实发生,我们的军队必须临危不乱,快速启动相应机制以应对突发事态。这就要求当前的法律保障工作上,坚持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符合、与部队实际相适应,紧贴实战要求,对不同海域、不同国别、不同强度、不同类型事件加强针对性训练,在预演预练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提升法律保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海上维权军事行动政策性强、舆论敏感度高,法律与政治、军事、舆论等深度融合的特征明显,法律保障工作必须加强政治意识,提高服务大局能力

海军遂行海上维权军事行动,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战行动,但在划界未定的争议区、利益争夺的敏感区、主权争端的焦点区活动,行动敏感、政策性强,法律因素深度融合到政治、军事、外交、舆论之中。海军遂行海上维权军事行动,不仅要在世界面前展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海洋权益的意志和决心,也要有理有利有节,充分展现我国和平合作和谐的海洋观。因此,在海上维权行动中,法律保障工作不能简单、机械地“以法论法”,必须加强政治意识,提高整体观念,放宽视野,注重从大局上把握、分析海上法律问题。

一要在领会中央战略意图上“悟得深”。军队的行动代表着国家的意志,海军官兵执行海上维权军事行动显示的是国家捍卫海洋权益的决心。遂行海上维权军事行动的一线官兵与外国的非法侵害针锋相对,其操作使用的武器装备、任务实施的形式方法等都与国家的主权和利益紧密相连,每个行动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大局。因此,法律保障工作需要着眼海上维权斗争的复杂性,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上级党委的决策指示统筹各项行动的开展,引导官兵深刻把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强化海洋维权意识,自觉从国家角度思考问题,切实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在服从大局需要上“想得远”。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我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如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岛屿主权争端、海域划界争议形势严峻,海上维权军事行动作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形式,其法律保障工作要紧紧围绕维护国家利益的大政方针来展开,以对维护国家利益是否有利、对我军完成维权任务是否有利、对占据舆论主动是否有利进行衡量,强化官兵服从大局的意识,增强对行动后果和影响的理性认识,始终坚持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观念。

三要在服务军事行动上“贴得紧”。法律保障工作的价值体现在服务于军事行动。法律保障与军事行动不是单独并列存在的两个主体,而是要做好深度融合。一方面,法律保障要紧跟维权行动的每个环节,为其提供有力的法理支撑。另一方面,维权军事行动的实施也为法律保障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检验的实践平台。因此,法律保障工作只有与维权军事行动做好深入磨合、深度融合,法律服务才能更具有实践价值,也才能以此为基础,通过不断修正改良,达到为遂行军事行动提供有效保障的目的。

【作者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硕士研究生、教授】

猜你喜欢

海洋权益军事行动维权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本期导读
培育家国情怀的初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探析
维权去哪里?
浅析外军有限军事行动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概率论在军事上的应用浅析
我国海洋法立法现状研究
葛树春:维权是门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