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南的样子

2014-01-11胡展奋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郑成功台南样子

文/胡展奋

台南的样子

文/胡展奋

没去台南之前,台南给我的印象是有点旧,有点衰,“绿营”的老巢。这地方是否比较暴力,比较糙?去了以后发觉多虑了。

首先,所谓“去中国化”的说法纯属伪命题,两岸的话筒不知哪方喊过了头,给人的印象是台南人“都不想做中国人”了,来了才发现,台南恰恰是“很中国的”。

海峡两岸,此地恐怕是唯一“以旧为荣”的城市。荷兰占领时期和明清时期,台南都是台湾首府;日本占领时期,台南仍是全台湾第二大城市;如今,台南人均GDP仍高达1.8万美元(上海人均GDP1.08美元)。但经济发达并不影响台南“以旧为荣”,400年来能保存的建筑都尽可能地保存了下来,很多老建筑都被强力加固而“整旧如旧”。夕阳下俯瞰台南,无数箭楼、牌坊、庙宇、道观闪烁着金光,恍如回到民国甚至晚清。此景此情,只要在乎中华文化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台南著名作家、文化人王美霞说:“台南最适合中国文人做梦和慢生活。”我觉得她一点都没说错。她写过一本很出名的书《台南的样子》。台南还真是那个样子—古旧中华的样子,形容它“三步一庙,五步一神”,实不为过。人们祭祀最多的,是妇孺皆知的“国姓爷”郑成功,在赤嵌楼,我们可以看到郑成功向荷兰人发出的劝降信和荷兰人的受降协议书。

台南的庙,无不香火缭绕,最受尊崇的是孔庙,其次是妈祖庙,结构都非常精美;最宏伟的是关帝庙;最传奇的是陈永华庙。陈永华,郑成功、郑经主政台湾时期的重臣,曾总理台湾军政,也就是《鹿鼎记》中一亮相就制服高手的“中年书生”、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所谓“平生不见陈近南,识尽英雄也枉然”,他因无数的传奇故事,被台南民间尊为“广泽尊王”。我们到达的这一天,正值民间祭祀陈近南,队伍长达里许,主事的都是年轻人。台南人好祀,儒、道、释三教尊神,无不敬奉。每年的祭孔,也是全民参与,已经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事实上,在台南,即便是快递员请你让路,也一定会谦恭地说“借过、借过”;清洁工请你挪步,也一定讲一句“有劳阁下”。摆粥摊的和卖珠宝的一样,都把他们的案几擦得锃亮,迎送揖让,民国味十足。

台南妙在“老房子”,也妙在美食多。说起美食,也像回到民国时期,至少回到我们的童年—油条是那么的松脆,粢饭糕是那么的“外焦里嫩”,豆浆是那么的香醇,甚至豆腐也还是儿时的那种滑嫩。

当地有一种风尚,什么都要“古早味”,于是古早味的小吃多得发疯,筒仔米糕、土魠鱼羹、福记肉圆、鱼生咸粥、蚵仔煎(牡蛎煎)、清炸蟹饼、油爆虾卷……但最著名的还数“油氽棺材板”。说起“棺材板”,称谓不雅,然迷信的台南人反不计较,原因简单—太好吃了!制作也不复杂,就是面包片上挖个坑,放入鲜肉、海鲜、素馅等各种风味的作料,再炸。从我们住处的府前路往东里许,有著名的“阿堂咸粥”,每天早晨人头攒动。这家全是鱼生入粥,鱼腩、鱼翅、鱼肚、鱼皮、鱼头、鱼肠,加一把葱花、一撮胡椒,佐以大饼、油条、粢饭糕。台南的大排档很不讲究,街角大榕树下搭一个结实的大棚,几把简单的桌椅,便可从容下箸,毫无苦夏之虐。

闲适而古旧。台南还真是那个样子,古旧中华的样子。当然小桥段也是有的,应酬场合,一名当地官员递给我一张名片,通体鲜绿,瞥了我一眼,淡淡地说:“噢,请别误解,只是颜色而已……”

正好,我的名片镶着一块耀眼的鲜红,于是我也恭恭敬敬地回赠他,说:“是啊,不就是颜色嘛。”看绿还绿,看红还红。

(胡子珊摘自新浪网胡展奋的博客)

猜你喜欢

郑成功台南样子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最想要的样子
台南南瀛赏石协会创会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之《少年,来玩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