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敬爱的凌云沛教授

2014-01-10申功炘

实验流体力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风洞教研室专家组

凌云沛教授是北航实验流体力学的学科创始人之一,我们都尊称凌先生,不仅是我们的长辈,在学术上、教学上都是我们的先生。凌先生不仅在我校,在空气动力学界也是知名的学者,曾受特聘当过当时北京空气动力学研究所的学术顾问,也曾是国防科工委实验空气动力学专家组 (马明德先生为组长) 的重要成员,大家都尊称他为凌先生。

第一次认识凌先生己是1960年初,我和欧阳万同学跟随凌先生、忻鼎定先生一起去沈阳AT-1风洞实验室参观并向苏联专家学习。凌先生和欧阳万同学主学应变天平技术,我主学风洞控制技术。短短两个月后回到北航,以凌先生为首,开始创建了北航应变式天平研究实验室,不仅设计制作用于超音速风洞的应变式天平,还建立了用于风洞的精密应变片的制作小组(成员有李永庄——全国三八红旗手,蔡明珏和小李)并延续由欧阳万和薛启智成立了全国知名的应变式天平研究实验室。期间,在天平风洞测力应用实验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性地研究,也对风洞测力实验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60年代初,凌先生开设了风洞实验技术课,不同于实验空气动力学课程,引入了不少新方法和新技术。对我而言,受益匪浅,成了我耕耘于实验流体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经济和生活困难时期,当时的空气动力教研室分成了3个专业教研室,凌先生被任命为实验空气动力学教研室主任。先生曾言道:风萧萧,雨寒寒,壮士一去不复返。表明了他当时的心情,因为长年来从上到下,轻视实验,缺乏对实验的投入,是一个艰难的行

业,也是当时很多人不愿从事的行业,确实有些悲凉,但也看出他授命受托后的决心。正是这样,也成为我们心中崇敬的很有气慨的人。在以后的许多年,我们都看到凌先生,在许多身体不适的时候,还坚持在此领域,做出了不少重要贡献。

16专家组期间,在马明德先生指导下,凌先生参与全国气动力状况的调研,去了很多学校和研究单位,参与了指导协调全国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做出了不少重要贡献。特别是对于加快从风洞测量的机械电器技术式向电子测量技术发展,作出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我国风洞测试技术进程的里程碑。由他推荐作为专家组的学术秘书,也使我得到许多前辈专家指教,大大开阔了眼界。

在此期间,我也要特别感谢凌先生,如果没有他对我们实验研究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就难以取得G3风洞总压调节控制系统的研究成果。

文革期间,凌先生也没躲过冲击,尽管身心受到伤害,但似乎没有太在乎。尽管文革结束时也不再年轻力壮,身体更显衰弱,但他仍坚持工作,关注研究室的发展。

凌先生终身热心教书育人,即使退休后还时常关心后辈们,常问寒问暖,倍感亲切。

尽管凌先生给人的印象很多时候是多病衰弱的样子,其实到了晚年,他成了对养生有特别研究的人,也成了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真是成了一个有点不一样的人。成了活过90、身心健康、长寿的人,也成了我记忆中最深刻最羡慕的人。

学生 申功炘 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猜你喜欢

风洞教研室专家组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综合训练风洞为科技奥运助力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斑头雁进风洞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韩长赋部长在巴拿马接见中国热科院农业专家组
好车在这里“吹”出来
———重庆建成世界一流汽车风洞
黄风洞貂鼠精
趣闻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第三届专家组会议在郑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