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随访研究

2014-01-10贾兆宝段光锋张嵬田文华刘伟志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灾区经历对象

贾兆宝, 段光锋, 张嵬, 田文华, 刘伟志

生命质量作为衡量整体健康(生理-心理-社会)的重要指标,已日益成为自然灾害后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1-2]。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更易受到各种创伤经历的影响,从而导致生命质量的下降。如何对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以尽快治愈其严重的心理创伤和提高其长期生命质量,已成为当前很重要的研究问题。本研究以汶川地震为案例,从儿童生命质量的4个维度,即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学校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地震后儿童生命质量的初次和随访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地震后儿童PTSD及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其生命质量状况,并提出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汶川地震重灾区汶川县和茂县267个村庄或社区为总体,借助当地政府提供的地震后人口和居民信息,以县、村(或社区)、户为主线,先采用随机抽样选取了外南、内南等39个村庄或社区,然后运用系统抽样方法在上述村庄或社区中抽取个体,最终选取了596名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地震创伤经历问卷(EEQ),包含11项关于是否经历地震导致的某一创伤的问题,可归类为主观体验、客观体验和与地震相关的损失3类创伤经历。各类经历相加(“是”=1,“否”=0),数值越大说明地震创伤越严重[3]。②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量表(CPTSD-RI)和儿童抑郁指数量表(CDI)被广泛应用于灾后儿童和青少年PTSD、抑郁的评估和筛查[4-5]。③儿童生命质量量表(PedsQL)有4个方面的内容,共23个条目[6]。这4个方面是生理功能(8个条目)、情感功能(5个条目)、社会功能(5个条目)、学校功能(5个条目)。以上量表在国内外研究中已广泛使用[7]。

1.2.2 调查方法 于2009年8月,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灾区儿童和青少年开展首次心理健康和生命质量评估,并在2011年5月进行随访。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通过上一次调查的联系资料,最终联系到了596名儿童中的430名,失访率为27.9%,其中160名调查对象因不在当地而未能联系到,6名拒绝参与调查。现场调查流程如下:在取得监护人知情同意后,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及填写问卷应注意的事项。调查持续约30分钟/人,问卷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调查员对填写的问卷做现场评估,如果发现有条目答案“空白”或“模糊”,则及时反馈给调查对象作适当补充或修改。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pidata 3.1进行双机录入并核对。数据核对后,导出SPSS文件,然后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596名被调查者中,297名(49.8%)为男性,227名(38.1%)为汉族。参与者年龄从8~16岁不等,平均年龄11.4岁,标准差2.2岁。超过半数的参与者认定他们的住房在地震中严重损毁(71.30%)、曾对自己的生命感到极度焦虑(73.70%)或者曾对亲朋好友的生命或健康感到极度担忧(79.40%)。地震创伤经历在各年龄组和性别中无明显不同,但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汉族,少数民族儿童和青少年认定他们的住房在地震中损毁更严重(78.0%比60.4%,P<0.001),并且曾对自己的生命感到更焦虑(78.6%比65.6%,P<0.001)。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地震创伤经历 n(%)

2.2 生命质量总体变化

表2显示了初次调查、随访调查和国内常模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得分。无论是初次调查还是随访调查,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总分以及各维度生命质量得分均低于国内儿童生命质量平均水平(均P<0.05)。就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本身而言,其生命质量随时间显著下降,其中生命质量总分下降2.0分(82.2∶80.2,P=0.01)、学校功能得分下降4.6分(80.8∶76.2,P<0.001)。其他维度生命质量虽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理功能维度降低0.4分(83.9∶83.5,P=0.61)、情感功能降低2.0分(75.5∶73.5,P=0.10)、社会功能下降1.7分(87.6∶85.9,P=0.08)。

表2 地震后初次调查、随访调查和国内常模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比较

2.3 不同创伤经历的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变化情况

就地震创伤经历而言,曾处于严重危险中、目睹他人遇难或严重受伤、曾对自己的生命感到极度担忧或曾对亲朋好友的生命或健康感到极度担忧的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下降明显,得分分别下降3.5分(P=0.02)、3.1分(P=0.02)、1.8分(P=0.04)和2.1分(P=0.02)。而未曾严重受伤、未曾丧失亲人、未曾丧失其他重要人物、住房未曾严重损毁、未丢失重要物品以及未曾对他人遇难或受伤感到愧疚经历的调查对象生命质量得分也显著下降,得分分别下降2.1分(P=0.01)、2.4分(P=0.01)、2.8分(P=0.01)、2.9分(P=0.03)、3.4分(P<0.001)、2.4分(P=0.01)。见表3。

