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两岸经贸如何跨越“深水区”
2014-01-09章海源
章海源
两岸经贸合作伴随着两岸关系曲折前行,由小到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积极变化,按照“先经后政、先易后难”的思路,全面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经贸交流日趋密切。尤其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及后续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使两岸经贸关系逐渐步入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轨道,两岸经贸合作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两岸经贸合作持续稳步发展
2013年,世界经济出现一些好转迹象,但复苏基础仍不稳固,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增强,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大陆对外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两岸双边贸易整体表现则好于上年。
2013年1月-11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807.1亿美元,高于2012年全年两岸贸易额(见图1),同比上升18.8%,高于大陆外贸总体增速11.1个百分点,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8%。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371.8亿美元,上升14.1%;自台湾进口为1435.3亿美元,上升20.1%。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双向投资格局逐渐形成,得益于《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的签署,2012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回升到28.5亿美元的较高水平(见图2)。截至2013年10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9641个,实际使用台资588.1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4.3%。
台湾“经济部”2009年6月30日正式放开陆资企业赴台投资,并以“正面列表”的方式对大陆投资进行管控,对大陆企业市场开放度明显低于侨资与外资。但是,大陆对台投资仍然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台湾投审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大陆对台湾投资8.3亿美元。总体看,大陆企业对台湾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占比达61%,其中,对服务业投资占陆资投资比重的50%。《海峡两岸投资保证和促进协议》以及《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等后续协议的签署,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两岸双向投资的实现。
两岸经贸关系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全球经济转入低速增长期,两岸经贸发展压力增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3年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进一步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为2.9%和3.6%,分别较前一次预测下调0.3和0.2个百分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1月19日发表的经济展望报告中也将2013年和2014年增长预期下调至2.7%和3.6%。总体来看,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将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严重,使两岸贸易及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制约。
美国加快推进自贸区战略,对两岸深化合作形成干扰。美国在亚太地区力推TPP之前,可以说大陆是推动东亚一体化的主导力量,而台湾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游离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之外,ECFA成为台湾融入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唯一途径。然而,美国重返亚太为台湾提供了参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的支持和现实渠道。台湾领导人萧万长近期表示,希望美国重新重视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并争取美国支持台湾加入TPP的谈判。可见,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台湾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决心,对两岸继续深化交流与合作形成干扰。
台湾自身经济疲软。2013年,台湾对外贸易和民间消费增长缓慢,民间投资先扬后抑,总体经济增长延续2012年以来的疲弱态势,2013年前三季度GDP增值率分别为1.62%、2.49%和1.58%。由于第三季度表现低于预期,全年“保2%”难度加大。2013年,台湾当局积极推动经济改革,建立“自由经济示范区”推动以“三业四化”(传统产业特色化、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国际化与科技化)为主的产业升级策略,但台湾内外复杂环境使其经济转型举步维艰。
2014年两岸经贸关系展望
2014年,尽管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从2013年年底以来的经济形势与趋势观察,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总体上有所好转。从两岸因素看,大陆作为台湾最大的贸易、投资伙伴,特别是两岸经济合作由制造业逐渐向服务业领域延伸,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为台湾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但两岸经贸合作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尚未生效,台湾当局原定于2013年初推出的第四批陆资投资开放项目未能出台等都显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难度加大。从台湾岛内看,2013年内台湾当局虽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并出台短期应对措施,但在内外复杂环境影响下效果有限,2014年台湾经济预计仍将维持中低速增长状态。
但总体来看,两岸经济合作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尤其是大陆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在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加快对台湾的开放合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下,两岸经济合作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前景。从两岸经贸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看,2014年两岸经贸交流将在已建立的制度化架构下运行,全年预计仍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