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看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方向

2014-01-10丁嫣然

今传媒 2014年1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方向课程体系

丁嫣然

摘 要: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和荣誉团体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在此之后,才陆续设置了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生物与医学院。由此足见美国在最高学术机构的设置上所体现的艺术与科学的紧密联系。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科学和艺术的桥梁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典型学科,它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设置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这对我们把握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培养目标、学科结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与完善都具有多方面参考价值和积极作用。本文即是对这一启示、作用和比照所作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艺术与科学;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方向;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1-0098-03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又译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 American Academy 或 AAAS)成立于1780年5月4日,这是美国最悠久的院士机构,也是地位最高的荣誉团体,当选为其院士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最高荣誉之一。学院的宗旨是:“弘扬学术,以增进自由、独立、良善之公民德行”。首任院长为美国第一任副总统及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该院于1781年选举首批院士,其中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乔治·华盛顿以及多位外籍院士。目前该院的主要研究聚焦于高等教育与科研、人文与文化、科学与技术进展、美国政治、人口与环境、儿童福利等。学院从科学、人文、商业、政治、艺术等领域选举每个世代最优秀的学者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为其院士。

一、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天然联系

在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历史上,共选举产生了约10,000位院士,目前共有约4,000位院士及外籍院士,包括超过250位诺贝尔奖得主,58位华人院士。其中,从事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华人院士有:吴经熊——法学家,前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前中华民国立法委员,「中华民国宪法第一草案」起草人;胡适——哲学家,前中央研究院院长,前北京大学校长;何炳棣——历史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会长;王赓武——历史学家,澳洲人文科学院前院长,香港大学前校长;余国藩——人文学人,芝加哥大学教授;谢宇——社会学家,密歇根大学教授;陈怡——音乐家,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教授;哈金——作家,波士顿大学教授;巫鸿——艺术史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

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历史、宗旨、院士制度和学科结构可见:艺术与科学几乎是融为一体的,或者说是一体化的、不可分割的。它改变了人们把艺术与科学分立甚至对立起来的一般看法,更改变了中国在学科分类上把艺术归为文科,把科学归为理科,甚至在高中时代就将其分离开来的做法,在最早和最高学术团体的设置上将之统一了起来。根究其依据和深意,的确发人深省。

艺术(art,skill)是用语言、形象、色彩、音响等感性形式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心灵感悟、反映人类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它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等多种形式首先表现为文化形式和文化特征,在通常意义上,便常常视之为“文科”。但不可忘记的是, 美术、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电影等这些多种艺术形式又同时是一种超凡的技巧、卓越的技能,必须依靠精确的定位、精巧的设计和精准而极富表现力的工具与手段才能成功。因而,它同时又是一种高超的技术(technology),以及支撑和派生这些相关技术的科学(science)。艺术与科学的这种词源上的、根源上的天然联系,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将之用最早也是最高的学院组织形式,极其鲜明而深刻的体现了出来。我们不能不为这种真知灼见和卓有成效而感慨万千并在反思我们的学科分离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二、“真、善、美”的一致性决定了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美的统一性

人类的一切精神财富可以归结为真、善、美这三个字:“真”是事物的真实性,表明事物“是这样的”;求真是自然科学的使命,要知晓对象“原来如此”。“善”是事物的完善性,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合理性,表明人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求善是社会科学的使命,它告知对象“应该如此”。“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语),是以形、声、动态、描述等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真”与“善”——这种追求,就是艺术的使命,它表明的便是对象就该“直接如此”!所以,真、善、美本是一致的,他们是以不同形式揭示事物的真谛,表明应取的方向,展现直观的表象。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之真,社会科学之善,都须通过艺术表现之美,才能以最直接、最强烈、最感人的方式为人们所接受,并使这种本即合乎真与善的接受成为人的享受。

作为美国最高学术机构而设立的艺术与科学院,是对真、善、美一致性的最高体现和实践诠释,所以才在其艺术与科学发展中取得了为世人瞩目的成就。当前,这种结合和运用主要体现在四大领域中,即科学技术与全球安全;社会政策及美国制度;人文与文化;教育;如果我们要寻找艺术与科学院中最能代表这种完美结合与共融的学科,在它的五个学部及二十四个学组中,其数理、生命、社会科学部中有发展生物学、生態学、国际关系、公共政策、人类学、社会学等;在艺术与人文科学部中则有哲学、宗教学、文学创作学、视觉艺术及表演艺术组。通过这些大量的交叉学科设置,美国在最高学术层次所确立的文理结合、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人才选拔制度、奖掖制度、引导制度与人才培养制度,当时代的发展为之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机工具、传媒手段和设计技术之后,一个最能体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便应运而生了。毋庸置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可谓是最能代表艺术与科学的共融本源及其联姻的学科——这就是:文理结合、技艺结合、艺术与科学结合、而且是一种必须的结合、必然的结合。

三、数字媒体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代表性学科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科学和艺术的桥梁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阶段。著名英国诗人拜伦的女儿埃达·奥格斯塔早在19世纪就做出了关于计算机与艺术创作之关系的预见。1956~1986年,数字艺术开始了它的启蒙和探索时期;1986~1996年,是其普及和兴旺时期;1996年迄今,是它在多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期;1997年,美国史诗巨片《泰坦尼克号》面世,囊括了奥斯卡金球奖11项大奖。它以高超的电影数字特效再现了1927年的海上灾难,并代表着数字电影时代的到来。

