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实践层面谈学校教研共同体建设——以高中物理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为例

2014-01-08周静忠冯建跃

物理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教研物理

周静忠 冯建跃

(1.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028;2.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 214101)

教研共同体是学校学科专业活动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开展教学业务活动的第一平台和第一依托.学科教研共同体以原来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聘请学校里其他备课组和其他学校里的著名教师指导性参与,通过日常的学科教学研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而,学校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我们把教研共同体建设看作是第一抓手.

从理论上讲,教研共同体不是现在才有的概念,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发展中的一种教学隐喻,它直接与建构主义中“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这一学习隐喻相对应.其理论假设来源于社会建构主义和分布式认知,强调知识的社会性特征,认为知识是分布或存在于团队或共同体中.为此,在具体实践中,只有明确教研共同体活动目标,建立规范的教研共同体活动机制,重视团体活动的有效策划、任务分担与协作交流,才能形成共同体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完善的策划和自然的运作),进而促进同一学科不同水平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在同一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合作与分享持续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保证学科教学质量有赖于全体教师有效的、高效的教学活动.本文结合我校高中物理组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跟广大同行一起来探讨通过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来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1 聚焦“有效教学”——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始终不渝的工作目标

许多专家学者对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阐述,都注重学科的升华——文化、人文,注重教师的发展——修炼、修养,注重课堂氛围——学生主体、返璞归真,这无疑是出人才的课堂教学.我们学校物理教研共同体建设中,落实在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上的目标定位为:(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提升课堂教学品位.这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更具体的要求,所对应的考核指标就是期中期末考试班级的物理成绩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率.

1.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其目的意义就是向课堂要成绩,提高课堂教学生产力.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没有考试分数的教学是不行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布局、如何发挥,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并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地成为大家的教学追求.当然,我们评价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高效,也不是到期中期末才来评价的,只有一堂课一堂课地的开展“有效目标”和“有效策略”的研究和实践,才会达成“有效教学”目标和要求.

1.2 提升课堂教学品位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率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标杆.学生怎么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满意呢?不外乎3个因素:一是有兴趣,不枯燥乏味;二是学的不苦,不机械练习,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就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三是教师个人魅力——真心、善意、美好.这3个因素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品味.理论上讲,物理应是高中生较感兴趣的一门学科——里面有着充满哲理的物理学发展史,有着奇妙无比的物理现象、引人入胜的物理原理,有着身临其境的实验探知和跌宕起伏的思维历练.但在现实中,据笔者观察大多数高中学生不喜欢物理学科.怎么会不感兴趣呢?简言之,就是教师的教学脱离了“有效教学”的轨道,教师上课不是反复地灌输,就是机械地练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有趣的知识自然少了,枯燥乏味的东西就此消彼长地多了,学科的魅力也就枯萎了.同时,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的面貌、衣着、言行举止这些显性的外表及教师的品德、修养、学识这些隐形的修养)也都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品位.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这个教师是“对我好的”,是我所尊敬所崇拜的人,才会真正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学习内驱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给我们广大教师真正意义上教学质量、教学品位,应体现在把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彻底放弃,课堂不仅要“秀”教师自己,而且要把学生“秀”得更“智慧”——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概括抽象的知识、演绎推理,长于猜想、敢于实践、善于反思和反省.

2 完善“工作机制”——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规范运作的活动基础

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规范运作的中心工作让每位教师都能不断成为团队的互补型专业引领者,破解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的瓶颈,让教师在互助、互重、互赖的氛围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为此,我们根据学校物理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流于形式的现状出发,从纵横两方面调整共同体运作的活动机制:(1)从横向来说,不断地优化教学基本环节: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学业辅导——教学评价.并根据教研组及教师的状况,针对薄弱点,进行持续改进;针对优势点,不断固化、提炼、辐射,形成特色.(2)从纵向来说,不断地优化年级间、学段间的学科沟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新的活动机制下的教研共同体活动并不是一次会议,而是全体组员一起参与的一整套工作方案,是一个循环流程.首先,为了方便教研共同体活动,将同一教研共同体的教师安排在同一个办公室,活动由教研共同体长全面负责,包括召集、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组员分工和活动记载.一周的教研共同体活动如图1所示,包括下面4个步骤.

图1

第1步,周一下午是一周工作的例会,例会上确定一周(下一周)3节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并确定每一节课的主备课人和开课时间;全体组员根据主备课人备好的“教案学案”一体化讲义,一起讨论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选择例题和课后练习题.这叫“议课/备课”.

