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 奢侈的,无用的
2014-01-09张卓
张卓
只有面对沉默的布料,才是我的天堂
在北京开设的无用生活空间运转顺利后,马可女士迅速回到自己在珠海的工作室。为筹备自己的品牌“无用”,她深居简出8年,早无法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严重的空气污染、终日的拥堵以及由此带来的无法安放的工作情绪。
以《人物》的一个栏目形容,这个位于珠海郊区的、有着乳白色外立面的三层小楼是马可的“居心地”。如今,她安然于此,作息规律。每天早8点骑自行车上班,晚7点下班。上午是设计时间,下午处理各种事务。为《人物》拍摄年度封面的当天,她的午饭在工作室附近一个农家乐解决。这个农家乐临湖而筑,隔湖便可望见无用工作室,眼前风景令马可心情颇好,“如果你对大都市生活没有特别的眷恋,那珠海可算是国内最宜居的城市。”她笑着说,随即又补充,即便到了冬天,珠海的气温也几乎未达到5度以下。
与其说是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不如说在刻意远离名利场的喧嚣。作为中国服装设计界最顶尖的设计师,马可自1996年创立中国第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例外”后就竭力避免成为一位公众人物,即便她获得数不清的国际奖项以及成为第一个参加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中国设计师,媒体也几乎难见她的采访和正面照片。在浮华的时尚设计圈里,马可就像一个异类,当然,她根本不承认自己身处时尚圈,她说,很多年没有看过四大时装周,时尚杂志也懒得翻。
回顾2014年,马可终将自己筹备8年的品牌推至市场,更重要的是,她通过“回归手做”的产品理念传递了一种更高级的价值观:真正美好的设计来源于人的情感。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第一夫人选择了马可的设计。一年半前,彭丽媛随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俄罗斯身穿的那件深蓝色的束腰大衣即出自她之手。政治影响力以及专业的职人精神赋予马可超越她本身所处的设计领域的更宽广的知名度,民间称她为“国母设计师”。盛名之下,马可仍旧保持谨慎,她信奉“只做不说”的原则。
偶尔,她有被不实报道和传言激怒的时候,“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谎言误导了国内外大多数人。”实际上,自从第一夫人的定制服装引起公众和媒体热议,马可已经习惯了这种愤怒,也习惯了控制这种愤怒。马可的一位朋友回忆,一次不实报道又出现时她曾感叹,“人言可畏,不想深究。只有面对沉默的布料,才是我的天堂。”
她不愿意卷入名利的争夺,选择长期隐忍,而不按现代商业规则借势营销,在接受《人物》采访时,她主动将第一夫人的定制服装和她的无用品牌之间的关系廓清为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我是以独立设计师身份为第一夫人提供的专人定制,并非以任何品牌设计师身份。所以说第一夫人穿的是某某品牌都是不真实的信息。”
这种不事声张的做派和她的设计理念一以贯之。马可定义最好的设计是“不设计”,“不刻意去设计,不刻意去表现。因为现在太多的设计目的性太强,要么是体现个人的创造力或者是个人创意等等,里面有太多设计以外的东西。”马可解释说,“我所欣赏的设计是没有设计以外其他目的的设计,没有背后对名利的欲望。全部身心投入在如何让未来使用这个物件的人能获得最好的感受。”
最高尚的创作动机应该出于“关心人”
长期以来,马可视衣服为信仰及理想存在,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最看重的是不管设计什么,始终是要为人服务。”1990年代,她与合伙人共同创办的服装品牌“例外”因体贴的设计和精细的做工被誉为中国第一代最成功的设计品牌之一。她的工作专注而严苛。她曾和朋友抱怨,自己设计的“度”非常难掌握,当指导一位年轻的纸样师调整版型时,她不知道如何表达,不是左右调整,不是再减去一两公分,而是1毫米的误差。
一个完美主义者表面看来是对某个领域的完美追求,更深层看是一个人严苛地对待自我和这个世界,也因此,马可越发感到与时尚产业格格不入,绝大部分成衣设计风格取决于市场终端,这与她的理念相去甚远。她在例外的合作者毛继鸿评价马可“其实是蛮反市场的一个人”。商业令马可痛苦,她厌倦快速高压的流水线生产,希望创造一种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真实地呈现内心而设计的服装,而不是“炫耀或者建立某一种形象”。
2009年,马可辞去例外设计总监的职务来到珠海创建无用设计工作时,其时,她在巴黎做完第二场秀后为确定今后的事业定位已经挣扎了大半年,当时马可面临两个选择:是做个独善其身的艺术家,还是兼济天下,去做一个能帮助到更多的人的品牌?多年来在乡村的采风经历带给她强烈的感动和反思,在贵州乡村,她看到所有的年轻人宁愿到大城市打工,她视为珍宝的传统绣工被认为一钱不值而面临无人传承的窘境。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边缘化和快速消亡成为最令马可痛心疾首的事情,“我实在无法对此视而不见。这些让我无法割舍的手艺最终让我下定决心正式创建无用品牌并将之作为毕生的事业。”