表3 不同创伤经历的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变化情况

2.4 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生命质量为因变量,分别对初次调查和随访调查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初次调查中,PTSD(β=-0.38,P<0.01)为生命质量最大贡献因子,其次为抑郁(β=-0.34,P<0.01)。此外,居住茂县、曾处于严重危险中、丢失重要物品都对生命质量有显著影响,与PTSD、抑郁一起,可共同解释生命质量45%的变化。随访调查中,PTSD(β=-0.47,P<0.01)和抑郁(β=-0.35,P<0.01)依旧为生命质量最大贡献因子,其次为年龄和性别,此模型共可解释生命质量52%的变化。总之,PTSD和抑郁是影响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的最重要因素,PTSD或抑郁每1分值的变化都会引起生命质量0.3~0.5的反向变动。见表4。

表4 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与建议

3.1 生命质量变化情况及建议

本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命质量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在生命质量不同维度的得分中,学校功能得分下降显著。一方面,对于有过特殊地震经历的人群,如在地震中受困、受伤或丧失亲人的儿童和青少年,如果没有科学的心理指导,他们很难像以往一样快乐地在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学校对于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似乎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社会支持与灾区群众的心理卫生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性[8],而学校作为儿童和青少年灾后心理恢复及重建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对受灾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支持中最重要的一环,发挥其持续性的积极作用。学校应定期对受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评估,以逐渐减弱地震给他们心理上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以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例如,开展书法心理治疗就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带有文化特征的处理儿童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方式[9]。

3.2 生命质量高危人群的确定及建议

本研究发现,地震相关经历(包括曾严重受伤、曾丧失亲人、曾丧失其他重要人物、住房严重损毁、丢失重要物品以及曾对他人遇难或受伤感到愧疚等)与儿童生命质量降低显著相关,是生命质量降低的高危因素。特别是遭遇严重受伤、丧失亲人的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持续低迷,他们应是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对象。作为影响灾区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的最重要因素,PTSD和抑郁也应作为筛查生命质量高危儿童的标准之一。

本研究还意外地发现,某些无特定创伤经历的个体其生命质量随时间推移而显著下降。据此,课题组推断这可能与地震对这些没有特定创伤经历个体的延迟作用有关。目前,学术界对产生这种延迟作用的原因尚无定论,可能是因为这些个体通过各种媒体、亲友交流或其他手段不断地接触灾难带来的负面影响,继而出现心理困扰,如果这种困扰持续聚积而无有效的缓解途径,就会产生心理危机,从而导致生命质量的下降。因此,本研究提出,救援的对象不应只包括直接卷入灾难的儿童和青少年,还应涵盖间接暴露的个体。

[1] Carballo M,Heal B,Horbaty G.Impact of the tsunami on psychosocial health and well-being[J].Int Rev Psychiatry,2006,18(3):217-223.

[2] Somasundaram DJ,van de Put WA .Management of trauma in special populations after a disaster[J].J Clin Psychiatry,2006,67(Suppl 2):64-73.

[3] Roussos A,Goenjian A K,Steinberg AM,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depressive reaction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fter the 1999earthquake in Ano Liosia,Greece[J].Am J Psychiatry,2005,162(3):530-537.

[4] Jia Z,Tian W,He X,et al.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survey among child survivors of the 2008Sichuan earthquake[J].Qual Life Res,2010,19(9):1381-1391.

[5] Kovacs M.Rating scales to assess depression in schoolaged children[J].Acta Paedopsychiatr,1981,46(5-6):305-315.

[6] Tian W,Jia Z,Duan G,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ld and adolescent survivors of the 2008Sichuan earthquake[J].Qual Life Res,2013,22(4):745-752.

[7] 陈茹,田文华.自然灾害后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评估量表的应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1):53-56.

[8] 张伯华,刘羽曦,张德秀,等.汶川地震一年半后重灾区受灾群众社会支持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5):318-320.

[9] 宗焱,祝卓宏,王晓刚,等.书法心理治疗对震后儿童创伤应激反应的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1):31-33.

猜你喜欢

灾区经历对象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