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会转移出中国吗?

2014-01-08

中外管理 2014年1期
关键词:劳动力制造业企业

不久前,我去美国出差,在当地各大城市的沃尔玛超市做了一项基础调查:翻看每一类商品的生产地。而2012年同一时间我也做过同样的事情。和一年前相比,我发现在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区域内,已经有越来越多产自更多国家的产品。除了墨西哥、越南等早已参与全球制造大潮外,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土耳其、秘鲁、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原来不大见到的产品也明显多了起来。

当2006年我第一次走进美国的时候,满大街充斥着数不清的“中国制造”,而却很难见到其它国家的产品。如今已截然不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低端制造领域了。

中国仍是世界最佳投资地

从表象上看,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快速攀升,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过程正在发生。据相关调查显示,2012年以来,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等25个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22%。一些轻纺企业撤离中国的迹象蔚然成风,比如中国曾经生产了耐克鞋全球产量的40%,但近来越南已经超过中国成为耐克最大生产基地。

过去几十年,发达国家不断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先是轻纺工业,之后是电子工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造成了其产业空心化,美国尤其显著。但一场金融危机让发达国家突然醒悟过来,没有制造业的支撑,只靠服务业很难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吸引制造业回归成为其新的政策导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近两年的国情咨文中反复宣扬:为了使美国经济复苏,必须重振制造业的威风,鼓励他们的企业家把制造业工作岗位重新带回美国本土去。日本也不例外,试图出台激励措施,以避免产业空心化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

但现实的情况是,重振制造业对发达国家来说恐怕是无能为力。中国已经在制造业领域占据了极佳的位置,成为为全球制造业提供“最理想环境”的国家。在近日《中外管理》举办的“第22届官产学恳谈会”上,笔者应邀主持“制造业新格局的全球智慧”的主题论坛,参加讨论的有来自中、美、德、日制造业世界四强的企业家。我向他们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是否有将部分制造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的打算,却没有一个人举手。随后我又问他们,有没有计划在中国增加更多的投资或者开建更多工厂的规划,结果所有人都举起了手。他们当中既有生产多种机电产品的西门子公司、生产机械通用标准件轴承的美国铁姆肯公司、生产汽车喷漆和检测设备的德国杜尔公司、生产化工产品和材料的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又有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汽车集团和典型的本土制造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涵盖范围非常广泛,都是典型的高端制造企业。

统计数据也表明,在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领域,所谓转移或者回流的趋势并不明显。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2012年白皮书》显示,78%的在华美国企业仍将中国视为企业短期投资优先考虑的全球三大目标市场之一;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调查报告》则显示,日本制造业企业对中期有潜力业务发展所在国的选择中,中国仍居第一位;而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亦显示,表示在中国未来两年内有重大投资新计划的受访欧盟企业数量在稳定增长。

制造业转移模式或将在中国终结

劳动力成本上升固然是企业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在高端制造领域,这并不是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综合来看,劳动力成本大体只占总产值的10%左右。

与此同时,中国的蓝领工人和工程师的性价比要远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中国企业家看来,尤其是中国的工程师水平,如果跟德国、欧洲、美国比,优势依然明显。其实就我个人的看法,中国过去这些年之所以在制造业上能有如此之快的提升,一方面,就像大家普遍看到的那样,中国有大量廉价的、敬业的蓝领工人;另一方面,被长期忽略的事实是中国庞大的高素质工程师资源也颇为殷实,这是全世界其它发展中国家所完全不具备的,也是中国制造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元素。

因为从1950年代开始,中国普遍推行苏联式的高等教育,开办了大量的工科院校,培养了大批机械、化工、电子等高素质的工程师队伍。当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之后,这些工程师迅速地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对接,消化吸收外国技术的速度十分惊人。

除了劳动力因素,物流商业环境、基础配套设施、税收商务环境,以及本土市场潜力等都是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而中国在这些方面依然具有显著优势。更为现实的情况是,中国广阔的市场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空间,制造业可以从东部腾挪到中部和西部而不需要转移出国门;在中西部提供生产要素的同时,东部又提供了市场需求,这种综合优势是其它国家无可比拟的。

还有一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量,很可能颠覆之前几十年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基本路径。事实也正像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所描述的那样:“过去制造业的转移,一个是按照成本,哪儿成本低向哪儿去;第二个是向市场,市场在哪儿企业向哪儿去。”在互联网条件下的全球化新趋势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本质的差别,也就是随着信息更透明,信息的传递更快捷,通过信息化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未来的趋势是,不管你在哪儿,都可以给全球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

因而,中国在劳动力、市场容量、投资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使得过去几十年世界制造业随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而进行全球化转移的发展模式,很有可能在中国画上句号。

责任编辑:朱丽

猜你喜欢

劳动力制造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