人生后半场,她投入全部心力积蓄与无用为伴。发展无用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朋友曾介绍了一位商人,对方希望投资马可,马可立刻把他请走了,“我就是那种黑白分明的,没有太多中间地带。”她并非抗拒资本,而是怀疑背后的目的,“独立的精神很重要。”
2014年9月,无用在北京开业。无用生活空间1200平方米的空间展示了马可及其先生8年来的设计,粗布棉麻衣服、手工铜质眼镜盒……空间售卖的衣服以及家居用品,从设计手工织布到缝制染色全部为手工全天然制作,为此,她专门请来了一批掌握传统缝纫技术的贵州绣娘。
马可说自己深信最伟大最高尚的创作动机应该是出于“关心人”—关心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世界,也包括爱。而手做恰好替代冰冷的工业流水线量产,蕴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与此同时,马可也遭遇了质疑,一些评论认为,一向推崇节制的马可生产的是一种“超奢侈品”,一件衣服动辄上万,一条绣花床单高达数万元,这本身就存在矛盾。先后两次接受《人物》的采访,马可对此事都做了解释,自己的每一件衣服几乎都需长达两三个月的制作周期,一条单人床单,4条缝8种线,内衬两种不同缝法,耗费3天,时间难道不是最奢侈的吗?马可坚持“部分出品的确价格不菲,但绝对物超所值”:“如果无用不能为中国手工艺开辟出一条高端之路,那这些手艺就彻底死了,只能走向廉价低俗的旅游纪念品。”
按照马可的定义,“无用”是一家社会企业,不以盈利为目标,全部盈利用于扶持民间手工艺,“无用本来就不是符合大众的……就是给大家提供很不同的观看事情的角度……绚丽耀眼的不一定就是奢侈品,朴素安静的东西还更高贵。它最大的价值是在这儿。”
两种相反的力在斗争
马可在珠海的工作室养着7只狗,它们是马可的最爱。3只拉布拉多是一家子,瓜瓜和她的两个孩子—弟弟和憨憨;一只德国牧羊犬长相凶悍,但实则最小女人(马可的形容),常常蹭着马可的大腿撒娇;两只叫不上名字的土狗是一对情侣,住在后院,相亲相爱;还有一只叫“小小”的害羞的小狗,喜欢为其他狗狗舔耳朵。只要马可一进工作室,这群狗就自觉围拢过来,在她的办公桌下横七竖八躺成一片;每天下班,马可会带瓜瓜回家,其他狗会带着几分醋意目送他们离开。只有在动物面前,马可才会展现出她纯真的一面,她尽情蹭着它们的脸,与它们亲昵。当听到摄影师希望能拍摄一组她和狗狗的照片时,这位一贯不爱出镜的设计师顿时振作起精神,像召唤自己的队伍一般悉数将这群狗排列在身边。
“动物是可以让人放松的伴侣。不管你工作再怎么样紧张或有压力,只要你面对动物的时候,它们的那种天真和全心交付会让人感动。”马可家里还养着一只小猫,当她在电脑前工作时,猫就趴在她腿上,睡成各种姿势。从动物身上,马可体会到一种信任和责任,“动物身上有太多需要人类去学习的东西,因为它们还保持着自然的天性。好比说,狗狗非常宽容,无论你对它做了什么事情,它从来不会记仇,总是非常包容。一个狗狗对主人的那种感情才叫无条件的付出。”
这也是马可理想的世界,人与人间坦诚、友善、充满信任。她回忆下乡调研住在当地手工艺人家里,在不通水电的夜晚,她和他们围坐在篝火旁,经历了一天的劳动,一边烤着土豆,一边说说笑笑,“一天的生活就结束了,是一种简单但又非常真实的幸福感。”马可说,“而城市里有太多让你没办法信任的东西,包括我们所吃的食品,我们的环境,我们所使用的每一样东西,我们无法完全相信这些东西以及制作这些东西的人。”
马可说,“对我个人来讲,我觉得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人和人之间的温暖,还有彼此的尊重跟珍惜,也包括人跟物之间,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做无用是这样想的,我永远都不会把商业利益放在第一位。销售产品并不是我的目的,而是通过这个媒介提供一个大家相聚、见面、沟通、了解,能够坐在一起分享对生命的感悟的一种机会,这个才是我看重的。”
正如马可一直向《人物》强调的“不想谈服装了,觉得服装太窄了”,她执着且饱含耐心将自己定义的最美好的设计投入现在的工作,她将无用定义为一种审美和价值观。“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价值观而生活,价值观也就意味着我认为做什么事情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我愿意把精力、金钱、生命投入在什么样的事情上。”
传递自己价值观的愿望最终令她说服自己为第一夫人提供定制服装,在考虑这份“国家任务”的邀约时,她就预感到,“我知道第一夫人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她的穿着风格定位,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最终,马可和她希冀通过设计传递的价值观随着第一夫人一起登上了时代舞台。
登台的感觉对她而言并不全然是美妙的。“很难。两种相反的力在斗争,一种是极静中的孤独,另一种是人群中的起舞。两种截然不同,在两极之间转换最耗神。”
不管如何,这位之前从不在大众媒体上以正面示人的设计师已经学会面对关注。在拍摄《人物》年度封面照片时,她不出意料地穿上了自己的衣服,一条手工制作的长袍—价格当然是奢侈的,因为所花费的时间是奢侈的,人为此投入的精力是奢侈的,正如逆潮是奢侈的,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缓慢制作也是奢侈的,手工艺背后设计师期望凝聚的情感更是奢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