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司变成俱乐部
2014-01-08
“后浪”正成为团队主流,既难以控制,又难以取悦。
我有一个朋友,管理一家文化出版公司,该公司由几十位80后和85后知识型员工组成,而仅有的70后就是公司高管。朋友作为公司负责人,业务能力非常强,沟通风格也很强势,为了凝聚团队,她安排HR部门经常组织各种团队建设活动。
但“软硬兼施”的目标并没有达到:彪悍的工作风格,让公司效率很高,但员工对上级十分依赖和畏惧,甚至有员工说进总经理办公室得在门口绕几圈才能鼓足勇气。随着公司的发展,管理者愈感疲惫。团队建设活动并没起多大作用,公司缺少人际关系的粘性,而员工对于公司组织的活动也是消极应对,请假溜号者甚多。
非正式组织“耍花样”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这位管理者在如何激发知识型团队的士气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她非常认同基于聚焦行为、密集反馈、即时激励、及时调整的管理理念,但传统的组织架构都是基于控制的目的而设计的,难以调整身段适应灵活多变的新要求,怎么办?
公司开展了有趣的实践:全体员工在原有架构以外,组成一个非正式组织,称之为“XX帮”,宗旨是为大家创造更加温暖、健康、活泼的公司氛围。该帮由“长老会”负责日常运行,常任长老会成员为三名全员投票选出来的员工。每个季度由一位民选的轮值监督员监督长老会的日常工作。任期届满时,长老会要接受全体员工的服务满意度评价。
长老会究竟要做什么?核心任务就是推行一个叫做“亲,抱一下”的活动。基本规则是当员工主动帮助同事,或是主动承担某项公共事务,被帮助的人可以在微信群发布该员工的“爱亲行为”,表达感谢。根据实际情况(例如:被感动的程度、事务繁重程度以及效果等),可以送出“抱抱”和“亲亲”的微信表情。长老会负责核实和记录每个员工获得“抱抱”和“亲亲”的数量,及时公示,集齐10个抱抱或者5个亲亲,就可以换取一天带薪休假。而获得“抱抱”和“亲亲”最多的人,则可以获得小惊喜。
活动一经推出,员工的参与热情超出了设计者的想象:员工间自发的横向连接,短期内就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强化,员工间产生越来越频繁的知识传递,不像以往那样过度依赖上级管理者,各种正能量行为都会被及时发现和公示,并且获得小规模、多频次的激励。
“非正式力量”来了
几个月之后,管理者明显感到,新员工的保留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目前长老会已承担了除招聘和晋升、薪酬之外的其他HR功能,并且获得员工的高度评价。
这一尝试值得借鉴的主要在于:第一,一定要让反馈和激励的权利行使方式变简单;第二,通过非正式组织享有正式权利这种方式,实现组织的去中心化;第三,“亲,抱一下”的文化调性是非常80后的,不装腔作势;第四,请注意,这个团队士气改善项目的所有场景都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发生的,而且鼓励的也是工作行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已经证明,所有脱离真实工作场景的团队建设活动,对于改善士气和效率都是无效的;第五,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总经理曾问长老们一个问题——我是否是“帮内成员”?长老们愣了一下,说:“你不算吧?这是员工组织,你是公司领导啊!”而总经理回答:“如果,我不是一名普通的帮内成员,那么,这个尝试就是失败的。”
为什么?
——如果管理者不愿意主动进行权利让渡,不能真正成为普通的一员,那又如何“去中心化”呢?
责任编辑:晓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