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率先开展了计算机图形技术研究。90年代,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成立,并设置了多媒体专业委员会、数码影像专业委员会等,共有十余个委员会。90年代中期,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多媒体应用专业方向,中央工艺美院、首都师范大学等相继开展了电脑美术培训。根据在我国教育部2008年公布的调研结果:全国共有196所院校已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在这样的蓬勃而迅猛的高速发展中,方向何处去,目标在哪里,如何才能避免南辕北辙、误入歧途,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数字媒体的特点在于:1.多媒体的综合应用;2.信息的结构化和数据化;3.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4.受众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5.个人化的双向交流;6.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因而,作为新一代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路在何方、目标何在呢?我们认为,这种发展定向的第一选择就是:走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开创的艺术与科学结合之路,并以其在新时代的深度融合为目标。

美国的数字内容产业如今已年创4000亿美元,占GDP的4%。日本的媒体艺术已超钢铁业两倍,成为仅次于汽车的第二产业。而韩国的数码艺术产业超过汽车产业成为第一产业。中国的同类产业2003年达13.2亿元人民币,年增长45.8%;2004 年为39.1 亿,2005 年达 61 亿,增长幅51%,十分迅猛,但总量相对有限,人才缺口每年近15万人。因而,扩容、增量、融汇、发展,也就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四、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是加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培养技艺双馨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复合型人才。但在实践取向中,当前明显存在重技能、轻艺术的倾向。这是有违学科特质和美国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院建制与历史经验的。这种有失偏颇,必致失去方向。因而,必须纠偏,首重艺术,加强艺术教育的分量,改变那种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实践,勇于坚持真、善、美的深刻哲理和高度统一,打造真正体现艺术与科学高度统一、深度结合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大批文理结合、技艺双馨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懂技术、有技能的艺术家。

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学科结构上,应当有中外文化类、文学素养类、艺术设计类、视听语言类和数字媒体类教育,以培养“多才多艺”和“技艺双馨”式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电视台、互动娱乐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动画公司等单位培养具有较高影视制作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双料人才。

为实现艺术与科学的深度结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综合平衡艺术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分量,并在纠偏中注意加重艺术教育的分量。其主要课程可以有:电视画面编辑、视听语言、电视艺术美学、西方新媒体艺术、造型艺术基础、雕塑与三维造型、三维动画、影视艺术理论、艺术设计理论、设计美学、画面构图、动态图形设计、数字媒体新技术与艺术欣赏等。

五、体现数字媒体艺术技艺双馨发展方向的教学实践建议

为体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及其当代特色和时代需求,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实践可以试按以下要求,力图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具备技艺并重的特点并符合以下具体要求:

1.素描。素描课程重点讲授传统人体素描、人体解剖的基础理论,完美地表现复杂的人体形态,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形态。其中包括:幾何体石膏像、静物写生、人体骨骼、人体细部特写,形体结构,透视关系,使对象的轮廓更加准确,更加具体化并体现其人性特征。

2.人物设计。该课程讲授如何将个性带入到人物对象中去,通过对角色、人物、生物的设计,分析角色,表达情绪,表现动作。用文字动作阐释故事,提高设计手段、设计标准。画风的确立、角色的分析、剧本描写和性格特色表达着正义与邪恶,角色平衡、故事设定规范着艺术设计的方向。

3.色彩。色彩是形象设计及其重要的表现手段,色彩传递着感情世界的情感、印象,象征着人们内心世界的不同感受。本学科的学习将使学生学会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其中,特别要掌握色彩调和理论、色彩感知、色彩配置、色彩表现等实用技法。

还要掌握色彩的应用、色彩的审美、色彩与环境、色彩与光、以及色温、色相、互补色、饱和度等对比性知识。

4.构成。构成是视觉艺术的基础,是形态造型艺术,它提高美的创造能力,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图像构成能力、造型想象能力等创造能力,培养不断创新的意识,从而为研究视觉艺术打下良好基础。其中,平面构成包括重复构成形式、渐变构成形式、近似构成形式、空间构成形式、发射构成形式、分割构成形式、特异构成形式,以及对比构成、密集构成、肌理构成和色彩构成等:这里的色彩构成包括色彩的产生、色彩的属性、色彩的表现、以及色彩对比、色彩肌理、色彩调和、色彩的关系与应用等等。平面构成中的立体构成则更为复杂一些:包括立体构成的要素、立体制作程序、材料应用技术、球立体的空心构成、柱立体的空心构成等等,以及块构成、面构成、肌理构成等方面。

5.场景。场景设计是影视动画制作的重要环节,该课程结合素描、色彩、构成等基础,使学生学会场景设计,并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技法,还要掌握场景、构图原理和透视原理。

6.人体解剖。掌握人体的比例与形态、骨骼与肌肉、运动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对人体有一个整体的、多维的理解。

掌握人体造型结构,运动造型规律,人体关节的变化与内在结构的关系,解剖学模型布线与解剖学在运动人体学中的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人体造型结构的科学认识,为下一步的三维软件人体建模与动画设计打下基础。

7.动画设计。学习传统动画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影视、游戏人物造型设计、动画创作的基础;加强分镜头台本、动画线条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原画和动画的绘制方法、掌握动画的节奏、分析及拉片技术。掌握场景设计、角色塑造、故事分镜、文字分镜等原画技法和动画创作。掌握动画中的时间和节奏、以及时间轴的应用。对原画和动画的绘制方法、动画影片创作中的分析方法、从动画创作思路、技法、语言运用、声音要素、情节安排、绘画风格等方面都应进行系统讲解。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激烈的经济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特别是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竞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厚重的历史经验和成功的发展轨迹为我国的数字媒体专业发展特别是人才竞争铺设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惠芬.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南洋数字娱乐软件教学网[OL].2008-01-10.

[4] 数字媒体产业现状与发展[EB/OL].南洋数字娱乐软件教学网,2008-01-10.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方向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数字媒体艺术在金华古建筑保护中的运用
试论数字媒体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潜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