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末情绪

2014-01-09周伟苠

散文百家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间天堂佛法姑苏

周伟苠

倦伏家中阁楼的书房,从斜着的老虎窗慵懒地朝西望去。穿过近处一片别墅红红的坡顶、几幢不高不低的住宅楼,远处是烟灰色夹杂着大片银白亮色且变幻着的云彩。云彩下面,正在建设中的大楼和建筑吊机后,依稀可见远山黛色的身影。

这连绵数十里的山丘,曾经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和远处的太湖都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除了“苏湖熟天下足”,稻米飘香可丰足天下,其花岗石也久负盛名。历代能工巧匠早在晋代就开始采石雕刻,至本世纪七八十年代更是“石炮一响,黄金万两”,开山采石成了当地乡村发财致富的重要途径,而留下的是植被破坏和满目疮痍的山体。

连续的高温,姑苏竟然超越金陵,上了“火炉”的榜,让人无奈之余心里烦躁得似打翻了五味瓶,怎也不是个滋味。

记忆中已经很久(要用年月来计量)没有这样一整天窝在家里,且什么事也不干,吃了睡,睡了吃,到了傍晚才爬上阁楼的书房看风景、发呆,甚至提起生疏的笔爬几行格子,记录片刻情绪了。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人停不下来,正值壮年的一份事业和责任也常常让人停不下来,而作为肩负着建设新苏州使命的公务员群体中的一员,尤其停不下来。

“白加黑”、“5+1”,说的是白天加黑夜、5个工作日加周六都要上班。这是这个时期苏州部分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层的真实写照。每天忙于各种会议,协调相关工作,处理一大堆事务,还要见缝插针走访企业、会见中外客商,每天的工作让自己变成一个旋转着的陀螺,从早上坐车出门开始,一直到晚上回到家才停下来,而此时已是筋疲力尽……

一份资料说,现在的公务员,尤其是市县一级的领导干部,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仅身体的生理指标亚健康,慢慢地,各种压力让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也“亚健康”了。

上半周去京城几天,拜访有关部委,与相关央企对接,加快项目推进,免不了又多喝了几杯。路途奔波,回来后又没歇着,人实在乏了。觉得浑身上下不舒服,连骨子里也酸酸的难受。而这个周末也难得地没有会议,让我好好睡了个懒觉,下午又睡了个长长的午觉,这时又懒在家里的空调中“躲进小楼成一统”,看云飞云淡,想些平时无暇去想的事。

窗外虽然没有太阳,但依然可感受到灼人的热浪。用手触摸阁楼的斜顶依然是热的,要不是开空调,想必会是很烫的。

于是想到“火炉”话题。据最近气象资料,传统的武汉、重庆、南京三大火炉已被颠覆,而我们自古以来一直引以为豪的人间天堂姑苏,高温竟然和高度发达的经济一样榜上有名,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刚看到这则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诧异,尔后是片刻的沉默(没有时间思考),然后定格在无奈和怅然中。

这几十年来,苏州的县区,从农民“洗脚上岸”到村村冒烟搞乡村工业;又从跑田岸到跑口岸,率先搞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苏南模式”,经济发展始终跑在了全国前列。“苏州制造”名闻中外,工业产值、引进外资、进出口总额……各种数据在全国遥遥领先,经济堪比一个省和直辖市。而昔日的鱼米之乡,大片的稻田水荡已种上了钢筋水泥的森林!

现在想来,除了自然的因素外,人间天堂高度发达的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让这座两千五百多岁的古城也开始付出发烧的代价了。

我的朋友,姑苏兰风寺的法航主持“有佛法自然有办法”的话,令我印象深刻,几年前我将这句话写入了《重修兰风寺记》。“佛法”无处不在,“办法”也总比困难和问题多,关键是决策者的选择和决心。“人间佛教”的倡导者星云大师为佛光山所订的信条是:“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所幸的是以蒋宏坤先生为首的决策者早就提出了苏州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从“苏州制造”到“苏州创造”的升华。看来这不仅是改变苏州停留在“世界工厂”的定位,真正回到生态文明的“人间天堂”的不二法门,也给了所有关心爱护苏州的人们信心、欢喜和希望。

而正如佛法需要一批高僧大德、护法、信众去弘法一样,苏州重返“人间天堂”,也需要几代新老苏州人共同的努力。尤其是居苏州“庙堂”之高的公务员群体发自内心的拥护和对放弃经济高速增长的“舍”,才能有生态环境改善的“得”……

老虎窗玻璃上飘来几滴雨珠,将窗外的视线变朦胧了。而此刻窗外的景色正变得绚丽,西边天际线那一抹水灰色的云层正被一抹亮亮的金黄色的晚霞刺开,蓝白相间的云彩和亮色正在弥漫开来,让我的心情也从慵懒、懈怠、阴郁中舒展开来。

人的身体累了、乏了,需要停下来歇歇;我们的城市,在以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高速发展几十年后,也该退退烧,休养生息了。

无论人生还是我们的古城,都会有曲折、沧桑,但我们坚信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人间天堂佛法姑苏
人间天堂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姑苏好时光
最上乘的艺术,皆来自佛法
西湖——镶嵌在“人间天堂”的明珠
姑苏城外寄乡愁
斯洛文尼亚:上帝宠爱的中欧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