第2步,3个主备课人根据例会上的精神各自备好课,拿出修改好的教案学案一体化讲义来.每次新课的第一课时有主备课人上课,全体组员前往听课,这一步叫“上课/听课”.

第3步,听好课后再议课,称为“反思/再议”.

第4步,每一位教师自己根据讲义、听课和再议的精神,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再备课,最后确定适合自己教学方案,然后上课,称之为“定案/上课”.

例如,笔者所在教研共同体共有8位教师,组长把我们分成3组,高一物理每周3课时,这样每个小组负责一个课时的主备课,一般在周末各组拿出各自承担课题的备课讲义初稿来,利用一节课时间来议课,有时聘请行家前来指导.议课的话题很多,知识层面——重点难点,例题习题,教法层面的——引入导出,实验探究,问题驱动,等等.主备课人听取例会议论以后,对讲义进行修改成稿,分发给教师和学生,并上该课题的第1节课,全体成员前往听课,听课结束立即进行评课议课,应该说,这一次议课是最有时效性的反思,以前我们也注重教学反思,但往往反思了也没有效果,因为反思的这一节课要等上3年才会再来一次,到时也很少记得起来了.大家研究过的课,再去听课,感受更深,大家畅所欲言,客观地评价,这样效果更加显著.

这样一个教研共同体活动的机制,保证了每一位教师能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如果说我们组里有几位教师特别优秀,那么就可以借助教研共同体活动这个平台,把他们的物理课堂教学艺术、方式方法、技术和技巧,传递给其他教师;如果说我们组一个也不是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那么我们“三个臭皮匠”,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合成一个“诸葛亮”.就是基于这样一个思考,我们确立了一个教研共同体活动的全新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样一个机制能够保证“有效教学”活动可持续地在我们物理教研共同体开展下去.

3 革新“教学理念”——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品质提升的前行力量

传统观念支配下的教师认为自己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3件事——备课、上课和改作业.教师们基本上都是周而复始、机械独立地进行着每天的劳作.建立教研共同体以来,学校层面的物理学科活动主要围绕教研共同体活动来加以设计,学校物理教师工作的重心也开始由教师的个体单独劳动逐步转向集体合作攻关,也突破了以往“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个体合作方式,教研共同体活动成为我们物理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方式.

3.1 教师工作观念的改变

变教师独立做事为团队合作,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对我们教师而言,真如《学记》上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无论是资深教师,还是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多多少少体会过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尤其是教改以来,好多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教学传统,好多年轻的教师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勇气足,不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生满意率,都要比老教师来得好,这些都是值得老教师学习的;而老教师也有课堂教学方面成功并成熟的技术技巧,例如处理教材方面,把握并处置重点难点、自然应对预设与生成、对历年高考的研究、选择例题和作业的习题配置等等,都值得年轻教师学习.

一个教研共同体,就是一个团队在运转,从早到晚,时时刻刻,大家都在为课堂教学思考、谋划,不分你我,不论资历,课堂敞开,资源共享,言论自由,无比美好,这也许是教学中的“熵增原理”.

3.2 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方面,新课改以来受到冲击的传统观念主要集中在4个问题上——为何教(价值观)?为谁教(学生观)?教什么(课程观)?怎么教(教学观)?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本源问题.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以来,在我们物理教研共同体全体教师的思想上最大的转变是“为何而教”的观念转变.原来大家的价值观比较统一且单一,就是为了高考而教,单一的价值观导致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导致“过程与方法”的缺失,导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忽视,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限制了我们物理的学科魅力,限制了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品位,最终限制了我们的教学业绩和“满意率”.通过教研共同体活动,我们发现,要取得好的教学效益并不是死做题目,做大量难题,所谓的“提高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商”也很重要,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才是你能教好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物理教研共同体教师一致认为,在“为何教?”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是“为考而教”(知识本位)、“为教而教”(学科本位)、“为学而教”(学生本位)三者的统一.所以,在教研共同体活动“议课、备课”环节中,我们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活动,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从教研共同体的有效活动开始,利用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理性地开展教学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研究的重要策略,这样的思考与实践对我们每一位中学物理教师的精神成长和专业成长,所能起到的促进作用,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品位,所能带来的丰厚效益,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猜你喜欢

共同体教研物理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只因是物理
爱的共同体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