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红利消退时
2014-01-08张子鹏
张子鹏
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无疑是2013年冬天里的一把火,从央视年度财经人物盛典到街头娱乐小报,几乎所有的媒体上都能看到这个名字。
这也难怪,小米在过去的一年中,年销量1400万部、总销售额250亿美元、融资后估值更是超过100亿美元。在崇尚财富的现今中国,这足以让一个人走上“神坛”。而新近与格力的10亿赌局,更是让小米这家只有3年多历史的新生代拥有了与积累超过20年大企业平起平坐的底气。
但是,笔者认为,当前的小米已经进入红利消退期。
下一波机遇VS个人积累
虽然跟风者众,但在现阶段,小米可以算是国内以互联网方式制作手机的唯一成功者。虽然现阶段依然没有办法真正为这种成功总结出轨迹,但对于一家快速崛起的企业而言,其中的偶然性,似乎远远大于必然性。
诚然,高配低价、粉丝效应、饥饿营销、资本推动……这些方式被雷军运用炉火纯青,这一切均源于他在小米之前,作为金山董事长又身兼天使投资人,有着业内多数人不可及的品牌营销经验、软硬件服务经验、商业模式的桥接经验以及互联网资源。这些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为小米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支撑——但,这仅仅是雷军个人成功的必然因素。
对于小米科技和主打“高配低价”的小米手机而言,进入市场之时,正与用户大量的换机需求和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开始井喷式增长重合,从而狠狠享受了一把市场红利。而这种分享蛋糕的快感,却并非来自于正常的工业生产之路——这也是为何小米被称为“互联网手机”的最关键原因。
相对于小米科技如今已经达到的发展规模,相对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放缓,难免会有人问,下一波市场红利还会直接掉到企业眼前吗?下一次崛起机遇还会因为个人积累而垂青小米吗?
弯道VS直行
相信即便是雷军自己,也不敢给出肯定的答案。
雷军和他的小米正走在一条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创业之路上。需要正视的问题是,以目前这种无工业设计创新、无实业生产为底气的快速方式,如同高速行驶在没有护栏的F1赛道上,直路可以加速,弯道如何处理?雷军让我们看到了小米加速的潜力,却还没有展示出应对弯道减速时的安全性。
其实小米已经站到了一个足够安全的高度,拥有了巨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拥趸,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问题。但这种依靠“绑架”市场与资本的方式,如果放入全球化的市场体系中,在没有足够创新底气与实业支撑的时候,危机很可能不期而至。
(本文作者单位系北方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李靖